西樵山摩崖石刻記載書院文化

《知·南海》人文特別節(jié)目。摩崖石刻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巖畫。而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美譽的西樵山,也有不少記載著書院文化的石刻。

據(jù)史書記載,乾隆五十四年,三湖書院在西樵白云洞中建立。書院聲名大噪,附近的村民也紛至沓來,叩門禮師,將孩童送入書院,開崇文重教之民風。峨冠博帶者慕名求學,功成名就之日,也紛紛故地重游,在洞中的翩然山水間留下筆墨。位于白云洞中的飛流千尺,有一處曹操“袞雪”拓本字體。據(jù)說就是康有為在西樵山三湖書院讀書時數(shù)次赴漢中研究漢中魏晉刻石,把曹操“袞雪”二字拓本于此。歷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先后造訪,為西樵山留下了延綿數(shù)百年的書院文化。

至今,白云洞中的摩崖石刻大部分仍保存良好。在瀑布開端的“龍涎瀑”,就有由清代南海名人鄧士憲所寫的“飛流千尺”石刻,瀑布旁立峭壁刻有《白云洞銘》,記述白云洞始創(chuàng)者何中行、何亮(又名白云先生)、龐嵩等三人的事跡。還有“觀奇”“醉眠”“媲美蘭亭”等石刻,無不應景抒情,可謂作賦競未休,石上寫春秋,字間訴風流。這些大小摩崖石刻,記載著西樵山的書院文化。

記者:鐘藹彤

編輯:馮曉玲

責編:萬 芳

監(jiān)制:何激波

Hash:74696f4411433ff85cdc534c6764d0bb3c200613

聲明:此文由 南海電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