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街or九十九間半?這條有著800年歷史的老街巷,藏著無錫的“真面目”……

每個人的記憶里

都有一條泛黃的老街

狹窄的街道,斑駁的木門

深藏著一段溫情歲月

無錫玉祁鎮(zhèn)便有這樣一條老街

一步兩橋、石板街道、

廊棚駁岸、九弄十三進……

這條有著800年歷史的老街巷

藏著無錫數(shù)百年前的“真面目”

「因“仁社”得名“禮社” 」

禮舍最早稱“呂舍”,因南宋官員呂文纓在此筑草舍而命名。清乾隆年間,薛氏一族在此興建街市,形成了九弄十三進的街坊布局,并根據(jù)江陰同宗“仁社”,將“禮舍”改為“禮社”。

老街形成于宋代淳熙年間,至清朝初期形成了村落的基本格局,這里以前水資源豐富,碼頭林立,是江南明清時期著名的商業(yè)集散地。

老街至今保留著舊時水鄉(xiāng)古鎮(zhèn)風貌,高低錯落的白墻黑瓦下面,依稀還能找到清代晚期風格的木柵花窗、雕梁等。在這里時間會變得很慢,撫過灰墻,踏過青磚,伴隨著耳畔錫劇的悠悠唱腔,歲月的厚重在你眼前徐徐展開,是不加雕琢的質(zhì)樸之美。

老街上的私人古玩店

與有些改造后的老街白天生意興隆、晚上則變死城不同,禮社老街因為有著原住民的入駐,從早到晚都十分熱鬧。天氣好的時候,幾乎每家門前都有聚在一起聊天曬太陽的阿公阿婆,每每有陌生人經(jīng)過,總會熱情地打著招呼,關(guān)于老街的一些趣事,小青梅便是在和阿公阿婆的閑聊中得知的。

「“龍形街”和“九十九間半” 」

禮社老街有東、西兩頭,歷史上的西頭遠比東頭熱鬧許多。作為禮社的大族,解放前禮社老街兩側(cè)集中居住的鄉(xiāng)紳地主中,有九成是薛氏家族的。

老街街面以青磚“人”字形側(cè)駁而成,街面下為半人高的排水陰溝,后來青磚路面上澆了一層水泥。老街修復后,去除了原路面的水泥層,老街面巧妙的排水設(shè)計得以“重見天日”,街中段略高并向北稍彎,人稱“龍形街”。遇上雨天,“龍背”的積水會分流至首尾兩頭,“龍首”位于老街東街口的溝河潭,“龍尾”則是街西的薛家浜,著名的九十九間半就在薛家浜的河道北岸。

“九十九間半”皆為磚木結(jié)構(gòu),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曾經(jīng)做過糧庫,如今已然破敗不堪大門緊閉,著實可惜。

據(jù)當?shù)厝酥v述,“九十九間半”由薛氏十七世薛家培籌建,他在見識過北京故宮和名宦巨商之豪宅后,在家鄉(xiāng)建了這座建筑,南造九間、北造十二間,中寬九尺九,向南往北連成長廊,兩邊房舍毗連對稱,前后共九造,天井、花園、曬場一應俱全,其建筑風格簡潔統(tǒng)一,連片成組,很是壯觀。

“九十九間半”建筑群

除了“九十九間半”,老街西邊尚保存有多處遺址舊跡。早在乾隆末年,薛氏在西街建有薛氏義莊和接濟貧民的永善堂。今日薛氏義莊的第一進門廳猶存。 街上還有一座中西合璧小洋樓顯得很特別,它是老街救火之用的水龍宮。

左圖為 薛氏義莊,右圖為水龍宮

「當代經(jīng)濟學家的搖籃 」

1905年,薛氏引進西方教育理念,把薛氏義塾改辦成群智學堂,接著先后創(chuàng)辦了女子開明學堂和11所小學。1926年又創(chuàng)辦了玉祁第一所中學“立達中學”,也就是今天的玉祁中學。

對教育的重視,使得薛氏家族 人才輩出。涌現(xiàn)了薛光鄂、薛光綺、薛光釗、薛光鉞“一門四博士”,被經(jīng)濟學界稱為“雙子星”的孫冶方(薛萼果)、薛暮橋也是禮社人。 解放后,“兩院四院士”又使這里流光溢彩。此外,有著“國手神刀”美譽的微雕工藝美術(shù)大師薛佛影,著名國畫家秦古柳都是從禮社走出去的。

今天的老街還保存著好幾座名人故居,禮社街121號的孫治方故居、287號的薛暮橋故居等等。孫冶方故居中,殘留的石庫門、花墻、備弄天井里散落的磐陀石、元寶石等,顯露著曾經(jīng)的大氣輝煌。解放后,“兩院四院士”又使這里流光溢彩。此外,有著“國手神刀”美譽的微雕工藝美術(shù)大師薛佛影,著名國畫家秦古柳都是從禮社走出去的。

孫治方故居

「100多年歷史的禮社大餅 」

禮舍大餅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由創(chuàng)始人沈金之一脈相承的大餅制作工藝獨特、用料講究。做出來的大餅色呈金黃色,一口咬下又酥又松,卻又不粘牙齒??诟猩?,有點像大一號的油酥餅,剛出爐的餅還能吃出小籠包一樣的爆漿畫面喲。

閑暇周末

不妨去老街感受

市井、煙火、風俗、人情

當你按下快門的每一刻

都是對美好生活的定格

畢竟,老街才是一座城市的全部記憶

Hash:e0ea3acaa777b385df89533a89abb3777a136885

聲明:此文由 情調(diào)無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