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寧波,一定有它們…

那些年的寧波,你的記憶里,一定會有它...

江東區(qū)

2016年,寧波撤銷江東區(qū),將原江東區(qū)管轄的行政區(qū)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qū)管轄。當時各大江東機構網站關停,有網友留言說:“再見,老江東!你好,新鄞州!”

奉化市

在江東區(qū)撤銷的同時,也一并撤銷了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qū)。經歷過這次行政區(qū)劃調整后,寧波下轄北侖、海曙、江北、奉化、鄞州、鎮(zhèn)海6區(qū),余姚、慈溪兩個縣級市以及寧海象山兩個縣。

by 中國寧波網

郊區(qū)

1956年2月,郊區(qū)、莊橋區(qū)合并為郊區(qū)。1958年9月,郊區(qū)6鄉(xiāng)鎮(zhèn)聯合,分別成立莊橋、甬江2個公社。1959年2月,撤銷郊區(qū)辦事處,公社直屬市。1983年7月,郊區(qū)被定為市轄區(qū)一級政權建置。1984年2月,郊區(qū)(大部分區(qū)域)和江北區(qū)合并組建新的江北區(qū)。

如今的江北區(qū)城市風光

天德巷

天德巷,不長,30歲以上的寧波人即使記不住巷名,卻也依稀記得它當時的模樣,因為它就在老的兒童公園門口??墒侨缃裨?a href='/ditu/' target=_blank>地圖上搜索,只剩下月湖景區(qū)管理所的辦公樓。

整條小巷蕩然無存了,但天德巷27號盧宅卻因為是文保房而保存著,也就是現在的月湖景區(qū)管理所。

by 姚璐

紗帽巷

紗帽巷,名字來源有兩種說法,一是巷與十字井巷交織,形似紗帽,另一說法是康熙年間,武學士張宗瀚的住宅高低錯落,形似紗帽。

紗帽巷,拍攝于1998年by 寧波規(guī)劃

那時的紗帽巷是用鵝卵石似的大小石頭鋪就的,街面上每隔幾十米還矗立著木樁電線桿子。行人騎自行車路過時,屁股往往會被震蕩得有點兒發(fā)麻?,F在,只能靠記憶來回想紗帽巷的樣子了。

1979年孫建寧一家拍攝于原紗帽巷7號老宅門口by 寧波規(guī)劃

長春

長春庵原名長春觀,是南宋禮部侍郎高憲敏別業(yè),曾幾經重修,清同治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72年再次重建。后來為了方便南塘河歷史街區(qū)開發(fā),長春庵被拆除。

2012年,長春庵被拆得只剩下一片廢墟by 現代金報

盛宅

鎮(zhèn)明巷盛宅位于寧波市海曙區(qū)鎮(zhèn)明巷12、14號。圖片這座小洋樓以及如今已經消失的一組晚清建筑,統(tǒng)稱盛宅,2003年就列入了寧波市文保點。

2009年,盛宅只剩一幢小洋樓

2009年,當地的房管部門搞拆遷,把輔助建筑全拆了,改建成停車場。本來,小洋樓也在劫難逃,幸虧省文物監(jiān)察隊聞訊后緊急叫停,并開出了50萬元的罰單。

周邊輔助建筑未拆除之前

月湖歷史街區(qū)那些消失的建筑

寧波月湖西區(qū)一期工程,35處歷史建筑19處被拆。by韓宇挺

部分已消失歷史建筑(構件)名單

1、中營巷24號湯家中營巷24--1號,傳統(tǒng)建筑,清--民國。(編號32□)

2、汪記婚慶堂中營巷27、28、29、30、34、35、36、37號民居,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38□)。為寧波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發(fā)現之一。(部分消失)

3、中營巷柴家墻門中營巷49、50號,傳統(tǒng)建筑,清--民國(編號39□)

4、天一街盛宅天一街3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40□)(部分消失)

5、偃月街75號民居偃月街75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47□)

6、馬衙街勵宅馬衙街82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51□)

7、小書院巷9號民居小書院巷9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55□)

8、桂井街19號民居桂井街19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71△)

9、大書院巷27號民居大書院巷27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77□)

10、齊陽坊大書院巷36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81△)

11、三圣巷謝宅三圣巷3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83□)(部分消失)

12、菱池街6號民居菱池街6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89□)

13、菱池街5號民居菱池街5號,傳統(tǒng)建筑,清末。(編號90△)

14、菱池街2號民居菱池街2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91△)

15、馬衙街14號民居馬衙街14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94□)

16、中營巷2、3、4、5、6號民居中營巷2、3、4、5、6號,傳統(tǒng)建筑,清代。(編號107□)

17、寧波地委統(tǒng)戰(zhàn)部舊址天一街54號,傳統(tǒng)建筑,現代。(編號117□)

18、桂井街23號民宅桂井街23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120□)

19、桂井街24號民居桂井街24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122□)

20、馬衙巷3號民居馬衙巷3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124△)

21、瀛洲小憩馬衙街84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125△)

22、天益坊長春路104-110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127△)

23、千祥巷王宅千祥巷4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129△)

24、菱池街44號民居菱池街44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131△)

25、三圣巷(7號部分)11號、12號民居三圣巷11號、12號,傳統(tǒng)建筑,民國。(編號134△)

26、三圣巷1號民居三圣巷1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135△)

27、菱池街42-50號間墻基條石構件菱池街42-48號,傳統(tǒng)建筑,明。(編號138△)

28、天一街23-30號間地面條石、石板構件天一街23-30號,傳統(tǒng)建筑,明。(編號139△)

29、大書院巷28號旁民居大書院巷28號旁,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141△)

30、青石街17號民居青石街17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29□)

31、青石街應宅青石街12號傳統(tǒng)建筑清(編號25□)部分消失

☆表示文保單位、點□表示保留建筑△表示拆移保護或構件保護

廖家墻門

廖家墻門位于偃月街25號,是建于清早期的傳統(tǒng)三合院民宅。主體建筑坐西朝東,正屋五間兩弄,中間堂前三合土鋪地,進深五開間,重檐硬山頂,十字斗拱承托撩檐枋及素面單步梁,左右兩側有九開間偏房與檐廊相通,右側已在舊城改造中拆除。

2013年廖家墻門突發(fā)火災,讓人痛心的是,雖然9輛消防車、50余名消防官兵到達現場撲救,但老宅子已經燒了個底朝天

廖家墻門已被燒成一片廢墟

寧波市十一中學

寧波十一中學成立于1969年,位于浙江寧波市海曙區(qū)云石街29號(市中心城隍廟附近)。2002年后并入東恩中學。

by 寧波人物

雖然學校不存在了,但那些曾在這里就讀的學生、工作的老師,就是它存在過的證明。

視頻來源:浙江省寧波市東恩中學官微

寧波新馬路小學

寧波市新馬路小學,一段已經模糊的記憶,在1998年培養(yǎng)出最后一批學生之后,被整體并入新泗州路小學。

解放南路小學

學校始建于1951年,時名“寧波市靈湖小學”,1964年學校更名為“寧波市解放南路小學”至今。歷經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辦學質量穩(wěn)步提升,一度是市區(qū)內頗有知名度的學校。各類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是學校的特色,曾多次獲得全國大獎。

by 東論

1998年原“寧波市大沙泥街小學”并入,設解放南路小學分部,學校規(guī)模成倍擴大。在校生一度有800余人。2013年下半年停辦,與翰香小學合并,整體遷入蓮橋第新校區(qū),新校名為翰香小學。

by E都市

久久天橋

久久天橋的橋平面呈X型,全長158米,橋面寬5米,是寧波市區(qū)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市民登上這座天橋,穿過中心點,就可以任意通往其中一個路口。

by 中國寧波網

由于久久天橋造型特殊、橋體龐大、耐久性折舊等原因,導致其利用價值降低。因此,在2009年,這座為甬城市民服務了14年的天橋不得不和大家說再見了。

by 冰川小筑

和義路夜市

和義路夜市是1995年6月開張的,原來僅有600多攤位,后來規(guī)模不斷擴大,發(fā)展到1000多攤,從三江口廣場一直到解放北路口,密密麻麻的攤位擺滿了和義路的兩側,綿延一公里。

昔日和義路夜市

而伴隨著寧波中心城區(qū)的不斷發(fā)展和城市建設提升的需要,2002年12月,和義路夜市逐漸從市民的視野中消失。

月湖兒童公園

月湖兒童公園是很多寧波人兒時的回憶。里面有晃起來讓人很慌的鐵索橋,門口有賣攪攪糖。

糧票

所謂民以食為天,在實行糧票制度的年代,若是沒有它,即便口袋里裝著鈔票,也可能會餓肚子。因此,糧票又被稱為“第二貨幣”,或者說得夸張一點就叫“命根子”。

1963年寧波熟食糧票

據說,那個年代的人娶媳婦是要攢糧票的,甚至還有人用糧票作紅包,在當時也是非常受歡迎的禮金。由此可見,糧票是多么的珍貴。

by NBTV

鋁飯盒

那個年頭,不興中午下館子,更沒有訂外賣一說。大多數工人上下班、學生上下學,在隨身攜帶的簡易背包中,必備的一樣東西就是鋁飯盒。鋁飯盒兒的個頭兒都比較大,在上方扣一個蓋子,里面往往備有一把勺子或是一雙筷子。

by 鄞州新聞網

油吊子

那時候糧油店都用這個做打油的計量工具,還有油漏斗,90年代后油漏斗就被付油管代替了。

壓水機

那時候每家吃水都會必備的這個吃水神器,夏天口渴的時候,喝上幾口壓水機壓上來的水,竟會有一股泉水的甘甜。現在,取而代之的都是“自來水龍頭”了。

不管阿拉承認與否,

寧波熟悉的地標不見了,

過去生活的點滴也越來越模糊了,

老寧波啊

請你消失的慢一點……

注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注重原創(chuàng),樂于分享,圖片不做商業(yè)用途。

- END -

來源丨經寧波那些事兒(ID:ningbonb520)授權轉載

Hash:26151103e3edafffb92b957e9242167b6212323d

聲明:此文由 寧波頭條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