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南昌八一大道、中山路、蠅金塔等的來歷嗎?

南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古城。據(jù)《漢書》記載,前202年(漢高祖5年),漢將灌嬰奉命駐軍當?shù)?,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a href='/huoche/' target=_blank>火車站東南約4公里的黃城寺,城周長十里八十四步,稱為“灌嬰城”,開創(chuàng)南昌建城史。后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之后城名數(shù)易,漢稱豫章,隋唐稱洪州,宋元稱隆興,明更為南昌。

以歷史名人名字命名

老城區(qū)的主干道來說,大都以歷史名人的名字來命名。南昌一共有24條名人路。這些帶有紀念性的命名,使這一條條路鮮活起來,充滿了歷史文化感。

中山路】

1912年10月間,孫中山在南昌有過4天短暫的停留

1928年,南昌為紀念孫中山的南昌之行

將孫中山下榻的百花洲旁邊的東大街,改名為中山大道

此路名一直延用至今

是南昌市最早以人名命名且后來不曾改名的道路

很多城市都有的一條中山路

【永叔路】

命名于1934年,為紀念歐陽修而命名

1966年曾改名向陽路,1973年又改名會昌路,1984年復名永叔路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

陽明路】

命名于1935年,為紀念王守仁而命名

1986年從八一大道分出,復名陽明路。

王陽明,浙江余姚人,本名守仁,字伯安

他創(chuàng)立的就是讓你們政治課背的死去活來的“心學

【灌嬰路】命名于2005年,為紀念灌嬰(?~176,河南睢陽人。漢初大臣,傳說南昌城為其所建)而命名。

【孺子路】命名于1954年,為紀念徐稚而命名。徐稺(公元97—168年),即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閣序》中便了“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中的徐孺便是指他。

【淵明路】命名于1946年,為紀念陶淵明而命名。1966年曾改名紅衛(wèi)路,1973年又改名寧都南路,1984年復名淵明路。

【子安路】命名于2005年,為紀念王勃而命名。王勃,初唐詩人,字子安。

【子固路】命名于1950年,為紀念曾鞏而命名。1966年曾改名星火路,1984年復名子固路。曾鞏(1019—1083)字子固,撫州南豐人。

【安石路】(今八一大道的永叔路口至疊山路口段)命名于1934年,為紀念王安石而命名。1950年經(jīng)拓寬、延伸后改名八一大道。

象山路】命名于1934年,為紀念陸九淵而命名。1966年曾改名瑞金路,1984年復名象山路。陸九淵 (1139~1192),號象山,字子靜。

【疊山路】1934年曾命名謝疊山路,1952年改名疊山路,為紀念謝枋德而命名。文革初期曾改名反修路,1973年又改名九江路,1984年復名疊山路。

船山路】命名于1934年,為紀念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nóng),號薑齋),湖南衡陽人。王夫之的別稱是“船山先生”

【榕門路】命名于1934年,為紀念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南雷,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而命名。

1946年,為紀念陳宏謀(1696~1771,字汝咨,號榕門,廣西臨桂人。乾隆時期曾任陜、湘、蘇等省巡撫,湖廣總督)誕生250年而改名榕門路。1966年又改名寧岡路,1984年復名榕門路。為南昌市唯一以不同人名兩次命名的道路。

【長庚路】宋應星(1587年-1661年),字長庚,奉新縣宋埠鎮(zhèn)牌樓村人。

天祥大道】命名于2005年,為紀念文天祥而命名。

【天佑路】命名于1984年,為紀念詹天佑而命名。

【蘇圃路】得名于宋朝名士蘇云卿,他曾于此隱居務農(nóng)。

【培德路】(今民德路) 命名于1928年,為紀念時任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1933年當局改名民德路。是南昌市第一條以當時在世人名命名的道路。

【志敏大道】命名于2005年,為紀念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陽人,中共早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而命名。

【丁公廟巷】清光緒年間形成街巷,因廟得名。據(jù)清光緒33年《南昌縣志》載,丁公即丁永祚,明朝鹽糧參政,后升任江南巡撫,為官較清正,后人立丁公廟紀念。

紫陽大道】命名于2005年,為紀念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江西婺源人,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而命名。

重大歷史事件命名

【八一大道】

如今八一大道的前身,是安石路

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

為紀念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而命名

1950年起,省人民政府將安石路拓寬至40米

開辟一條縱貫市區(qū)南北的主干道

1956年又作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擴建

為紀念八一起義改稱為八一大道

解放路

則是南昌解放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之路

二七路】

解放前是一條小街稱前街

1950年拓寬稱站前

1966年為紀念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改稱二七路

歷史典故命名

將軍渡巷】

清同治九年《南昌縣志》記載

撫河一渡口因東晉平南將軍溫嶠來南昌時官船在此???/p>

故稱將軍渡

將軍渡巷也由此得名

位于老海關大樓背后的將軍渡巷

是一條很老的巷子

卻連很多老南昌人都未必知道這條巷子具體在哪里

而且經(jīng)常與相隔3公里的將軍渡閘相混淆

【后墻路】

清撫臺衙門后墻緊靠的路

1905年南昌地圖上稱為藩后墻

1926年,巡撫部院改為省政府駐地,路亦改為省后墻路

1945年擴修后改稱厚強路

1950年更名為后墻路

【友竹花園】(高升巷)明太子太師嚴嵩當年有座府第,坐落于此。今天的友竹巷正是嚴嵩當年后花園所有地,相傳園中當時種植有友人贈送之名竹而得名,而嚴府的后門就開在后花園內(nèi),當年想在官場飛黃騰達的人都得給嚴嵩送禮拉關系,所以老百姓稱之為高升巷。

【干家大屋巷】清乾隆年間,寧夏兵備道干以濂辭官來南昌定居,在進賢門內(nèi)廣置地產(chǎn)興建府第,人稱干家大屋?,F(xiàn)大屋已不存,空留干家前巷、干家后巷和干家大屋巷。

【老貢院】寧王朱宸濠在進賢門內(nèi)建陽春書院。嘉靖元年移建,移東湖貢院,為全省鄉(xiāng)試的考場。清順治十年遷回進賢門內(nèi)舊址重建。清康熙二十年又將貢院移至東湖貢院故址,俗稱進賢門內(nèi)貢院為老貢院,該巷因此得名。

【射步亭巷】清雍正年間是巡撫部院武將習武射箭之地。當時名為“射圃”。圃中有一亭,稱射圃亭。巷以亭名,到清末才改為射步亭。

南海行宮】據(jù)清光緒三十三年《南昌縣志》,因有祀奉南海觀世音的南海大士行宮而得名。

【康王廟路】清代此處有康王廟,乃奉祀宋朝忠臣康保裔之廟,1958年拆廟修路亦名康王廟,1984年更名為康王廟路。

青云譜青云譜前稱“太極觀”,晉朝道士許遜攜其弟子黃仁覽等在“梅仙祠”舊址創(chuàng)建道院,創(chuàng)“凈明”道派,又于晉建興元年(313)在贛江、撫河一帶治水。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楊堅賜號南昌人萬振為天師,將“太極觀”改名為“太乙觀”。宋朝,青云譜之名見諸于文獻記載有樂史編著的《太平寰宇記》卷一百六《江南西道四土產(chǎn)》:“青云浦在城南十五里,產(chǎn)異花,名七里香?!泵髂┣宄?,八大山人在此隱居,改“青云浦”為“青云圃”,后清朝禮部尚書戴均元又將“青云圃”改為“青云譜”。

民間典故命名

【賢士湖】

原相傳古代湖中有少女姺子墓

故稱姺子湖后

諧音“賢士湖”

【棕帽巷】

相傳許真君戴棕帽路過時

風將其帽吹落在此

后人將此巷稱為棕帽巷

繩金塔

相傳建塔前異僧惟一掘地得鐵函一只

內(nèi)有金繩四匝

古劍三把(分別刻有“驅(qū)風”、“鎮(zhèn)火”、“降蛟”字樣)

還有金瓶一個,盛有舍利子三百粒

繩金塔因此而得名

三眼井

據(jù)清乾隆二十二年《江城名跡記》載

東晉時,南昌為水鄉(xiāng)澤國,城內(nèi)江河縱橫,洪水成災

相傳西山道士許真君為根除水患

親自擇地鑿井擒龍斬妖

在南昌連鑿1~6眼井,此處有一口三眼井

民間忌諱命名

【老福山

曾經(jīng)是一片荒地,那里有個小山包,形狀有點像老虎

再加之歷史上做過刑場,所以得名老虎山

1947年以后,為了雅化這個地名

老虎山變成了今天的老福山

【香平巷】

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縣志》稱此為香巷

傳說鐵拐李在此拉了一堆屎,香氣撲鼻

故名后房屋被燒

光緒末年重建為求平安改稱香平巷

果真是神仙啊

拉的什么都是香的......

【東萬宜巷】

東萬宜巷,讀其名不解其意

深度君來告訴你

因位于原德勝門內(nèi)城墻腳下

每逢下雨一片泥濘,俗稱爛泥巷

清道二十九年(1848)翻修一新,取諧音雅化為萬宜巷

后分隔為東西兩端

當?shù)?a href='/shangye/' target=_blank>商業(yè)特色命名

【羊子巷】

羊子巷原來是回民集居地,設有羊交易市場

清乾隆五十九年的《南昌縣志》稱這條巷子為羊叉巷

光緒三十三年《南昌縣志》才開始叫羊子巷

【后桶巷】

清初有一李姓木匠在此做木桶

手藝出眾,生意興隆

故稱桶巷

【鴨子塘】

此地原有一口水塘

旁有一鴨店,以塘養(yǎng)鴨

故名鴨子塘

蘿卜巷】

原是買賣羅帛、手巾及絲織品的地方,為羅帛市

宣統(tǒng)二年成蘿卜市

1986年改名蘿卜巷

【丁家巷】清末民初次處居民多以打釘、賣釘為生,后逐漸形成居民點,天天叮叮叮的,諧音名丁家巷。

【干魚街】清代此處是買賣干魚的集市,民國初年撐干魚街。

【炭巷】清初是惠民門外一條靠河的小巷,巷內(nèi)有炭行。

【鐵街】清光緒年間此地多鐵匠,故名。西段因制傘戶多,稱傘街。中段支巷因正對原總鎮(zhèn)府,稱總鎮(zhèn)坡。

任性的命名

【洗馬池】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灌嬰在南昌筑城

常于此處供馬吃草飲水,洗馬,因而得名

【系馬樁】

古代全省參加鄉(xiāng)試的考生騎馬自進賢門來貢院應試

便都把馬拴在這里

時間一長就稱該處為系馬樁

蛤蟆街

蛤蟆街現(xiàn)名叫豫章后街

曾經(jīng)的“蛤蟆街”,最大的特色就是吃蛤蟆

南昌人所說的蛤蟆并非蟾蜍,而是青蛙,

在當時,有了買賣就一定有“殺害”

于是在“蛤蟆街”上,就有一路蹲著賣蛤蟆的農(nóng)民

久而久之,就成了我們嘴里的蛤蟆街了

感覺有點子殘忍

雖然深度君很喜歡吃牛蛙....

【六眼井】

原本是一口井,由于汲水者眾多

明代作過一次拓鑿,上設六個井圈,方便群眾汲水

故稱六眼井

【朱紫街】

西湖北岸設有南昌、新建兩縣學府

考生種榜后要披紅掛彩經(jīng)過此路

【筷子巷】

筷子巷這個名字一聽就讓人忘不了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來南昌時曾帶來一朱姓同宗

在此廣置地產(chǎn),形成街巷后稱快子巷

寓意有二:快子快孫,人丁興旺

快著紫袍,光耀門庭

清道光六年《南昌縣志》改稱筷子巷,沿用至今

京山老街】

以前,京山老街每逢下雨就漲水,大家老是喊著水漫“京山”

那么,這跟水漫金山有關嗎?

嘿嘿,白娘子可不在咱這兒哦,科普一下

建國前此處的自然村因靠近京家山,得名京山村

1976年修筑稱路后沿用村民委街名

1986年更名為京山老街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京山老街真的很容易內(nèi)澇......

【嫁妝街】

嫁妝街名字的由來

是因為在過去這條街上擺滿了用作嫁妝的樟木箱

所以我們也稱它為“樟箱街”

生活資訊 美食指南 出行向?qū)?/p>

盡在南昌生活指南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投稿、商務合作,聯(lián)系微信577100242

Hash:b0116631e9c40eb36333364351fe6d8e744af194

聲明:此文由 江西南昌生活指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