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壁上的國家寶藏,風吹雨淋千余年,被乾隆帝贊譽“天球拱璧”
浯溪是一條長不足千米的小溪,即便是在永州祁陽縣,它也是千萬條溪水中默默無聞的,當它流入八百里湘江中,更是渺小如雨滴。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位名叫元結(jié)的官人沿著湘江乘船途徑此地,但見江岸這邊峭壁聳立,連綿近百米,高達30余米,江水拍岸震耳欲聾?;蚴沁@山石的靈性觸及到了他,或是這一江碧綠的湘水感染了他,于是他命船夫?qū)⒋堪?,從此,這里成了千古以來文人墨客們朝拜的圣地。冰冷的石崖不再孤寂,那些刻畫在巖壁上的詩文讓石頭有了語言的表達,方寸之間成了點撥后人的圣物,時至今日,乃國之寶藏。
碑刻,昭示與傳承
??菔癄€。如何讓文字能更久遠廣泛的存在、傳播,古人想到了石頭,把文字刻在石頭上,就可以做到長久的留存。中國最早的《詩經(jīng)》就是刻在石頭上的,拓片成為了教材被廣泛傳播,在活字印刷沒有發(fā)明前,這是最古老的印刷術(shù),也是具有最廣泛的傳播力。自古以來,能傳承至今的文化記載一個來自于地下,一個來自于石頭,愈千年的書畫已是鳳毛麟角,而石頭折射出的光彩依舊栩栩如生,這就是石頭的魅力。
這種刻在山崖石壁、石板上的文字、書畫稱之為摩崖石刻、碑刻,它們是展示中國文化的一種獨特藝術(shù)。西安碑林早已享譽海內(nèi)外,而位于永州祁陽縣的浯溪石刻卻鮮為人知。浯溪石刻為露天摩崖石刻,為南國摩崖第一大石刻,是中華大地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它集詩文書法、書畫為一處,涉及內(nèi)容廣泛,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歷時千百年,堪稱奇跡。
今日浯溪成勝地
浯溪石刻位于永州祁陽縣城2.5公里處,園內(nèi)三峰崛起,怪石磷峋,竹林濃蔭,樹木蒼翠,清幽秀俊。這里留有顏真卿手書的“摩崖三絕”,袁滋、瞿令問、李陽冰、黃庭堅、米芾、秦觀、范成大,董其昌、解縉、袁梅、何紹基、吳大澂等歷代名人騷客在這里留有詩文書賦畫刻于石上,總計有505方之多,形成了全國罕見保存完好的露天碑林,是研究史學、文學、文字、書法的天然資料庫。浯溪碑林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旅游區(qū)。
老一輩革命家陶鑄就是祁陽人,1988年陶鑄的銅像和革命事跡陳列室在風景區(qū)內(nèi)落成,浯溪碑林融匯了古代元結(jié)“忠直方正”,現(xiàn)代陶鑄“心底無私”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
翠竹掩映,紅墻環(huán)繞,吾園的寧靜仿佛是隔世,幾十年未曾改變的模樣是懷舊的地方,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感懷圣賢們的軼事,靜靜的讀一本書,臨一次書法大家們的碑帖,對于喜歡學習的人來說再好不過。
元結(jié)的世界
元結(jié),唐代文學家、詩人,在九江任職時曾率兵眾抗擊史思明叛軍立有戰(zhàn)功,后任道州刺史。他的詩文注重反映政治現(xiàn)實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賊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影響廣泛。在赴道州任刺史時乘船途徑祁陽,發(fā)現(xiàn)了這條無名小溪和石崖峭壁。浯溪的世界屬于元結(jié),沒有元結(jié)就沒有浯溪。當年元結(jié)棄舟登岸,悠蕩在山林和溪水之間,樹木的幽靜,小溪的清澈,讓元結(jié)流連忘返。他將小溪命名為“浯溪”,意在“旌吾獨有”,撰《浯溪銘》,浯溪得名從此始。元結(jié)又將“浯溪東北廿余丈”的“怪石”命名“峿臺”,撰《峿臺銘》;還在溪口“高六十余尺”的異石“上筑一亭堂,命名“痦亭”,撰《痦亭銘》。
浯溪成為后人向往之地絕非元結(jié)命名一條溪、一座山那么簡單,當江水拍打著筆直的峭壁,突然激發(fā)了元結(jié)的靈感,這是上天賜予的絕佳的摩崖石壁,最適合石刻。唐代是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巔峰時期,與山石同壽是一代帝王、名仕所渴望的,由此元結(jié)在浯溪留下了名垂千古的“摩崖三絕”。唐大歷六年(771)摩刻在峿臺崖壁的元結(jié)文、顏真卿書《大唐中興頌》,碑面高寬3.2米見方,直行,左行直書,共21行,332字,字徑15厘米,因文奇、字奇、石奇,世稱“摩崖三絕”。從年代之古,碑面之大,文章之奇,書藝之妙以及現(xiàn)狀之完整諸方面綜合比較,堪稱全國現(xiàn)存“三絕碑”之冠。黃庭堅、米芾、何紹基、吳大澂......一代又一代的詩文書法大家們紛紛踏至此地,如登彼岸。
在他處,小憩是一份安寧,一份浪漫,而在這里,則是一次心靈的安放和歸隱。那些歷朝歷代的大家們來到這里,不僅僅是了卻了朝拜的心愿,而是將浮躁的心得到了一次踏踏實實的落地生根,他們在這里找到了新的源泉和動力,從而煥發(fā)了活力。這就是先賢們給予的指引,也是石頭留下的昭示。
浯溪形勝滿湘中,溪還是那個溪,石還是那個石,行走在山林之中,于水于石仿佛可以看到古人們身影。胸懷大志的元結(jié)在這里留下了顏書公的墨寶,將自己的抒懷刻在山石上。那些后來者也是沿著元結(jié)的足跡,來這里敬仰、抒懷。而今我們來到這里,通過石頭讓我們讀懂了文化的璀璨,更是為先賢們的圣明而感恩,他們?yōu)橛乐?、為中華大地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刻在石頭上的寶藏
痦亭銘為元結(jié)所書,他將三銘文交篆書名家季康、瞿令問、袁滋分別用玉箸篆、懸針篆、鐘鼎篆書寫,并刻于浯溪崖壁上,“三吾”之名由此而來。這三塊碑都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特別是唐相袁滋書寫的《痦亭銘》碑,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一級石刻,視為“國寶”。
這兩個“壽”字分刻于不同朝代,一塊刻在碑上,為陽刻,一百的壽字十分罕見,可見雕工的細膩。另一塊在石崖上,為陰刻篆書異體字,它不僅僅是一個“壽”字,還包含有日、月、星,天、地、人,金、木、水、火、土,陰、陽兩儀,永、世、公、侯,福、祿、壽三星拱照等6句話20多個字,有18種說法,都是給予人們美好的祝愿。
刻于巖壁上的浯溪二字雖不是出自名家,但是字體渾厚,筆鋒有力,足見書者的功力之深。
浯溪碑林是我國珍貴的文學與書法石刻寶庫之一。現(xiàn)存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17、宋代116、元代5、明代84、清代92、民國9、時代不明的182方。最高的刻在30米懸崖峭壁上,字徑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腳,字徑1厘米。篆隸楷行草諸體皆全。
碑林涉及到的作者可謂薈萃了唐以來的歷代名家。如唐代有“顏體”的創(chuàng)始人顏真卿;“二王體”有李諒、韋瓘;“褚體”有皇甫湜;篆書有季康的“玉箸篆”、袁滋的“鐘鼎篆”、瞿令問的“懸針篆”及李陽冰的《中堂銘》。宋代有“黃體”的創(chuàng)始人黃庭堅,還有陳從古、李若虛、邢?。弧懊左w”創(chuàng)始人米芾,還有張孝祥、吳潛、范成大;此外有“二王體”的秦少游、陳與義、汪藻,“歐體”的易祓,“魏碑”有鄒浩、曾煥,“八分體”有沈紳。元、明、清三代繼承各體的名家之作也不少。如明有董其昌、王錫爵、沈周、曹來旬、許岳;清有何紹基、錢灃、吳大澄、楊翰、阮元等各擅其美。真是“百代名臣金石寶;一溪明月水天秋。”
這個像“火”字的大字位于鏡石頂上,直徑2.7米,刀刻深度達17厘米,為“鎮(zhèn)妖夬符“,是宋代都官員外郎柳應(yīng)辰的“心記符”,又叫“柳押符”。原是《易經(jīng)》64卦的“夬”卦,有“決裂”即以剛決柔,以正壓邪之意。傳說甲寅歲柳應(yīng)辰泊舟浯溪,夜有妖登舟作孽,柳急書“夬”符于魔掌,頓時電閃雷鳴,妖不見了。次早“夬”符出現(xiàn)在崖壁,柳公便刻石以鎮(zhèn)之,還附詩曰:“浯溪石在大江邊,心記閑將此處鐫,向后有人來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鳖A告此符能萬古長存。從此浯溪妖魔絕跡,游人覽勝平安無事。
浯溪碑林還有許多迷人的奇異勝跡。如“中興頌”左側(cè)的“鏡石含暉”,是元結(jié)安裝的石頭鏡子,高0.46米,寬0.8米,烏黑而光滑,抹之以水,能照人面、照人心,還能照見唐宮肝膽。明代尚書楊廉詩:“此石曾將獻鳳池,賜還仍對次山碑;分明照見唐家事,不向旁人說是非?!?a href='/qingtang/' target=_blank>清湯鍔詩:“一檻凌空架石臺,千年神物壯溪隈。游人莫作渾然看,也向唐宮照膽來。”清袁枚詩:“浯溪鏡石光可愛,立向荒山照世界,照盡東西南北人,鏡里依舊無人在?!?/p>
浯溪碑林鎮(zhèn)園之寶當屬元結(jié)的文章和顏真卿的書法。元結(jié)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先行者,又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有功之臣?!洞筇浦信d頌》是元結(jié)最有代表性的頌文,“以史為鑒,端嚴正氣”。即以“安史之亂”為借鑒,痛玄宗重色昏庸,恨孽臣奸驕毒亂,贊肅宗盛德之興,喜群生萬福是膺,表達了元結(jié)的忠肝義膽。顏真卿是唐代最具代表的書法家,與詩圣杜甫、畫圣吳道子、文豪韓愈齊名?!洞筇浦信d頌》是顏真卿63歲時所書,實為顏體最成熟,顏氏生平最得意的唯一巨幅杰作,堪稱顏氏翰墨之高峰?!白秩缙淙恕保佌媲湟灾伊x大節(jié)極古今之“正”著于史冊。明陶晉儀評顏氏:“罵賊而死,惟其忠貫白日,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p>
誠然,顏書《大唐中興頌》,流動而又剛健的運筆,秀麗而又圓潤的秀麗而又圓潤的點畫,落落大方而又平整堅實的結(jié)構(gòu),形成質(zhì)樸雄強的氣勢,有如一曲剛勁有力的正氣之歌,顯示出作者“立朝正色,剛而有禮”的風度,實令人百看不厭,余味無窮而又感慨萬千!令唐以后歷代書家無不為之傾倒。
浯溪摩崖三絕《大唐中興頌》舉世罕見,明代書家曹來旬評贊:“元頌云煙靄,顏書金玉輝,山川無秀麗,天下看來稀?!边@樣的人,這樣的文,這樣的書法,集中于浯溪一地,這是歷史對永州的厚愛。加上刻頌的摩崖臨江矗立,如斧削成。后人為保護摩崖三絕,自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始,已經(jīng)六次修建“三絕堂”。清代楊翰刻在中興頌碑前的石柱楹聯(lián)稱:“地辟天開,其文獨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清錢邦芑詩:“豐碑讀一過,百拜不能休。”
清撫湘使者吳大澄說得好:“園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勝,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大賢已往,民有去思,思其居處,思其文詞。次山私之,誰曰不宜?”這里的“次山私之”,實為萬姓之“公”,因“吾”為代詞,人皆得而吾之,非獨次山為然,故“誰曰不宜。”元結(jié)為創(chuàng)建這“天下公之”的“山川之勝”和對華夏文化的繼承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清代名人王士禎評贊:“楚山水之勝首瀟湘,瀟湘之勝首浯溪”。
天球拱璧,國家寶藏
酷愛書法的清朝乾隆皇帝見到《三絕碑》拓片更是稱贊為“天球拱璧”。
遇見已是美好,塵封便已傾城。
本圖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拍片碼字不易,未經(jīng)允許請勿轉(zhuǎn)載和商用。
貼士
我采集了關(guān)于浯溪碑林的旅游靈感,這里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
美食佳釀:
Hash:142ca53072db3f5c072115f043c7ad6dde722559
聲明:此文由 官姥爺愛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