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贈禮給澳門,一群湖南大師承擔了特殊任務,實力太強了

菊花石雕成的大圓球套小圓球,兩球相嵌,旋轉(zhuǎn)自如,令人叫絕;

9朵晶瑩潔白的菊花與9條騰云駕霧的祥龍,鑲刻于球上,象征九九歸一;

3層盛開的芙蓉花為底托,基座四周布滿波浪圖紋,寓意三湘四水。

這便是199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向澳門特別行政區(qū)贈送的禮品——大型菊花石雕“龍球”。

陳列于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里的“龍球”

如今,陳列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的“龍球”,與陳列在湖南省工藝美術館展廳的同款“龍球”遙相呼應,共同見證著湖南與澳門的深情厚誼。

“當時我們還正是年富力強之際,現(xiàn)在都成老人了,但是制作‘龍球’的經(jīng)歷依然記憶猶新?!?2月17日,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當年制作“龍球”的主創(chuàng)團隊,在集體接受湘聲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時,回憶20多年前創(chuàng)作“龍球”時的一幕幕往事,幾位主創(chuàng)者仍然激情澎湃。

第一批通過全國選拔

1998年,為迎接澳門回歸,各省區(qū)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都將制作一件禮品贈送給澳門。對此,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在相關單位進行了發(fā)動。

研究所所長薛正凡,參與了“龍球”項目申報的全過程?!耙婚_始并沒有指定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來制作,我們多次開會研究,希望能‘搶’到這個光榮的任務,表達我們對澳門回歸祖國的同胞情誼?!?薛正凡說。

12月18日,在省工藝美術館,“龍球”創(chuàng)作團隊成員與20年前創(chuàng)造的同款“龍球”合影

顯然,這樣的賀禮要求是很高的:一要有地方特色;二要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能代表當?shù)刈罡吖に囁?;三是能契合慶祝澳門回歸的主題,要有意義;四是能長期保存,且能對外公開展示。

薛正凡說,很快他就將“龍球”項目的創(chuàng)意、設想以及技術實力,向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匯報。

“菊花石是湖南的珍貴石料,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澳門人喜歡舞獅、舞龍,在澳門回歸的日子里,我們想用龍的精神表達民族大融合……”幾天后,薛正凡接到了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正式承擔制作賀禮的通知,并要求盡快拿出具體設計方案。

讓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有底氣的是,他們有多年技術創(chuàng)作儲備,且有成功創(chuàng)作的案例——他們剛向省科技部門申報過一款同名為“龍球”的小型菊花石雕刻項目,經(jīng)過一年多的研究,主要技術難點已攻克,這為創(chuàng)作大型“龍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時任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總工藝師宋定國領銜拿出了設計方案。薛正凡回憶:“方案定稿后,馬上送到國務院澳門回歸禮品審查委員會審查。當時,全國各地申報了40多個方案,第一批通過審核只有11個項目,‘龍球’名列其中。”

前無古人的首創(chuàng)

袁耀初、徐佑章、于智勇、李渝光、李鷹是“龍球”技術主創(chuàng)團隊成員,這5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均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清升的弟子。

戴清升曾擔任過省政協(xié)委員,正是因為他的雕刻技藝,湖南特有的菊花石在世界舞臺才嶄露頭角。制作“龍球”時,戴清升已過世,弟子們將戴清升的菊花石雕刻技藝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曾任省政協(xié)委員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戴清升

制作工藝對技術團隊來說并不算難,橫在團隊面前的第一道重要關卡是石料從哪兒來?!褒埱颉笔谴笮褪瘢粔K菊花石料往往重達幾噸,短時間能否找到合適石料?

“我們馬上分頭到省內(nèi)各菊花石產(chǎn)地尋找原料?!鳖I銜創(chuàng)作的袁耀初介紹,最終由李渝光在瀘溪找到了大型石料。但第一次運過來的石料卻不合格,只有一個面能雕出菊花,而“龍球”是立體的,要求四周都雕出菊花。

大家繼續(xù)尋找,第二次又從瀘溪找來了一批菊花石料。大家反復查看,有了一定的把握以后進行試敲,再推測菊花原石中有多少朵花,花好不好看,會怎樣延伸,走向有多遠多深。

憑著豐富的經(jīng)驗,大家反復推測,最后決定將其中一塊菊花石料作為創(chuàng)作“龍球”的樣本,并同步選出一塊備選石料。

石料確定以后,大家分工合作,開始趕工制作:有的負責雕龍,有的主攻刻花,有的改進工具,有的制作安裝的紅木框架,有人負責軸承的運轉(zhuǎn)……

“在大龍球里套小龍球,這是菊花石前無古人的首創(chuàng),還要能轉(zhuǎn)動,需要技術人員長期積累的經(jīng)驗,再通過集體智慧去確定和創(chuàng)造?!毖φ哺锌?。

“時間非常緊,我們加班加點工作,都是想著為所里爭光、為湖南爭光。”袁耀初回憶,當時創(chuàng)作團隊基本居住在市中心,每天需要騎一個小時的自行車,來到位于郊區(qū)的基地創(chuàng)作。大家早出晚歸,中餐就用方便面解決。在炎熱的夏天,基地沒有空調(diào),大家光著膀子干。

共同見證澳門發(fā)展

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1999年6月,“龍球”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它身高99.12厘米,代表澳門1999年12月回歸祖國;大球套小球,圓雕、鏤空雕、平雕、線雕多種雕法集一身,展露著菊花石花朵的獨特魅力。

薛正凡回憶,“龍球”創(chuàng)作完成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又率隊進行了兩次審核,最終通過了驗收。在澳門回歸前夕,省政府舉行了隆重的啟運儀式,將“龍球”運往澳門。

“為了防止運輸途中出現(xiàn)破損,我們還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備用‘龍球’。 如今,這個備用‘龍球’成了省工藝美術館的鎮(zhèn)館之寶?!倍褒埱颉眲?chuàng)作成功,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推動了湖南菊花石產(chǎn)業(yè)的進一步蓬勃發(fā)展。

備用“龍球”成了省工藝美術館的鎮(zhèn)館之寶 陳盡美攝

“這是我省重視科技研發(fā)投入的一個時代結(jié)晶?!笔」に嚸佬g研究所所長吳建軍感慨,“除了主創(chuàng)人員,還有很多能工巧匠在幕后默默支持,其中有些人已經(jīng)過世。‘龍球’凝結(jié)著集體的智慧,也體現(xiàn)了大家的擔當?!?/p>

“當年,我們帶著對澳門同胞的深情厚誼,專心致志、精益求精地創(chuàng)作了‘龍球’,很有成就感。如今,看到澳門發(fā)展如此繁榮昌盛,這種成就感更加強烈。”于智勇感慨。

END

湘聲報記者 陳盡美

責編|肖迪

Hash:bc1504a408d99397e7b5f67aa67246355b2dcd80

聲明:此文由 湘聲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