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第一橋”!不是長沙橘子洲大橋,也不是湘潭的湘江一橋,而是這里!
·
衡陽湘江大橋為湖南第一座、中國繼武漢長江大橋之后建成的又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是貫通衡陽市湘江東西兩岸的交通紐帶,亦是連接湘桂、京廣鐵路干線的重要橋梁。它的建成通車對促進我省以及西南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使衡陽的交通位置更為重要。
然而,提起這座橋,就不得不說它那飽經風霜的崢嶸歷史。
1937年,在修筑西南重要通道湘桂鐵路衡桂段時,國民政府開始修建衡陽湘江公鐵大橋。后因資金不足,被迫停工。
·
1939年,改為在其上游380米處修建便橋,于當年建成。然而,因設計失誤,便橋橋面比湘江最高洪水水位都低,每年汛期,不時被洪水沖毀,致使交通屢屢中斷。
·
1942年12月,國民政府決定繼續(xù)修建停工的大橋。當時設計為公鐵兩用橋,但不是上下兩層,而是鐵路和公路位于同一橋面。
·
1943年8月,續(xù)建工程開工,年底正式竣工。
·
1944年1月1日,前后耗時7年多時間的大橋終于通車。
·
可惜,半年之后,衡陽保衛(wèi)戰(zhàn)爆發(fā)。
1944年6月22日,駐守的國軍為防止日軍從此橋渡過湘江,在日軍抵達衡陽前將該橋炸毀,共毀壞兩個橋臺、四個橋墩,鋼梁墜入湘江。這是它第一次被炸毀。
·
解放戰(zhàn)爭后期,1949年8月,長沙解放后,據(jù)守衡陽的白崇禧敗退廣西,在撤退之前,炸毀了此橋。這是它第二次被炸毀。
·
1949年10月,衡陽解放。為了給解放軍加速進軍廣西打開湘江通道,新成立的衡陽鐵路局協(xié)同第四野戰(zhàn)軍鐵道兵團利用原便橋橋墩,架設軍用梁修復便橋。12月29日,便橋建成通車,但只能限速運行。
·
1955年,在鐵道部整修改造湘桂鐵路時,為連接穿越湖南的107國道,湖南省與鐵道部協(xié)商,共同修建衡陽湘江公鐵兩用橋,并將其列入湖南省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項目。
·
1955年9月5日,大橋正式開工建設,上面走公路下面走鐵路。
·
1957年12月29日,大橋建成通車。
衡陽的湘江公鐵大橋,毀于戰(zhàn)火,于新中國涅槃重生。
·
由于107國道、京廣線與湘桂鐵路在衡陽市交匯,1955年在整修改造湘桂鐵路時,省交通部門與鐵道部協(xié)商,共同修建衡陽湘江鐵路公路兩用橋,并被列為湖南省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
今天,大橋橋址位于衡陽市東洲下游200m處,橋連大慶路和廣東路,是進出衡陽市的咽喉之一。
衡陽人民一般稱之為“老橋”,以它的資歷,也確實擔得起“老”這個尊貴的稱呼。
·
大橋為華倫式鐵路、公路兩用雙層大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鐵路橋。
公路橋全長643.15米,寬10米,其中行車道7米。橋面板為130厘米厚預制鋼筋混凝土板裝配式結構,橋上為10厘米瀝青防水層,40厘米鋼絲網(wǎng)混凝土保護層。橋面荷載設計1—13級。
鐵路橋全長426.97米(7孔),正橋鋼梁為連續(xù)梁,橋面為單車道。正橋兩端各有公路引橋,東岸引橋長130.91米,西岸引橋長85.27米。
東西橋頭頂標高及墩頂標高均在65.7米以上,高出300年最高水位(62.20米)3.5米以上。全部墩臺荷載按中—26級設計。
·
1957年,重新通車。整座大橋橫臥湘江,雄偉壯觀,為衡陽市的一景。
如今的衡陽湘江公鐵大橋,就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花甲老人,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坎坷,承擔了太多超負荷的運轉,為鐵路運輸和衡陽城市建設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隨著衡陽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湘江上新建的大橋不斷涌現(xiàn),為這座老大橋分擔了沉重的負載。
譬如,在橋的旁邊建起了新的衡州大道跨湘江大橋,為老公鐵大橋分擔緩解了市內交通壓力;另外,位于衡陽市珠暉區(qū)東陽渡鎮(zhèn)的湘桂鐵路衡陽湘江特大橋通車后,取代了湘江公鐵大橋幾乎所有客運列車過江運輸任務。
·
大橋自1944年建成,至今已經有76年歷史;自1957年重建通車,也已經沐風櫛雨走過63年的歷程。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63年間,衡陽湘江公鐵大橋見證了兩個時代。
然而,它仍然沒有功成身退,而是仍然屹立于洶涌北去的湘江水中,用它老邁的身軀,繼續(xù)為鐵路運輸和城市交通默默奉獻,參與著中華復興之偉業(yè)。
Hash:ef1b5d168a17f0c6bc5b6e80dbedf5570d44aea3
聲明:此文由 快看30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