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王羲之的唐太宗,書法水平到了怎樣一種境界?

王羲之作為一代書圣,從古至今,俘獲的迷弟迷妹自然不在少數(shù),但要說到頭號真愛粉,萃花覺得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愛王羲之愛到什么程度呢?

還記得萃花之前講過的,李世民想(坑)方(蒙)設(shè)(拐)法(騙)將《蘭亭序》收入囊中的故事嗎,這僅僅是人家追星路上的日!常!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

1

朕追起星來自己都怕

做一個合格粉絲的必備素質(zhì),就是要支持偶像所有的作品,所以千萬不要被蘭亭的故事誤導(dǎo),以為李世民只愛“天下第一行書”。

唐代的《徐氏法書記》記載:“太宗於右軍之書,特留睿賞,貞觀初下詔購求,殆盡遺逸”。也就是說,李世民同學(xué)剛一當(dāng)上皇帝,就開始迫不及待要為偶像花錢了,并且發(fā)誓要把王羲之的作品全部買光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皇帝一下詔書效果自然是棒棒噠,按《敘書錄》所寫,李世民當(dāng)時收集了王羲之的墨跡3000多幅,并將其裝訂成書卷,印上“貞觀”二字(這個行為是不是讓你想到了乾隆,果然霸道總裁表達(dá)愛的方式都是相似的)。

不過“追星無止境”的李世民表示這仍然不夠,一定要親自下場為偶像吶喊一番。

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成書于貞觀二十二年,書中有李世民親自撰寫的4篇史論,其中之一就是《王羲之傳論》。

因《晉書》中有李世民寫的4篇史論,故書中有“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字樣

在史論中,李世民把鐘繇(yao)、王獻(xiàn)之等書法家挨個點評了一通,并給每個人都挑了堆毛病,然后直接放話說“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

為了突出偶像的完美,不惜貶低別人,這個別人里甚至還包括偶像的兒子!李世民追起星來的瘋狂程度直逼現(xiàn)在“

2

行書得王羲之神髓

不過人家李世民畢竟是一朝明君,格局還是有的,追星的同時也沒忘了提升自己的書法水平。

據(jù)說,每得一幅王羲之真跡,唐太宗都要命人將之掛在寢殿中,方便自己朝夕觀覽、每日臨摹。而且自己臨摹還不算,連帶著兒子們也得跟著臨上個幾百遍,請注意,是每幅都要臨幾!百!遍!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時間長了,兒子們的書法練得怎么樣不清楚,不過李世民自己臨摹的字跡已經(jīng)和王羲之真跡非常相似。北宋文學(xué)家張耒評價他的書法時說“觀其用筆精工,法度粹美,雜之‘二王’帖中不能辨也”。

是不是真像到分辨不出來,我們可以從李世民傳世書法作品《晉祠銘》來一窺究竟。

晉祠銘》拓本局部

《晉祠銘》是李世民摹擬王羲之書法的得意之作,全文1203字,用筆遒勁,筆勢流逸灑脫,字字結(jié)體都從王羲之而來,其中最見功力的當(dāng)屬“之”字。

《晉祠銘》中“之”字的結(jié)體明顯帶有《蘭亭序》的風(fēng)格

王羲之《蘭亭序》全篇21個“之”字,字字不同,被視為神來之筆;《晉祠銘》中的“之”字多達(dá)39個,亦是各有姿態(tài)、絕無雷同,且多數(shù)與王《蘭亭序》中“之”字如出一轍,可見唐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揣摩之細(xì)。

北宋拓《圣教序》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

此外,對比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而成的《圣教序》,二者之間的相似處則更為明顯。

《晉祠銘》結(jié)字與《圣教序》結(jié)字對比

李世民自己對于《晉祠銘》也是滿意到不行,《后唐書》記載,貞觀二十二年( 648),新羅(位于朝鮮半島)派國相來朝,李世民就曾以《晉祠銘》拓本相贈。

3

首創(chuàng)行書入碑

要說李世民一心學(xué)王羲之的最大收獲,并不是最后寫出的字能夠以假亂真,混進(jìn)“二王”帖中幾乎不能分辨,而是首創(chuàng)行書入碑,留名書法史!

唐以前,為表莊重威嚴(yán),碑文書體一般是篆書、隸書或楷書為主。

秦李斯《嶧山碑》拓本 書體為小篆

漢《石門頌》拓本局部 書體為隸書

而到了李世民呢,估計是覺得自己多年臨摹練就的行書最拿得出手,于是大手一揮,中國書法史上首個以行書入碑的書家,和首塊行書碑就這么愉快地誕生啦。

《晉祠銘》碑局部

這塊最早的行書碑,就是我們剛剛提到過的《晉祠銘》,由李世民親自撰文并書寫,現(xiàn)保存于晉祠貞觀寶翰亭內(nèi)。

晉祠貞觀寶翰亭

晉祠位于太原,為紀(jì)念周武王姬發(fā)之子唐叔虞而建,李世民登基后來此拜謝叔虞,并做《晉祠銘》,主要內(nèi)容為歌頌叔虞的建國策略,宣揚唐王朝的文治武功

碑高1.95米,寬1.20米,厚0.27米,全碑1203字,主要用行書寫成,間有極少量的楷書和草書字體,使全文筆意流暢貫通的同時,在章法上充滿節(jié)奏感。

《晉祠銘》中的楷書字體

《晉祠銘》中的草書字體“可”

不同于一般碑石以題目做碑額(碑頭),《晉祠銘》碑的碑額所題卻是年月日,從“貞觀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可以得知,此碑立于貞觀二十年(64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晉祠銘》碑碑額

碑額拓本

仔細(xì)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碑額書風(fēng)與正文又有不同:碑額九字采用隸書寫成,每字橫豎筆畫間絲絲露白,似用枯筆所寫,其實這是李世民于行書外所擅長的另一書體——飛白書(相傳為漢朝大書法家蔡邕所創(chuàng))。

武則天《升仙太子碑》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也是飛白書

也就是說,李世民同學(xué)在《晉祠銘》碑上,向我們展現(xiàn)了行、楷、草及飛白書四種書體。作為一個前半生忙著戎馬,后半生忙著治國的帝王,于書法一事能取得如此造詣,實為難得。

當(dāng)然,更難得的是,他對書法的喜好,極大地推動了唐朝書法的發(fā)展,在“貞觀之治”外,開創(chuàng)出一個書法盛世。

Hash:1bc5468c7af470272db464f00494987b76689ef5

聲明:此文由 華夏美術(shù)館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