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紹——晉祠圣母殿侍女像
《晉祠圣母殿侍女像》,彩塑,作于北宋元佑年間,約1082年左右,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處晉祠圣母殿。圣母殿中有彩繪塑像四十余尊。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鳳冠蟒袍,端莊氣派,周圍有眾多女官、侍女環(huán)繞。她們的動作姿態(tài)各不相同,神態(tài)性格都刻畫得十分生動自然,是晉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組人物塑像。
晉祠又名王祠,始建于北魏,是為紀(jì)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興建的,后來又多次重修翻建?,F(xiàn)存建筑主要建造于宋金時期,以圣母殿最為著名。殿初建于北宋的天圣年間,重修于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而在殿內(nèi)圣母像的座臺背后有墨書元右二年的題記(公元1087年)。這堂雕塑完成于元右二年當(dāng)無疑問了。這時正是北宋人才輩出的時代,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范寬、郭熙等等都在此前后活動著,而晉祠又早就是名勝之地。唐太宗親自寫了溫泉銘,李太白寫了“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名句,宋代的范仲淹也有詩歌頌,所以大部分雕塑家都不留名,這堂雕塑的作者也就無徑考查。
圣母指周武王王后姜邑,她是姜太公的女兒。邑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政治家。她是周成王姬誦和晉開國始祖唐叔虞之生母。武王是滅紂興周的開國名君,他認(rèn)為周朝天下,是在十位治世大臣(包括邑姜)輔佐下奪取和安定的。滅紂第二年武王去世,其子姬誦立,是為成王,約十三歲,邑姜以王太后的身份掌管朝廷大事,教導(dǎo)成王,治理國家,愛護人民。武王去世后,初創(chuàng)的周朝沒有敗亡,而是更加穩(wěn)固、興旺。姬誦和唐叔虞,同父共母,在邑姜的教導(dǎo)下,兄敬弟恭,彬彬有禮,晉人千秋萬代不忘邑姜之懿德,故而頂禮膜拜者絡(luò)繹不絕。
在晉祠眾多的侍女像中,有一尊作品最為出色。她是年齡最小的一個,頭微微左傾,雙手放在胸前,身材窈窕,雙肩消瘦,顯得略有些單薄,頭上梳著當(dāng)時流行的發(fā)髻,面容清秀俊美,眉毛上挑,顯得小心謹(jǐn)慎。作品將少女初入宮幃、未諳世事和拘謹(jǐn)小心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除她之外,其他侍女有的持物而立,有的載歌載舞,有的喜形于色,有的心事重重,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天真無邪,形象性格十分豐富多彩。
對于圣母殿侍女群像,作者并沒有采用通常的程式化造像方法,而是運用敏銳的觀察力,以極其樸素的寫實手法,表現(xiàn)了這些雖然衣食無缺,但處于被奴役地位的眾多女性的不同經(jīng)歷和個性,以及她們共有的美麗、善良和尊嚴(yán)。
圣母殿內(nèi)43尊彩塑是晉祠文物中的精華,亦是我國古代泥塑藝術(shù)的珍品,作品為宋代原物,迄今已有近900多年的歷史。
主像圣母邑姜,頭戴鳳冠,身披蟒袍,氣宇不凡端坐于鳳椅上,雍容華貴中更顯端莊慈祥。42尊宮女宦官左右分立,排列有序,職責(zé)有別,儀表各異,逼真地反映出宮廷侍女內(nèi)心世界的喜怒哀怨。其中有著男服的女官4尊,宦官像5尊,侍女像33尊。
最富生活氣息的自然是生動多姿的侍女,古代民間匠師竟能把這些失去自由、含怨求媚的侍女塑造得如此傳奇!她們手中各有所執(zhí),有的是為帝后供奉文印翰墨,有的梳裝灑掃,有的奉飲食、侍起居,有的奏樂歌舞……在神情上天真、怨抑各有不同。
圣母前面這兩位宦官大概是負(fù)責(zé)傳令的;他們的身姿微微傾向圣母,雙目側(cè)斜視,生怕聽漏了一字半音。
北側(cè)面北的這5尊一定是唱戲侍女,從東至西分別扮演生、旦、凈、末、丑諸種角色。當(dāng)中最出色的便是這位頭扎紅飾唱花旦的宮女,她喜溢眉梢,含羞帶笑,大概是剛剛唱罷,便受到了圣母的夸獎??墒菑膫?cè)面看去,隱約可見其紅腫的眼睛和含淚的眼角,生活的辛酸及藝人的苦楚被她強壓于心中卻又不自覺的展露無疑。梅蘭芳大師曾在此尊侍女像前佇立良久,反復(fù)品味她的內(nèi)心和動作,并且大加贊賞。
東起第2位宦官,肩披毛巾,若有所思,顯然是圣母的廚役,似乎正在為下一頓飯如何博得主人歡顏而著急。
總之,這些韻味無窮的侍女像色彩穩(wěn)重和諧,衣紋自然流暢,令所有參觀過的游客嘆為觀止。1954年雕塑藝術(shù)大師劉開渠教授參觀之后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盛贊晉祠侍女像是“中國古代雕塑的杰出作品”,是令人難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偉大的雕塑品之一?!?/p>
Hash:c8077422148ef115b23b5b8392744623202334ef
聲明:此文由 講故事的翁老頭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