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平順縣北社村的大禹廟也曾是一所學校

大禹廟外景(網(wǎng)絡圖片)

許多到過平順縣北社村大禹廟的游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寫到:大禹廟曾是教師宿舍。何曾僅是教師宿舍?大禹廟本來就是北社村的小學所在地,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遷出。

前邊兩篇關(guān)于大禹廟的文章在公眾號發(fā)出后,有網(wǎng)友留言:去了好多次,都進不去。我相信,這是事實。我也曾到過許多村莊的許多古跡,因為不認識或找不到管理員而進不去。能進入大禹廟也不是我的運氣好,而是因為在北社村有我的一個同學,通過他聯(lián)系到文管員后才進入的,也算走了一回后門吧。

東配殿(網(wǎng)絡圖片)

進入大禹廟后,同學就莫名的興奮起來,指指點點:這是我上一、二年級的教室,三、四年級就搬到了那邊廂房;指著倒座戲臺西邊的小房子,這是學校的廚房,挨著的西廂房是校長的辦公室......一個年近五十歲的半老漢子,突然回到了童年,看他一個人跑前跑后的樣子,一定是想起了許多童年的趣事,他在尋找童年的影子。

我從沒在這里度過,所以不會在這里尋找童年,古建知識知之很少,也就不太在意建筑的形制結(jié)構(gòu)。我想尋找歷史,尋找大禹廟的滄桑,而對大禹廟來說,小學校在這里也僅僅是一小段記憶。我僅算匆匆一瞥的路人,大禹廟坐在這里幾百年,看慣了春月秋風,路人成千上萬,根本不會形成記憶。

西配殿(網(wǎng)絡圖片)

北社村是個很神奇的地方,在大禹廟后墻西北向約50米處還有一所國?!叭龒緩R”,是祭祀三嵕老爺羿神的。因為三嵕廟的文管員當天正好有事不能來開門就沒有進入其間,看來有關(guān)系走后門也是要說運氣的。為什么要說三嵕廟?因為它也曾是學校,甚至比大禹廟作為學校的歷史更早。

據(jù)《平順縣教育志》載:民國元年(1912),平順復縣后,在北社、新城、李莊等村相繼成立初級小學,稱為“國民學?!薄S擅駠鴷r平順縣各編村成立初級小學,起初稱為“國民學?!?,改為“模范國民學校”,后又改為“實驗小學”,繼而“義務教育實驗小學”。民國十年(1921),平順知縣楊國垣呈請設立平順縣第二高級小學校,校址就設在北社村三嵕廟內(nèi)。據(jù)民國版《平順縣志》記載,“平順二高小”由“北社鎮(zhèn)模范學?!备脑O??梢姡龒緩R辦學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民國元年(1912)。

戲臺(網(wǎng)絡圖片)

寺廟當作學校,在平順還是很普遍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以北社鄉(xiāng)為例,東峪溝十八莊孩子們上學在九天圣母廟內(nèi),北社小學曾是“平順四完小”在大禹廟內(nèi),北社中學曾為“平順縣二中”長期占用三嵕廟辦學,直到十來年前才完全騰出,民國時期西社村的衛(wèi)公廟也曾作為西社國民小學的校址。

民國時期,平順縣曾成立第一、二、三高級小學,就分別在平順縣城東藏寺、北社三嵕廟石城龍門寺辦學?,F(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了的平順縣中五井鄉(xiāng)彰法寺,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是中五井鄉(xiāng)農(nóng)業(yè)中學所在地。

學校占用廟宇,是福是禍,還真不好說。至少北社村的大禹廟、三嵕廟保留至今,雙雙被列入國保,我認為是得了學校占用之福的。但是被稱為“識字不識字,住住東藏寺”的“平順一高小”的最終演變?yōu)椤捌巾樦袑W”,鳩占鵲巢,至今已完全沒有了“東藏寺”痕跡。

獻殿(網(wǎng)絡圖片)

寺廟辦作學校的原因大約有幾點:一是,建設學校一般找場地須是公產(chǎn),而那時很少有專門的公共財產(chǎn)房屋,而寺廟就是;二是,兵荒馬亂的時代,小型寺廟里也大多沒有和尚道人等在了,空著;三是,寺廟以前大多是國家或富人集資建設,不僅房舍質(zhì)量比一般老百姓住房建設要好得多,而且比普通民居寬闊高大,符合學校建筑要求。

把寺廟改作學校,還有許多優(yōu)點,大多寺廟都有一種古老的文化氣息,比如壁畫、彩繪、雕刻藝術(shù)品,大多是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歷史故事之類,本身就富有教育意義;那些題字雖多出自民間工匠之手,卻也書寫得相當漂亮,有些匾額多是請當時地方文化名流或官員士紳題寫,具有相當?shù)?a href='/shufa/' target=_blank>書法水平;寺廟一般還存有好多碑銘,不僅書法規(guī)范、雕刻精細,而且記載了歷史上發(fā)生的一些比較重要的事件和人物,頗具歷史研究方面的價值;孩子們也往往能從碑刻上找出自己的祖先,曾在哪朝哪代為寺廟重修或改建擴建捐過銀錢,也是一種榮耀及教育。

大禹廟里不僅有各種磚雕木雕、碑刻,也不缺各種彩繪、壁畫。2017年6月,大禹廟正殿墻體修繕,在正殿后檐墻及兩側(cè)山墻處均發(fā)現(xiàn)壁畫。除小部分壁畫有損壞外,大多保存較好,內(nèi)容涉及人物、花草、山水、動物等,其內(nèi)容豐富、色彩鮮艷、栩栩如生。

壁畫(網(wǎng)絡圖片)

想來當年小學生每天面對古人的精美壁畫,學習文化知識之余,還能感受古老藝術(shù)的熏陶,也是一種樂趣吧。因此,在特殊時期到來后,老師、學生、家長等自發(fā)、自覺的用泥糊、磚砌等各種手段來保護這一切給予他們感覺美好的東西。

壁畫、磚雕、匾額,都因為是學校占用,老百姓用他樸素的熱愛以及特有的方式保護下來。大禹廟能成為國保,真得感謝是學校。

Hash:1471cda17e3673b6b66b078ed44dbae5e125c19c

聲明:此文由 太山小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