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fā)現(xiàn)!那些太原人身邊跨越百年的古遺跡!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無數(shù)的歷史古跡赫赫昭示著
這個民族幾千年的興衰榮辱、歷史變遷
在看過了不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后、
你或許會發(fā)現(xiàn)
這些有“故事”,有“歷史”的地方更能扣人心弦
而在太原周邊離我們不遠
就有這樣一處印刻著歷史痕跡的好去處
一刀一斧,一雋一刻
都彰顯著她的與眾不同
天龍山,原名方山,海拔1370米,位于晉祠西11公里處。560年(北齊皇建元年)因興建天龍寺,山以寺而得名。天龍山勝跡,又首推天龍山石窟。
天龍山石窟最早的窟室開鑿于北魏末東魏初,北齊和隋代續(xù)有開鑿,到了唐代臻于極盛,五代之后逐漸湮沒。
天龍山石窟主要分布在東西兩峰,大小石窟共計25窟,現(xiàn)存大小石佛共500余尊,畫像、浮雕、藻井1144尊,石窟佛像造型各異,彰顯了不同時代的特色魅力,雖各有不同卻又一脈相承,相得益彰。
東魏石窟
東魏石窟一般多以釋迦牟尼說法像為主尊,兩側(cè)分別為禪定像和脅侍菩薩造像,是一佛二菩薩的組合造像。
造像面相消瘦,以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蔽全身,寫實性強,雕刻線細長而清晰,遠遠望去雕像栩栩如生,神采飛揚間顧盼生輝。
北齊石窟
北齊石窟仍以前后室方形窟為主,3壁3龕,造像題材為釋迦多寶、交腳彌勒和倚坐佛??唛T兩側(cè)雕力士像,窟頂?shù)耧w天,頗具神采。
除了精湛的雕刻技藝,北齊時期的天龍山石窟,還是中國古建筑史上的一抹亮色。
上圖為北齊石窟前的仿木結(jié)構(gòu)前廊,是唯一現(xiàn)存的北齊建筑實例,代表了典型的北齊木構(gòu)建筑風(fēng)格,具有很強的時代感,使人身臨其境。
唐代石窟
唐代石窟一般主尊佛像為結(jié)跏趺坐式的釋迦多寶、彌勒、阿彌陀佛。佛像與菩薩像頭與身體比例十分和諧,面相豐腴,慈祥和婉。
從整體構(gòu)思觀察,其優(yōu)美的體態(tài),華麗的裝飾,無不體現(xiàn)了唐代氣勢宏大、豪放飄逸的裝飾風(fēng)格。
石窟細節(jié)
北齊窟檐上的人字拱,可以看出有明顯的下凹弧度,而北朝早期的窟檐是筆直無弧度的。
唐代窟檐的影刻斗拱形象,這是中國最早的確實影刻實例形象,極富研究價值。
在群山聳峙、溝谷幽深間,如若不是身臨其中,恐怕很難想象到在自然美景的掩映下更是別有洞天。
天龍山石窟
無論是作為古代雕刻技藝的實例
還是建筑史上的瑰寶
都用它磅礴大氣的一面
向人們展示了歷史紅塵中一段難以磨滅的回憶
令人著迷
作為一個太原人,如若有時間
不妨周末邀約三五好友
把玩山水間暢談古今
想必定有一番別樣風(fēng)采
天龍山石窟
門票:30元
路線:公交自駕均可
圖文:內(nèi)容太原出發(fā)整理編輯
圖片:百度
文字:姚倩
(聯(lián)系小編:tyhj56,如有好玩的地方推薦,歡迎騷擾~~)
Hash:45329824bf80db2090053e9d9dcc3e7df7d2cb7a
聲明:此文由 太原出發(f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