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座海拔78米的山,被稱為長江絕島,游人香客為何絡(luò)繹不絕?
在安徽宿松縣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有一座獨立的山峰,名為“小孤山”。它周圍1里,海拔78米。
在小孤山上,有一座廟,名為“啟秀寺”。山小廟隘,但卻游人香客絡(luò)繹不絕。
小孤山地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小孤山南與江西彭澤的彭浪磯隔江對峙,東與長江馬當要塞互為犄角,古稱長江絕島,又稱海門第一關(guān),為長江水路軍事要隘,是宿松東南門戶。
與江西的石鐘山、龍宮洞遙相呼應(yīng),和國家級風(fēng)景區(qū)廬山,湖北省黃梅縣的五祖寺,安徽省的天柱山雄距長江兩岸,形成三角之勢,素有“長江天柱”,“江上蓬萊”之美稱。
它孤峰獨峙,三面環(huán)水,巨石懸立奇峭,大有“障百川于千里,納群山于足下”之勢。此山高不過百米,周不過里許。也引得過往詩家學(xué)者對小孤山留下許多詩句,蘇東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千百年來,小孤山以奇、險、獨、孤而著稱?!皷|看太師椅、南望一支筆、西觀似懸鐘、北眺嘯天龍”為其最形象的描寫。
仰頭望,絕壁之上,有一寺。
踩著七十九級石階直上一天門。這一天門其實是一天然石洞,在清順治九年宿松前邑宰孟瑄依山勢,而修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門。題額曰啟秀寺,并鐫有乾隆篆書“靈昭江嶼”于其上。一入天門,也便到達了半山腰,可見這山如此之低。
入一天門,山中的寺院,可謂別有洞天。
啟秀寺始建于唐朝,寺甚小,北宋時期重建,元朝略加修繕,清朝,民國作過多次擴建和維修。整個建筑群,自山下至山頂,有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多處。不過一海拔78米的山頭,卻因是有樓、臺、亭、閣數(shù)十間,建筑風(fēng)格各異,均為磚木結(jié)構(gòu),飛檐翹角,朱柱灰瓦,古樸端莊??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啟秀寺依山峭立,面臨大江河水,可謂宇閣軒昂,極其壯觀。
寺中有一梳妝亭,又叫牧羊亭,在小孤山絕頂,為宋寶慶二年所建。作名梳妝亭,一作妝亭,被譽為"小姑"梳妝處。亭前楹聯(lián)是:"梳長生鶴發(fā),妝不老峰頭"。亭有六角三層,結(jié)構(gòu)美觀大方。登上亭樓眺望,大江南北,云山迭映,沃野平疇,紅綠相間,萬千景象入簾中,真令人陶醉。來此的婦人,都會用那梳子梳一梳頭,可將厄運梳掉。
小孤山上的啟秀寺中,千百年來供奉著“小姑娘娘”。其實,就是媽祖。小孤山啟秀寺歷來都是以佛教為實體的廟宇。北宋時期隨著海運的蓬勃發(fā)展,小孤山腳下,灘險水急,時有水難發(fā)生,故在啟秀寺內(nèi)設(shè)行宮,供奉媽祖。媽祖與佛教相融合,的確是媽祖教和佛教的一大創(chuàng)新。當?shù)匕傩找搽S之將媽祖稱為小姑娘娘。而這種稱號又與當?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民間習(xí)俗是難以分開的,“娘娘”是長江中下游一帶對女性神佛的敬稱。如“送子娘娘、觀音娘娘”,何況媽祖救助海難,救難行使時使用的也是一種神功或神術(shù)。如此一來,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娘娘”了。
小孤山,歷來被譽作海門天柱。相傳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紀功,或云秦始皇東巡曾在此刻"中流砥柱"4字于石上,然歲月遠久,字跡湮沒無存。時光總是如此,無法印證那些曾經(jīng)的相遇與別離,卻又總是用絲絲縷縷的碎片化的記憶去告訴世人,他們一直在,一直在守候。
其實 ,關(guān)于小孤山、啟秀寺,也有許多神來之筆的傳說亦或者故事,大都是將其神化, 讓這個本就位置奇特的山、寺籠罩上了一層更加神秘的色彩。
小貼士:
門票:30元
Hash:c5c1102f01b9ae47b7822b4bd1f263b51622b494
聲明:此文由 乍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