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年參觀量破百萬 十大珍寶六件來自保定這四地

據(jù)悉,11月15日上午,位于河北省會石家莊河北博物院,迎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來自廣東佛山市的七旬老人尹宗興,成為河北博物院2017年度第100萬位觀眾。這也是河北博物院64年歷史上,首次實現(xiàn)年度入館人次破百萬。

河北博物院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館,成立于1953年4月。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正式揭牌并對外開放。自河北博物院新館免費開放以來,截至目前,總參觀人次已突破256萬。

筆者發(fā)現(xiàn),在河北日報等媒體報道時提及的“十大珍寶”中,竟有六件來自保定四個地點:保定滿城漢墓,保定曲陽,保定易縣及保定市區(qū)。

下面來看一下這十大珍寶吧:

劉勝金縷玉衣(西漢

1968年,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偶然被發(fā)現(xiàn),塵封千年的金縷玉衣重見天日。玉衣用金絲將玉片編綴而成,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這是我國考古發(fā)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2002年成為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長信宮燈(西漢)

與劉勝金縷玉衣一同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堪稱“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長信宮燈形狀為跪地執(zhí)燈的年輕宮女,通體鎏金。燈盤可轉動,燈盤的屏板可推動開合,以調節(jié)燈光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身體中空,煙灰經(jīng)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清潔。

中山王鐵足大銅鼎(戰(zhàn)國)

1977年出土于平山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是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外壁刻有銘文77行469字,是目前所見銘文最長的一件戰(zhàn)國銅器。銘文記載了中山國相邦司馬赒率師伐燕、擴大疆土的功績,告誡后代吸取歷史教訓,警惕周邊諸國的進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北齊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畫(北齊)

1989年磁縣灣漳村高洋墓出土,壁畫長37米、最深處8米。墓道呈斜坡狀,在墓道兩側和底部地面都有彩繪圖案,面積約320平方米。地面繪蓮花和纏枝花卉組成的裝飾圖案,東西兩壁繪制106個真人大小的儀仗人物和41個祥禽瑞獸。

彩繪散樂圖浮雕(五代)

1995年曲陽縣西燕川村王處直墓出土,長136厘米、高82厘米。由15人組成,浮雕表現(xiàn)了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盛唐風格,國內僅見。

透雕龍鳳紋銅鋪首(戰(zhàn)國)

燕國宮門構件。1966年易縣燕下都遺址老姆臺出土,長74.5厘米,作獸面銜環(huán)狀。器形巨大,紋飾華麗,形象生動,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系燕國代表性器物,已被用作新館大廳環(huán)境裝飾。

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座(戰(zhàn)國)

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案面已朽,僅存案座,邊長47.5厘米。底部是兩雄兩雌跪臥的梅花鹿,四龍四鳳組成案身。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多種工藝于一體,復雜精巧,無以復加。

錯金博山爐(西漢)

熏香用具。1968年滿城縣陵山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通高26厘米。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云氣紋。爐盤上部和爐蓋鑄出高低起伏的山巒。爐蓋上因山勢鏤孔,雕塑出生動的山間景色。爐柄透雕成三龍出水狀,以龍頭擎托爐盤。工藝精湛,裝飾華美,舉世聞名。

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戰(zhàn)國)

1977年平山縣三汲村戰(zhàn)國中山王墓出土,長51厘米。猛虎身軀渾圓、色彩斑斕,弓身右曲,三足著地,一爪騰起,正將捕捉的小鹿送入張開的巨口之中。典型的戰(zhàn)國時代風格。動物腹下刻有銘文,說明制作時間及官匠姓名。

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元)

1964年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元代窖藏出土。通高42.3厘米。罐體使用彩繪、鏤雕、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共有11層紋飾。腹部作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內鏤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紅涂繪。青花色澤濃艷,釉里紅顏色純正,藍紅輝映,工藝高超,為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

Hash:1de116b34e7af1187c13dfcf64f0be3d5b0691b2

聲明:此文由 鳳游京津冀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