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這個元代墓葬揭開中國古代神秘的墓葬文化,規(guī)格等級全國最高!

虢虢河流岸春草,畫樓金粉已成塵。青山不管興亡事,依舊崎嶇送路人。在河北沽源縣草原上,孤零零地矗立著一座古樓,穹頂無梁,典型的中世紀西域建筑風格,從遠處望去,好像一座高大的蒙古包。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去看看這座傳說中的梳妝樓。

張家口沽源梳妝樓元墓位于河北省沽源縣平定堡鎮(zhèn)南溝村。距豐寧縣大灘鎮(zhèn)壩上草原西28.4公里,小宏城遺址南約14.9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多民族國家,可遺留下來的建筑文物卻鳳毛麟角。而在內蒙古高原南緣的河北省沽源縣卻保存著一座全國罕見古樸莊嚴、形式獨特的元代古建筑,這就是民間傳說的神乎其神的遼代圣宗之母蕭太后的“梳妝樓”。

它坐北朝南為青磚無梁結構,穹頂,建筑平面為正方形,遠看像是一個巨大的蒙古包,近看又好似歐洲的古城堡。邊長9.3米,頂部為圓拱形,四面磚砌墻體,表臥砌白灰磚,未灌灰漿,墻厚70厘米,四面均辟門。全樓建筑全部用磚,未用一點木料,早先內有壁畫

頂上原有琉璃瓦鑲嵌,金碧輝煌,十分壯觀。1982年修整時,在樓基附近地下掘出黃綠琉璃瓦,應是頂部飾物。河北沽源境內的元代墓葬建筑“梳妝樓”經考古勘察,已經確定其墓主身份為元代蒙古貴族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闊里吉思。

最早記載梳妝樓的文獻,目前發(fā)現(xiàn)的是曾任過宣化知縣的清朝人黃可潤于乾隆二十三年即公元1758年編撰的《口北三廳志》:“獨石口北,上都河店南十余里,俗呼為蕭太后梳妝樓,其制內外皆方,以磚為之,高二丈余,頂如平臺,半圮,門東南向,左右兩旁各有石窗。

1999年9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會同沽源縣文化廣播電視局對俗傳的“梳妝樓”進行考古勘察時發(fā)現(xiàn),此處竟是一個長140米,寬74米的陵園。樓內是一座古墓,在地下2米左右,發(fā)現(xiàn)一長體豎穴磚石墓,墓內并列三具棺木,中間棺木極其獨特,從整體看像半截松木橫臥其中。

仔細端詳,才知是在三分之一處已豎立鋸開,內挖與人體相當?shù)陌疾?,死者便置其中。東西兩個棺木與現(xiàn)代棺木類似,但西邊棺木出土后仍嶄新如初,棺底有兩層,上層有七個與北斗星類似的七個圓,史稱“七星棺”。

同時還出土寶劍、古錢幣、銅印等若干珍貴文物。據(jù)文物專家介紹,元代蒙古人的墓葬在全國少見,而具有這種墓上建筑的墓葬形制,并以樹為棺在河北獨一無二,在全國也屬罕見。

梳妝樓周圍墓葬

在考古過程中,河北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該墓在歷史上曾經經歷過幾次大揭蓋式的盜墓,這是非常罕見的,墓中的西棺和中,東棺中的尸骨均已移位。而考古人員在眾多已經斷碎的石板上其中較大的一塊中找到上面寫著“襄闊里吉斯,欶撰,臣為”的文字,墓主人的身份才得以大白于天下。

而在墓中眾多的琉璃和漢白玉構件其實來自于梳妝樓,然而,由于蒙語和漢語發(fā)音上的諧音,蒙古人所講的“樹葬樓”被漢人誤聽為“梳妝樓”,700多年來一直流傳于沽源縣梳妝樓為遼代蕭太后所建的美麗傳說終告真相大白。

梳妝樓院內現(xiàn)代建筑

“梳妝樓”院落內有一高坡名為“敖包梁”

院落內的花壇

梳妝樓院內現(xiàn)代建筑

梳妝樓元墓是迄今為止我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的元代蒙古貴族墓葬,于二00一年被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 | 張家口微旅游

Hash:08e4db68a7a84798715a70f2aa8510a4542091b3

聲明:此文由 河北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