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4摩旅高崖行之西鞏驛鎮(zhèn)到巉口途中風光

巉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商賈云集,貿易繁榮,素有“隴中旱碼頭”之稱。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三十里鋪朱家莊北馬家窯文化遺址足以為證。據(jù)史料記載,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從隴西郡析置天水郡,巉口時為天水郡屬國都尉治所勇士縣(治今甘肅榆中苑川河一帶)之滿福,是設置官頒標準器和國家屯糧之所。新莽建國元年(9),改滿福為紀德(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地理志》載“滿福者,屬國都尉治,王莽更名之曰紀德”)。東漢建武元年(25),光武帝劉秀稱帝后,盡廢王莽新朝所改郡縣名,均恢復西漢舊稱,滿福自不例外。漢明帝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為漢陽郡,巉口境地屬之。漢靈帝中平五年(188),自漢陽郡析分獂道、勇士諸縣,置為南安郡,巉口境地屬之。東漢末年,滿福城盡毀于羌人戰(zhàn)火,遂致境地數(shù)百年不振。

北宋時期,巉口境南筑有安西城,滿福故址始有“巉口關”(因金鰲山、墩嶺山南北對峙扼塞而得名)之稱。北宋紹圣三年(1096),渭州知州章楶部屬進筑汝遮堡,賜名安西城,為戍守處。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六月,升安西寨為安西縣,隸屬定西州。元省縣稱,改屬安定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定西州境內始建驛道、驛站,自州治所在之延壽驛經巉口西山根向西至稱鉤驛,再向西經甘草驛等延至蘭州以西。明洪武三年(1370)四月,中山王、征北大將軍徐達率師向盤踞在沈兒峪、車道峴一帶的元將擴廓帖木耳所部發(fā)動了著名的“沈兒峪之戰(zhàn)”,大敗元軍于“川北亂墳間”(即今巉口安西古城、朱家莊漢墓群一帶)。

巉口古城始筑于明成化十二年(1484),呈長方形,東西長250米(一說247米),南北寬122.5米(一說121米),有東西兩門(均無甕城)。次年,監(jiān)生劉昱奏請設立“巉口巡檢司”,主緝捕盜賊、盤詰奸偽之事。同年,在城內東北角修建了廣富倉,這是定西歷史上第一處官倉。明清兩代,安定縣衙在城內均設置了公館。據(jù)《定西縣志》記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虎門銷煙”名臣林則徐謫戍新疆途經巉口時曾在清公館內稍事歇息,后繼續(xù)西北行晚宿于稱鉤驛(舊屬巉口),次日離境西去。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時任陜甘總督左宗棠自定西拔營遷往蘭州幕府時途經巉口,亦曾于巡檢司城內清公館歇息。光緒年間,邑人于此設館辦學,成材者眾。

Hash:680643afe430736ccb2b77fd955ef56bd45406a4

聲明:此文由 摩托車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