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這個鎮(zhèn)處處與一個傳說相關……
其中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
一起來感受
金龍鎮(zhèn)“一鎮(zhèn)連三區(qū)、三山攬九龍”
有山有龍,地靈人杰
金龍鎮(zhèn),不管是鎮(zhèn)政府駐地金龍場,還是流經境內全長41.2公里的九龍河。
神龍擺尾迎朝暉 謝云/攝
不管是位于箕山上的斬龍埡,還是位于金龍村金龍3社的廖龍橋,處處可見與龍相關的名稱。
神龍擺尾迎朝暉 謝云/攝
而金龍人世代相傳、津津樂道的還是境內的九條龍形山脈以及與之相關的傳說故事。
傳
說
故
事
(滑動看更多)
相傳在夏禹疏通九河之前,如今的川渝地區(qū)都是水域湖地,今云霧山為湖中一島。燃燈古佛在島上“道天堂”閉關靜養(yǎng)長達千年,出關后仍留居島上普渡眾生。
在這廣闊的千里湖泊中,經過漫漫歲月的進化和演變,生長出了一對雌雄水蛇,經千年修煉后演變成一對蛟龍,稱之為龍王、龍后。龍王又繼續(xù)修煉很多年后,長出一身紅鱗,成了一條巨大的金龍。龍王龍后相繼生育七個龍子,一家九口在這千里湖中,任意遨游,逍遙自在。
堯舜時期,中原洪水泛濫成災,禹臨危受命,繼承父志,采用疏導的辦法領導民夫三十七萬疏通九河。開鑿三峽疏導川渝湖水便是疏通九河工程之一,一旦成功,川渝湖水得到疏導,這千里之湖將變成陸地,龍氏一家就會失去棲身之所。
隨著三峽開鑿工程的推進,龍王越發(fā)感到大難臨頭。萬般無奈之下,龍王率領全家九口向燃燈古佛求救。不料古佛出游多日未歸,龍王一家等候數(shù)日仍不見古佛蹤影。就在等待之時,禹鑿通了三峽,湖水瞬息減退,水位急速下降,頓時龍王全家呼天叫地,慌亂一團,龍子們紛紛尋找出逃之路。
正在這生死攸關之際,燃燈古佛出游歸來,還邀請了觀音菩薩一同回島,九龍便齊聲呼救。古佛見狀言道:“龍王稍安勿躁,禹操勞十三載,治理中原水患,將這千里湖泊變?yōu)殛懙?,并非要絕你龍家,實乃造福黎民、營造蒼生之偉大壯舉,功德無量!爾等也是有道之身,何不以自身之靈氣,與日月共存造福蒼生,千秋萬代哺育黎民,更是功德無量,不知愿否?”
龍王細細思量后答道:“事已至此,小龍愿聽古佛安排?!惫欧鸱愿例埻?a href='/helong/' target=_blank>和龍后將頭緊靠云霧仙島,拉長身軀,接受島之靈氣,接著,古佛念動咒語,用力施法,觀音菩薩手持楊柳枝,將甘露水一一灑在眾龍身上,瞬息之間,九條龍便化成了九條蜿蜒的山脈,永存世間。
傳說的最后,九條龍便化成了九條蜿蜒的山脈,永存世間。
九條龍分別是哪些,
你知道嗎?
(滑動看更多)
金龍
頭枕云霧山,尾至永川城邊,劉家山、箕山、橫大山構成其身軀,全長約80里,全山林木茂密、風光獨秀。
頭依云霧山,身為黃坡嶺,長約五十里。
銀龍
龍頭在今賴家溝側松樹堡,登高遠望,其身材窈窕、一身白鱗緊緊依附在黃龍身邊,甚是美麗。
頭起于今新拱橋坎上,松林崗坳一線構成其身軀,尾至普蓮境內。
伏于銀龍旁,頭隱而不現(xiàn),全長僅有二里左右,為今楊家石壩子。
回龍
頭起黃家南坳,經“龍頸子”、“石佛寺”直達金鼎村。
哮天龍
哮天龍坡是其龍頭,作仰首長哮狀,全長約二十里。
七曲龍
頭起楊家石壩子對岸,逆河而上,其身軀有七道彎曲,全長約二十里左右。
順水龍
頭起于今高家店處,順河而行,名曰順水龍。
后來九條龍形山脈生生不息地長出竹木、糧食、瓜果等,境內大約三分之一的糧食都是種植在龍身上的,它們的奉獻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黎民百姓。天長日久,一首《九龍謠》便在當?shù)亓鱾鏖_來:
九
龍
謠
九條龍脈今何在?時時須得仔細觀。
二龍搶寶眼前現(xiàn),頭頂燃燈顯奇觀。
七個龍子緊相伴,頭北尾南朝佛山。
順江龍望燃燈寺,揚頭吼叫是哮天。
銀龍頭上老鷹旋,回龍?zhí)幼哂址颠€。
欲覽九龍真顏面,請登四方看龍臺。
如龍山寨,金輪古寺
金龍鎮(zhèn)境內寺廟眾多,如燃燈寺、金龍寺、金輪寺、石佛寺、菩薩寺等,而金龍場因金龍寺而得名,普蓮場因普蓮寺而得名,金鼎場因金鼎寺而得名,可見這些寺廟當年香火之旺,名氣之大。
金輪寺山門正面
遺跡尚存的燃燈寺也在2000年邊界核定時劃歸銅梁管轄。在金輪寺遺址上還留有部分文物。
金輪寺山門
金輪寺遺址位于金龍鎮(zhèn)金鼎村金輪村民組。該遺址位于一個叫如龍寨的山寨之內,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始建于清嘉慶己巳年即1809年。
金輪寺山門
金輪寺在被破壞前建筑規(guī)模宏大,僅支撐殿堂的石柱就有上百根。現(xiàn)僅存山門和部分造像等文物。
金
輪
寺
美
美
在
?
?
?
山門巍峨,雕刻精美。
高大山門掩映在竹林中的。該山門為二重檐,門面紋飾。一重檐正面正中楷書“永鎮(zhèn)如龍”四個大字,上款為“嘉慶己巳年孟夏月”,下款為“閤山僧眾仝立”。
一重檐下方左右分別刻有“疏云”、“淡月”兩字。
每重檐均雕刻有人物故事、花草等圖案。山門四根石柱上雕刻著兩對下山獅,雖然頭部或多或少受到了損壞,但其下山的姿態(tài)仍活靈活現(xiàn)。進入山門,背面的雕刻更加精美和完整。
一是圖案美。
除石柱、題刻外,兩重檐上刻滿了以西游記、八仙過海、龍鳳呈祥等為主題的圖案,構圖巧妙,雕工精細,雖然歷經兩百多年風雨,仍不失當年的風采。
二是題額美。
背面一重檐正中“靈鷲風清”四個大字由“重慶府永川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黃嶰谷”題寫?!罢谩笔?a href='/mingqing/' target=_blank>明清時對知州、知縣等地方長官的稱呼。紀錄和加級是用于議敘即獎賞官員的,有具體政績才能紀錄,有紀錄才能加級,有紀錄、加級才能加銜。
按清代議敘制度,“加三級紀錄五次”是比較高的獎賞了。而黃嶰谷本人,在《道光朝實錄》第二十三卷有記載:“甲子。以防堵云南夷匪。予四川知縣黃嶰谷等、并出力各土司、升敘有差?!庇謸?a href='/qionglai/' target=_blank>邛崍縣志》等史料記載,黃嶰谷在邛崍縣任職期間曾為邛崍城題匾:“祥分井南”。一座寺廟的山門能夠獲得地方長官的親筆題贈,可見該寺當年影響之大。而“靈鷲風清”四字筆力遒勁,顯示出了較高的書法藝術水準。特別是在“鷲”字的寫法上,將“鳥”中一短橫拉長,使整個字顯得不虛不空、上下協(xié)調。
三是題詩美。
在一重檐下方分別有題刻兩塊。左邊一塊題詩兩首,其一為:“道鶴何年落此峰,嶔崯(qīn yín)蜿蜒酷如龍。雞園創(chuàng)日江流柱,香字成時井涌松。嗜任賈生□拜爵,嫌□佛印不□封。旌坊重建清規(guī)振,奚羨楊州勢位濃?!逼涠椋骸皞龃蚱评P,消受紅云山外山。散□天花霞外雨,經翻貝葉等鷗閑。”落款“金輪泮香亭空桑沐手錄”。
與此對稱,右邊仍題詩兩首,其一為:“古跡重修舊址傳,花宮高峙復當年。都緣宗海能鳩匠,卻本陳鏄(tuán)不吝錢。朗月一輪供說法,清風四面佐談禪。紅塵隔斷三千丈,自是招提別一天。”其二為:“經誦蜂臺霧里聲,蓮宮世界幾人分。他年來訪知何處,采藥松間臥白云?!甭淇睢耙剽陨請@雷岱云拜題”。這些題詩應時應景,極大地豐富了金輪寺的文化內涵。
金輪寺內保存下來的佛像底座、寒林、臥佛等卻讓調研組感受到了金輪寺的非同一般。
造型特別的佛像底座
二重大殿原址上,一個簡易平房,房內供奉著三尊佛像。居于中間的釋迦牟尼佛的底座造型十分特別。
佛
像
底
座
特
別
之
處
?
?
?
與常見的蓮臺底座不一樣,該底座共有六層,從下往上,一、二、四層均呈八面形,每面雕有花紋;
第五、六層是盛開的蓮花,釋迦牟尼佛端坐于蓮花之上,法相莊嚴;
最令人稱奇的是第三層——八個小鬼分列八邊形的8個點,雙腿叉開、袒胸露背,雙手用力抬舉著上面的底座和佛像。雖然面目有些猙獰,但看起來卻憨態(tài)可掬。
歷經劫難的百年寒林
來到三重大殿原址,信眾又在該處搭建了一個雙層樓殿堂。在一樓殿堂右側擺放著一尊寒林。
百
年
寒
林
(滑動看更多)
寒林系梵語音譯,指棄尸之處。
今總指棄尸之處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寒林高約1米,除基座和檐頂外,中間主體部分為八面形。其中一面刻著“清光緒壬辰年”,據此推斷該寒林距今已有124年歷史,如今檐頂與主體分離,造成檐頂和主體上端部分殘缺。
從此面順時針往后看,每面分別刻有“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甘露王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等七佛。
入寂滅樂的彩塑臥佛
進入殿內,在一排佛像中間一尊臥佛尤為醒目。
彩
塑
臥
佛
(滑動看更多)
金輪寺保存的這尊臥佛雖然雕鑿年代一時不能確定,但體長僅1.5米左右,與大足大佛灣23米長的臥佛、合川釣魚城11米長的懸空臥佛等巨型臥佛相比,堪稱臥佛中難得一見的“縮小版”。
其右脅臥的姿態(tài)與佛教經典記載的內容相符,雖然雙眼閉合、歸于寂滅,但其安詳?shù)臉幼幼阋宰層^者“得到心靈的安寧”。
金輪寺外就是如龍寨遺址,部分寨墻的墻基還清晰可見。
華顯衡墓,清墓代表
金龍鎮(zhèn)境內59處不可移動文物中,僅清代墓葬就有30多處。其中最能反映清代墓葬形制、最能體現(xiàn)清墓石雕藝術水平的莫過于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華顯衡墓。
華顯衡墓
華顯衡墓位于永川區(qū)金龍鎮(zhèn)燃燈村順河社朱家坳、花朝門,與其他墓葬相比,該墓有以下特點。
華顯衡墓
一是有墓有圍墻,面積大,二是有圖有文字,雕刻美,三是墓前有牌坊,保存好。
華顯衡墓
華顯衡墓
賴氏墓群位于金龍鎮(zhèn)燃燈村石龍社端宮堡,共有清墓5座
賴氏墓群
“大難臨頭去無路,佛點化身日月同。
九龍九山福長久,人杰地靈永昌隆?!?/p>
金龍鎮(zhèn)境內的59處不可移動文物,
既是59筆不可復制的文化財富,
也是59份沉甸甸的保護責任。
歷
史
沿
革
金龍鎮(zhèn)位于永川區(qū)東北部,與璧山區(qū)正興鎮(zhèn)、銅梁區(qū)安溪鎮(zhèn)接壤,屬“一鎮(zhèn)連三區(qū)”之地。鎮(zhèn)政府駐金龍場。該場原名九龍場,建于清代,初名永璧場。由于場鎮(zhèn)設黃茅嶺,與壁山有爭端,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經永川、璧山兩縣協(xié)商,撤銷永璧場,移至九龍橋建場,場以橋得名。
1933年,名九龍鄉(xiāng)。
1935年,名九龍聯(lián)保。
1940年,復名九龍鄉(xiāng),直至解放初期。
1953年,分為九龍、嘉復兩個鄉(xiāng)。
1956年,復并為九龍鄉(xiāng)。
1958年,建九龍公社。
1983年,復名九龍鄉(xiāng);因重名,于1984年以境內有金龍寺而改名金龍鄉(xiāng)。
1992年10月,永川撤縣建市,普蓮鄉(xiāng)并入金龍鄉(xiāng)。
1998年9月,撤鄉(xiāng)建鎮(zhèn),金龍鄉(xiāng)更名為金龍鎮(zhèn)。
2003年11月,永川市區(qū)劃調整,將金鼎鄉(xiāng)和原石竹鄉(xiāng)的永生、同德兩村劃入金龍,仍名金龍鎮(zhèn)。
2009年將金龍鎮(zhèn)原福嶺村、金鼎村涉及的部分村民小組劃歸茶山竹海街道辦事處。
全鎮(zhèn)處于箕山、燃燈山、橫大山的懷抱之中。箕山老寨子海拔1007米,險峻秀美,是永川制高點之一。燃燈山上有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的燃燈寺,傳為當年燃燈古佛清修之所,曾為朱元璋義軍駐地。橫大山橫亙在箕山、燃燈山之間,合圍成簸箕狀,將金龍鎮(zhèn)攬于懷中?!皯阎小庇写?a href='/xiaoshan83/' target=_blank>小山脈九條,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九龍”。全鎮(zhèn)幅員面積91.56平方公里,總人口3.5萬人。
END
來源:永川頭條、《永川歷史文化遺存探尋》
編輯:徐 亮
主編:王冬梅 吳艾玲
永川抖音:Cqyc49898780
報料電話:023-49898780
Hash:b241b090d345f2d3c2573906cb55050ac5481508
聲明:此文由 重慶生活手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