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給你一個獨特的西冶祈雨文化!

祈雨在陽城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這不僅說明人們有乞求神靈保佑的心理,也反映了人們渴望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過上安定日子的強烈愿望。祈雨作為傳統(tǒng)文化,由于受當(dāng)?shù)匚幕挠绊?,表現(xiàn)形式不盡相同,就我縣而言,祈雨活動也是多姿多彩,五花八門的,象次營祈雨、西冶祈雨等都各有其獨特的一面,今天我們就說說西冶祈雨。

作為一個人口大村的西冶,何時有人居住于此已無從考證,有記載的可溯到唐宋之前,村里有湯帝廟,有古佛廟,有白龍廟,黃龍廟,還有黑虎廟,村前澗河水流清澈。據(jù)說湯帝祈雨由南而來經(jīng)過西冶村,后到桑林,再到析城山,自焚其身最終感天動地,陽城大地普降大雨,至此折雨求神在獲澤大地駐足生根,西冶這個有山有水,土地肥沃的地方更把祈雨求神的方式演繹得出神入化。

西冶村村前有闊河沿村而過,古來就有湯帝森林祈雨經(jīng)過西冶的說法,西冶人在崇拜湯帝的同時,也容入了對龍的敬畏。龍司風(fēng)雨,村里建有湯帝廟、白龍廟、董龍廟、黑虎、古佛廟等,祈雨行為多是百姓自發(fā)自愿的每到春天,就由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組織,擇吉日祈雨,所需開資因人而異,有錢出錢,無錢出糧全憑自愿,祈雨之前要為管雨的天神,司雨的龍王,舉行擺神送神儀式,呈上貢品,漸漸發(fā)展到鼓樂禮儀,為感動神靈,或舉行祭神,或打鐵花,或背鐵棍(扛妝)漸漸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就形成了廟會既現(xiàn)在的三月十五廟會,將祈雨與折福融合在一起,說來也巧,西冶三月十五廟會前后,天總要下一場雨,不下雨的時候少之又少。

單純的祈雨人員以女性為主,多數(shù)年齡在五十以上,每當(dāng)天旱之年,莊稼干旱,河水?dāng)嗔?,土地干裂,她們就會自發(fā)的行動起來,一股歲數(shù)大的,經(jīng)歷過艱辛的,得到師傅口傳的那個人就是她們的頭人,一切行動都由頭人決定,開資以募捐為主,有時遇到條件好人家的就會承擔(dān)她們所有開資。

祈雨的地點有村龍王寨的龍王廟,村北盧溝的白龍廟,村西南水磨溝的湯帝廟,最遠的要到澗河上游出水村的湯帝廟,折雨的地方,都有清清流動的出水點,在附近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潭,每次折雨的人員有十二個或二十三個不等,沿途村莊的人家會為她們無償提供飲食,到了折雨的地點,先把貢品承上,然后上香,燒黃表,上香燒黃表由頭人親自動手,心要誠,其它人在—旁或誦經(jīng)或念佛,或進行簡單的鑼鼓表演,然后是打汶,就是對折雨附近的水潭進行擾動,俗稱打汶,意在告訴神,敢快下雨吧,我們沒辦法來打擾你了!大約三十分鐘,祈雨結(jié)束。此后三天內(nèi)天下了雨,就要進行還愿,還愿帶的物品要比祈雨時的多,通常是以饅頭,馓居多,水果自然是少不了的,對神說的多是感恩的話,祈求神多體會百姓,保佑百姓,恩澤百姓!返回的路必須是去時走過的路,沿途把帶去的饅頭,馓分發(fā)給沿途村莊的人家,以表達對人家情意,若有遇大旱祈雨如愿,沿途的村莊還會設(shè)案焚香鼓樂向相迎,表達對她們祈雨成功的祝賀,分享祈雨帶來的喜樂。

最具傳承性的是與西冶相鄰的柳泉村與西冶村聯(lián)手祈雨的情節(jié):相傳西冶村北盧溝白龍廟修好之后,有民間塑像藝人在白龍廟塑龍王像,可怎么也塑不好,論經(jīng)驗這位藝人塑像也不是三年兩載了,菩薩、觀音、龍王像塑的也不是三五尊了,正百思不得其解之時,一個放牛的小孩進來了,一言不發(fā),看著未塑好的龍王像發(fā)呆,塑像藝人回頭一看,大吃一驚,他身邊站著一個金身人,與他以往塑的龍王—模一樣,一閃金光,他不敢多說,面對泥身三拜,靈感大發(fā),不一會龍王像魏然而成,最為驚奇的是這個放牛小孩在龍王像渡完金身之后,沒有一點先兆,倒在龍王廟外的水池邊再沒起來,在小孩倒下的同時天下起了雨,而且下雨時間很長,塑像藝人見證了這一情景,這件事越傳范圍越大,因為小孩是柳泉村人,從此就有西冶白龍廟龍王的娘家在柳泉,或小孩是龍王的替身—說,柳泉人也很在乎這會事,說也蹊蹺:每逢大旱之時,柳泉人就會把龍王請回柳泉村,放在一塊寬闊的地方,每天用水澆一次,不出幾天,天肯定會下一場大雨,天下雨之后,柳泉村人就要龍王送回白龍廟,送請龍王的時候,有鼓樂,儀帆,送龍王的時候要經(jīng)過返底、小王莊,西冶三個村,每個村,家家戶戶,都會主動在各村的送龍王經(jīng)過的主要路口,要道,設(shè)案焚香,迎接龍王,同時也以鼓樂相迎,表示敬重。隨著人們對祈雨的認可,請送龍王的儀式漸漸隆重起了,西冶是這三個村中的大村,龍王廟又在本村,對迎送龍王的事顯得非常鄭重,柳泉迎送龍王的人到西冶會受到非常熱情的歡迎,柳泉村的樂隊要進行長時間的演奏,西冶的樂隊也要相隨合演,表示友好虔誠,西冶村設(shè)案接龍王的地方有三處,分別在西佛堂門口、橋上、石桌底(油坊疙洞口)因此柳泉的樂隊相當(dāng)用心準(zhǔn)備,準(zhǔn)備更精彩的演奏。這—儀式漸漸成為三村展示文化實力的載體,這—儀式幾經(jīng)風(fēng)雨,得已傳承,形式更加豐富,記憶中最后一次迎龍王是1995年的春天,之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意識的變化,西冶祈雨民俗漸漸消失。

祈雨是—種民俗,信仰的多元化,是西冶村人文變化的縮影,祈雨意識中商湯文化與龍文化的兼容,更能反映出西冶人包容,向善的純樸民風(fēng),也是西冶村悠久歷史沉積的體現(xiàn),祈雨表達了西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載體,由此演化出的塑像、建筑、鼓樂、禮儀、表演、挎妝、抬妝,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是民俗文化發(fā)展的源緣!

(在此感謝吉老師對挖掘西冶村民俗歷史的不懈努力)

▍口述:仁月華

▍文字整理:吉永勝

▍爆料合作微信:wf3077272008

如果這篇文章打動了你,可以幫我們,同一個廣告點擊一次就夠了,無需關(guān)注或下載。點擊一次底部廣告相當(dāng)于贊賞1毛錢,這是對我們的肯定和鼓勵,我們會更用心地推送好內(nèi)容!

Hash:1bd167fad7247af1c38e76cecff211d56eafd77d

聲明:此文由 今日陽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