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縣城郊鄉(xiāng)無極山的訴說
無極山是洛寧縣城郊鄉(xiāng)在禮村西北的一個小山包,海拔約600多米。常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睙o極山曾有遠古二郎神擔山攆太陽登此山頭發(fā)出《此山無極耶》的感嘆,還有金雞登頂報曉,周圍梯田增多的神話。因此,古時名氣較大。而今,附近村民都把這個山頭稱為“祭祀疙瘩”。這是因為近代家鄉(xiāng)的人們每逢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會登高望遠,焚香祭天拜地,祈求風調雨順、升官發(fā)財、身心安康。漸漸地忘卻了無極山的大名,只有山腳下千年古剎“無極山朝陽洞”,還可為此山正名。
遠古,地殼運動,洪水漫世造就了無極山嶺,同時也沖刷了四周的溝壑,無極山東側一條溝岔內住著幾戶人家,這就是我老家洞溝村。洞溝村是在禮村的一個自然村。村名的來歷就是這里的先民都在溝兩側鑿洞打窯而居,就連無極山朝陽洞廟院中諸神也屈居在窯洞里。洞和溝是這里的特征,故先祖起村名叫“洞溝村”。
早年間,洞溝村原有鎖、馬、王、張、黃五姓幾戶人家,散居在溝內及山嶺上。東鄰有“狼溝”,西鄰有“皮狐子(狐貍)溝”。人與野生動物相鄰而居,可見此村之荒涼。
但小山村有無極山水的滋養(yǎng),村民勤勞善良,健康長壽。清末民初,鎖文秀住溝底,因常年食用第一口純凈的無極山泉水,竟活了104歲。一介平民百姓壽數(shù)遠超達官貴人,是當時我縣唯一的百歲老人,被載入史冊。民國六年《洛寧縣志》點注本第332頁載:“鎖文秀,洞溝人,壽一百四歲。民國初年,蒙大總統(tǒng)褒以′南極壽昌′四字”。為洞溝村增光添輝。
余莊李家寨
公元兩千年,我還在家鄉(xiāng)務農,一天晚上夜深人靜之時,我躺在床上用心靈同無極山溝通,傾聽無極山訴說她的見證:人間滄桑,朝代更替,腥風血雨,百姓苦難,人文深遠,歷史厚重。遠的不談,就從宋、元說起吧……
公元十二世紀,國朝南宋,金兵犯境,戰(zhàn)亂四起。有北國女真族將領名孛術魯。久住,因仰慕中原文化,帥部歸宋,安家扎寨于無極山下,洛水之畔,故起村名“寨里”。隨后,他改名換姓為“花用吉”,漢化為中原人的名字,這也是中原花姓的起源?;ㄓ眉尉莅矒崾?,也曾率兵抗金,是一位有勇有謀的文武全才,受到同僚的妒忌。再后,上級首領歸元,花用吉隨之?;ㄓ眉P心家鄉(xiāng)百姓疾苦,發(fā)動家人修護村大堤,防止村北山洪危害村莊。奸人奏本,誣其是南宋奸細,在家鄉(xiāng)私修皇城,蓄意謀反。元帝聽信讒言,將花氏滅門,殺死四百余口,血流成河,尸堆如山。這是無極山下一大慘案,說明封建帝王慘絕人寰。
長期的戰(zhàn)亂、災荒、瘟疫造成中原地區(qū)赤地千里,十室九空。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著手從隴西甘肅、陜西、山西等地遷民到中原,這些移民都是由山西洪洞大槐樹分派押送至中原各地。寨里村又熱鬧起來,先后移入馬、劉、李、張、鎖、王、吳、董、任、衛(wèi)、楊、蔡等十多個姓氏,修建了北寨、中寨、南寨三個圍寨。
明、清時期修寨成風,縣治有城隍,村鎮(zhèn)有圍寨,豪門巨戶也修圍寨保護族人。寨里村東鄰余莊鎮(zhèn)修了堅固的余莊鎮(zhèn)寨,南有馬院寨,北有壽安山頭的李家寨(現(xiàn)基本完好);西鄰吳村村修有新吳村寨,南有柴巷寨,北有溪源寨(現(xiàn)修洛三路被毀,縣氣象局建在那里)。無極山北的平原上鄰近最大的村寨是衛(wèi)家凹寨。
寨里村在清乾隆年間改名為“在禮”村,離縣城僅十里遠。永寧縣城原名“永固城”,系秦苻堅所建,到隋朝因永固城起縣名為永寧,作為永寧縣治。明朝萬安王朱采輕加固了城池,作為萬安王府。這樣堅固的城堡也難保百姓安寧。
溪源寨殘墻
明末,1640年底,闖王李自成率饑民造反,起義軍攻破縣城,殺萬安王朱采輕,火燒縣令武大烈。殺縣衙官員及抵抗者百余人。追殺告老還鄉(xiāng)的四川巡撫張論,兵部右侍郎張鼎延父子二人。張論前幾年已病故,張兵部由仆人陪同躲在葉家井內三天三夜,度過了難熬的除夕夜。拂曉,由家丁從井中救出,逃到城東溪源寨避難。溪源寨是張兵部修筑的兵營,溪源寨下,今縣苗圃古稱校場,是張氏父子的演兵場。張兵部連餓帶嚇在溪源寨一連五天臥床不起,這是他一生最難忘的一個春節(jié)。初六凌晨,他猛然驚醒,頓感這里不安,連忙起床,逃亡他鄉(xiāng)。張兵部剛走,義軍就尋到此地,居民說他早已走了,義軍兵士不信,在溪源寨查找一遍,不見此人才返回縣城。這段經(jīng)歷張兵部在他寫的《異井記》中講得很詳細。張鼎延遭難,得神人搭救,逢兇化吉,躲過一劫,傳為佳話。
從封建王朝到民國,無極山下出過朝廷命官,風云人物也不能救民于水火,城寨堅固也不保百姓安寧。
明初洪武年間,吳村趙氏出了一位儒士叫趙翥,被薦入朝,因他博學多識,教導有方受到洪武帝朱元璋和馬皇后的賞識,封他為太子善贊,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教導太子的老師。后來升任工部尚書。趙翥死后,葬于縣城東南,但在溪源寨下的趙氏祖塋也有其墓冢,墓碑上刻有“尺五天”三個大字,可見其官位之顯赫。趙翥開創(chuàng)了永寧人在明朝為官的先例。
人常說:“朝中有人好做官”,這一點不假。他們可以相互提薦,相互幫襯。無極山正北馬村人宋禮,永樂年間(1404年)出任工部尚書,修建紫金城,完成了明朝遷都的大業(yè)。他還奉旨疏浚山東濟寧府汶上、兗州段運河,被當?shù)厝遂霝樯?,立祠紀念?;噬线€把這里劃為宋氏封地,移洛寧宋氏到山東定居。一度朝中永寧人眾多,有“永半朝”之稱。
明末清初,在禮村還出過兩個名人,鎖青縉和馬起龍。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馬起龍中進士,開創(chuàng)了在禮村雙進士的歲月。早在24年前明崇禎十年(1637年),鎖青縉中進士,出任湖廣長沙道道臺,也曾任山東大主考、江南主考職。殿試時,從遺卷中發(fā)現(xiàn)山東聊城傅以漸試卷,被順治帝看中,拔為狀元公。傅狀元感恩不盡,鎖青縉因病去官返鄉(xiāng)后,順治十五年(1658年)請旨專程到在禮謁拜恩師,這是在禮村最輝煌、名氣最盛之時。傅狀元看恩師清貧,回朝又請旨授恩師鎖青縉享“文殿閣老”俸祿。自此鎖青縉才稱謂鎖閣老。
馬起龍中進士后,未殿試即官任甘肅慶陽府知府。在任六年,將中原先進農耕、紡織技術傳于署地,歿于任上,年三十二歲。
鎖閣老,馬進士雖有建樹,留下不少軼事傳聞,曾為家鄉(xiāng)增輝添彩,但他們都是為封建統(tǒng)治服務,難救窮苦百姓出苦海,享安樂。
到了民國,袁世凱竊國,軍閥混戰(zhàn),時局更亂,官匪勾結,拉桿結伙于綠林,饑民附之,到處殺人越貨,搞得民不聊生,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1922年六月,寶豐桿匪老洋人血洗余莊寨,余莊村民及冀莊里局丁奮起護寨保民,打死劫匪三四十人。余莊寨最終被攻破,土匪進寨搶劫金銀細軟,馬匹無數(shù),殺害村民九十六男、四女共百人,擄走十一二歲男童四人,一年后家人才打聽到下落,去寶豐將孩子贖回。
有一年,本地洛河南土匪圍攻無極山北原的衛(wèi)家凹,因寨墻高而堅固,防守人強槍多,僵持一天一夜,沒能攻進去。縣民團得到消息,于黎明突然出現(xiàn),把匪徒打了個措手不及,四下逃竄。民團窮追不放,有的被擊斃,有的慌不擇路,跑到無極山東側的一平臺上,這里是絕路,前是懸崖,后有追兵,只得跳崖,有的摔死,有的摔傷。洞溝一村民聽到槍聲,來看動靜,發(fā)現(xiàn)一個十五六歲被摔傷的孩子,就訓斥:小小年紀為啥不學好?小孩說,我媽叫我跟著來搶點套子,回去給我裝棉襖。村民見是窮人家的孩子,就把他救回家,處理好傷口后把小孩送回了家。
1944年5月,日寇占領了洛寧城。國民黨38軍不抵抗,躲進西山。國民黨縣長李畹秋逃走,音信全無,國民黨洛寧縣政府癱瘓。7月,河南國民黨省政府任命在禮村人德高望重的教育家,愛國人士,濟汴中學校長李潔庵出任國民黨洛寧縣長。因縣城陷落,也只能流亡到西山。平民百姓紛紛逃難到南山、北山和西山,因為南山和北山有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西山還在國軍掌控中。在逃難中,李潔庵生母不慎掉入北原南王溝里摔死。一堂堂國民黨縣長在軍隊保護下在西山東躲西藏,連生母也保護不住,何談保護百姓!這能怨誰呢。國軍都不抵抗,他還能有何作為!當時,余莊李家寨也成了日寇的兵營,日軍常外出清鄉(xiāng),擾亂百姓,殘害良民,百姓流離失所,有家不能回。
災難沉重的舊中國,人民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無極山也只能愁眉苦臉,郁郁不樂,流出了傷心的淚水……
今天,仍是無極山下,洞溝村人口增至近千人,村民都搬出了窯洞,沿山坡前東西建起一排排、一座座漂亮的農舍,村莊長約1500米,干凈整潔的村道邊,停放著不少私家小轎車。在禮村也被規(guī)劃成城區(qū),“在禮社區(qū)”,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成為“洛盧高速”洛寧的門戶。昔日荒涼的洛河灘建成了風景秀麗的“健康主題”濱河公園。
山河巨變,人民生活安居樂業(yè),源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奮斗和堅強領導,取決于人民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優(yōu)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都應該感恩!
請看,今天的無極山笑了,笑得那么燦爛!
作者簡介:馬生彩,生于1948年,洛寧縣城郊鄉(xiāng)在禮村一組人,1969年參加山東曲阜防山炮兵部隊,1974年退伍后歷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資料《在禮百年》一書。
Hash:4d1ea40ca88e83eaf7f26adf4d923c267dcc0337
聲明:此文由 鏡面歷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