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天下幽——中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的洞天福地

青城山位于成都平原西側(cè),千里岷山南緣,周圍二百五十里山林郁郁蔥蔥,四季常青,山有三十六峰環(huán)拱如城,故名其日青城山

青城山樹木繁茂,林蔭蔽日,幾乎是每個峰巒、每塊崖址、每條溪谷,甚至每座宮觀,都被青翠蔥蘢的樹木掩映著,因此,歷代文人學(xué)士諸如杜甫,陸游的詩作中早有“青城天下幽”的描述,近人吳稚暉說:”“顧青城于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以劍閣三峽、峨眉皆無不遜色,故以天下幽標明青城特點。”此后人們便贊青城山為“天下幽”。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fā)源地之一,道家稱為“洞天第五寶仙九室之天”。

道教是漢民族很早就有的宗教,其淵源與古代的巫術(shù)有關(guān),東漢順帝漢安元年(142)由張道陵倡導(dǎo)于鶴鳴山,當時凡人道者,須交五斗米,故又稱“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張道陵為天師,故又稱“天師道”。該教奉老子為教祖,尊其為“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經(jīng)》為主要經(jīng)典。凡信道者大都入觀求道,這些道觀大都建筑在深山密林之中。

故有的山以道觀而聞名于世,其著名者有湖北武當山,山東嶗山浙江天目山,四川的青城山等。

張道陵是東漢沛國豐人,曾任江州令。他學(xué)識淵博,通曉五經(jīng),因不滿朝政,便離開場,帶領(lǐng)兩個弟子在青城山結(jié)茅傳道,并著道書二十篇。從此以后,青城山上道教宮觀逐漸興起,成為“瑤林瓊樹,金沙玉田,甘露芝草,天池醴泉”的人間仙境,羽客、隱士來此結(jié)廬居住者不乏其人,更有不少名人墨客來此游山避暑。這些活動,使青城山道觀星羅棋布,楹聯(lián)觸目皆是,名勝古跡應(yīng)有盡有。

從青城鎮(zhèn)往西進山,首先見的是長生宮,沿赤城閣到山口牌坊,牌坊后為建福宮。宮建于唐,原名丈人觀,宋宗時改現(xiàn)名。建福官坐落在文人峰下,上連巖腹,下抵青溪。宮內(nèi)正殿供寧封、杜光庭塑像,杜光庭號東瀛子,唐末五代文學(xué)家、著名道士,有作品《虬髯客傳》、《玉函經(jīng)》、《洞天福地記》等書。

正殿西邊是故事壁畫,殿柱上有多達394字的長聯(lián)。后殿供三尊塑像,中者為太上老君,即道教始老子,左面為東華帝君,即東王公,右面是王重陽,他是道教全真派的創(chuàng)立者。建福官后山坡有委心亭、乳泉亭等。宮西面是上青城山的山門,進入山門前行數(shù)百步有雨亭、翠光亭,過翠光亭,然后上天然閣、怡樂,引勝亭,便到了云霞縹緲的天然圖畫。這是一個十角重檐亭閣,清光緒年間修造。這里蒼巖壁立,綠樹交映,壘壘群峰,組成翠屏,游人至此,如置身畫卷之中,故名“天然圖畫”。閣后亭子叫駐鶴莊。

沿凝翠橋,過五洞天,便到天師洞。天師洞坐落在蒼巖環(huán)抱之中,分三層殿宇。最上層為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結(jié)茅傳教時住過的洞屋,中間為黃帝祠,下邊是常道觀。相傳道家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說,天師洞為第五洞天。洞乃青城腹心勝地,崇巖千尋,峭壁如削,飛檐疊閣出沒于參天古樹之中,洞外群峰若拱若揖,山外平疇如圖如畫。廟內(nèi)有傳為張道陵手植的銀杏和唐代的歧棕、宋代的九株松等古樹,有唐玄宗手詔碑和唐代石刻三皇像及明代木刻浮雕花屏等文物。歷代名人留下的匾額楹聯(lián)、詩文刻石,琳瑯滿目。

祖師殿古稱儲福觀,又名真武宮,坐落在軒轅峰下。殿創(chuàng)建于唐代,現(xiàn)存殿學(xué)為清代所建。殿內(nèi)有八仙壁畫和其他詩文刻石,殿中供奉泰山神東岳大帝、真武帝君和鐵拐李、呂純陽、張三豐等像。殿周環(huán)境幽靜,歷代都有人到此修道讀書,唐睿宗女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曾在此修道。當年殿中燒用的飛龍鼎,現(xiàn)存灌曇離堆公園伏龍觀內(nèi),鼎重千廳,腹周六龍盤旋,姿態(tài)各異。

另二龍翹首鼎口對視,勢欲飛升,造型之美,土藝之精為人稱道,為一珍貴這物。殿內(nèi)原存北宋丞相文彥博治蜀時為白云先生張愈置宅筑室的白云溪遺跡,右有清黃云鵠題的云松塔和唐薛昌的浴丹池。由毆南上為天倉峰,峰金鞭巖之半壁有穴,穴中三石柱排列,傳為趙公明藏金鞭處。降上有軒皇臺,相傳為寧封授龍經(jīng)》給黃帝處。

從祖師殿回頭再過訪寧橋,過朝陽洞、九拐、觀臺、觀日亭,便達上清宮。上清宮建于晉代,現(xiàn)規(guī)模為前蜀王衍時所留,宋時宮宇傾:,現(xiàn)存建筑為清代重建。前為古高臺山亭榭,有兩棵直聳云天的銀杏樹。宮宮門有于右任書寫的對聯(lián)“于今為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皩m內(nèi)殿堂古色清雅,正殿供有太上老君、呂純陽和明初道士張三豐等塑像。

上清宮后一里許,為彭祖峰絕頂,也是青城山最高峰,稱老霄頂,海拔1600公尺,上建呼應(yīng)亭。登臨其上,看雪嶺光騰,紅吞滄海,綿江春漲,綠到瀛洲,四面景色盡來眼底。亭上有一聯(lián)道“絕頂望秋波奔騰玉壘超三峽;名山宏道德管領(lǐng)青城第一峰?!睂懢傲芾毂M致。站在亭下,還可北望岷山雪景,范成大有詩寫此景日:“大面峰頭六月寒,神燈收罷曉云斑,浮空忽涌三銀闕,云是西天雪嶺山?!痹谕?nèi)向趙公山方向呼喊,可聽到回聲,這便是呼應(yīng)亭名之由來。

亭下方有一圣燈亭,亭有對聯(lián)曰:“峰圍仙磐石聲難散,月避神燈遠愈明”,既說此景。日出、云海、神燈是青城山三大自然景色,據(jù)說在此便可見其中之神燈景。

青城山郁郁蔥蔥,四季翠綠,風(fēng)雨晴晦,均有特色,春天杜鵑幽蘭點綴于晴翠之中,夏日鳥啼蟬鳴聲震于樹蔭深處,秋季銀杏紅葉為群山增色,冬時凌封雪蓋使蒼巖若素。

青城山有幽靜的林園,幽香的山花,幽暗的巖穴,幽美的傳說,其幽處處皆見,使游覽者不忍離去。張愛萍將軍書的掛在山門上的“覽勝而登頂,留連而忘歸”便是游覽者心情的最好寫照。

Hash:bf6826251b8d1264c3215abc1c62f4e1c7ad2b49

聲明:此文由 風(fēng)的旅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