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運河
鶴地水庫溢洪道。
1959年開挖雷州青年運河。
建設(shè)鶴地水庫。
鶴地水庫積雨面積1495平方公里,水面122.6平方公里,容水11.44億立方米。本版圖片由湛宣提供
編者按
1958年5月15日,湛江地委作出《關(guān)于興建雷州青年運河的決定》。世世代代飽受苦旱折磨的雷州人民要攔腰斬斷九洲江,建水庫鑿運河,改寫雷州半島干旱苦難的歷史。60年彈指一揮間,雷州青年運河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人民日報》副刊9月19日刊登了報告文學(xué)《青年運河》,一段60年的發(fā)展史躍然紙上。今天,我們特別轉(zhuǎn)發(fā)此文,既是重溫青年運河建設(shè)的燃情歲月,更是彰顯新時代湛江的蔚藍之色、朝氣之姿、奮斗之情!
●喻季欣
運河,似乎是一個久遠的名稱,仿佛需要借助歷史航船回溯它的開鑿聲響,眺望它漸行漸遠的漕運帆影。
有一條運河只有短短60年歷史。它的開鑿聲響仍在當年勞動者耳邊回蕩,那已被機帆船取代的漕運帆影猶在人們眼前。它,渠流清澈,是今天400萬人民的生命之水;它,碧波流淌,每天灌溉著萬畝糧田。它與這片大地血肉相連,由30多萬勞動大軍用鋤頭鐵鍬、扁擔牛車,用青春熱血、智慧豪邁的勞動建成。它是這片大地人民的母親河,由11多億立方米庫容的鶴地水庫和總長5000多公里的運河組成,哺育出一方山清水秀、萬物生機。
它叫雷州青年運河。它是激揚湛江人民一個甲子奮斗不止、流淌不息的歌。
1960年2月,鄧小平欣然為“雷州青年運河”親筆題名;朱德、董必武、陳毅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曾前來視察,高度評價這一工程。
“青年是不怕困難的?!鼻嗄赀\河以雷州半島的建庫開河創(chuàng)舉,凝聚民心,激揚青春,開創(chuàng)湛江發(fā)展歷史新篇章
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東擁南海,西臨北部灣,南接瓊州海峽,猶如一頭巨鯨游向大海,大半個身軀海水環(huán)繞、兩翼尾翅倚靠著身后北向的堅實大地,這就是俯瞰遠眺的湛江。
1953年下半年,31歲的團中央委員、華南分局團委書記孟憲德調(diào)任粵西區(qū)黨委副書記。他臨行立下軍令狀:“不改變粵西面貌,我決不離開!”
雷州半島三面環(huán)海,四季無冬,陽光普照,是非常適合耕種的寶地。但歷史上沒有水利建設(shè),沒有濕地湖泊,每年蒸發(fā)量大大超過降水量,水土嚴重流失,寶地成荒地。
何時根除苦旱?怎樣發(fā)展粵西?多少次,孟憲德在心中問自己;多少次,孟憲德在田頭地邊問計干部群眾。
1955年,華南分局撤銷。1956年2月粵西區(qū)撤銷、湛江地委成立。任地委第一書記的孟憲德,向地委一班人堅定提出:“拼命干10年,徹底改變湛江歷史性苦旱面貌!”瞄準苦旱,聚焦水利,湛江地委治水思路漸趨明晰:在九洲江中下游群山之中筑壩蓄水建庫,在雷州半島開挖運河(渠道)灌溉。
九洲江全長162公里,是雷州半島生活生產(chǎn)的主要水源。但九洲江旱澇無常。相傳從前上游山洪暴發(fā),沿岸百姓深陷無邊汪洋。到第七天,一群仙鶴自遠方飛來,在江面上空翩翩起舞,洪水悄然退去。此后人們便把這鶴舞之地叫鶴地嶺,蓋起鶴神廟,祈求安居樂業(yè)。傳說蘊含著人們的深切期待,湛江地委決心將百姓期盼變?yōu)楝F(xiàn)實:水庫選址鶴地嶺,運河通達半島,造福百姓。
在最初規(guī)劃中,建庫開河由國家投資興建。因工程浩大,上級有關(guān)部門把項目安排在第三個五年計劃,但時間要拖后10年。藍圖已就,時不我待。孟憲德和地委一班人堅定信念,精心謀劃,果斷決定:公辦性質(zhì)改為民辦公助,以“五自”(自籌資金、自找原材料、自帶工具、自辦工廠、自己培養(yǎng)技術(shù)人員)方針,依靠群眾勤儉辦水,艱苦奮斗攻堅克難。
規(guī)劃上報,廣東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決定公布,動員到湛江村村隊隊。人們奔走相告,湛江大地沸騰。30多萬勞動大軍帶著工具、挑著鋪蓋,從湛江四面八方奔赴工地。
山嶺平川戰(zhàn)場闊,紅旗招展鏖戰(zhàn)急。劈山筑壩,掘地開渠,一望無際的工地你追我趕,千軍萬馬奮勇爭先?!叭帐彻さ?,夜住山崗。風吹只當搖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裳。大地當床草當席,衣裳為被藍天作蚊帳”,是建庫開河搭棚扎寨、戰(zhàn)天斗地生活的真實寫照。施工隊伍從大隊、公社到縣,分別以連、營、團建制,工地當戰(zhàn)場,以鼓舞斗志,激勵建功立業(yè)。
這是一個物質(zhì)還十分匱乏的年代,普通農(nóng)民挑著的家什,幾乎就是一個家庭的主要家當。特別是耕牛,一個生產(chǎn)小隊只有幾頭。但整個工程卻先后投入耕牛7000多頭,牛車達3萬輛。運土送石,牛車是最具容量的運輸工具,但耕牛有限。由此,工地上出現(xiàn)了各種小創(chuàng)新,其中“牛拉列車”最受追捧。人們把車廂做小,串連成列,由一到兩頭牛同時拉動5—8個裝箱,猶如列車行進。牛因此備受農(nóng)民珍愛、呵護。為防太陽暴曬,農(nóng)民們疼愛地為每頭牛編織披上柔軟透氣的“牛衣”。以至到現(xiàn)在,雷州半島的一些村民仍不吃牛肉。人們在奮斗創(chuàng)業(yè)中與鞠躬盡瘁的耕牛結(jié)下的深情,銘刻于心。
建庫開河的日子里,30多萬勞動大軍一樣吃苦耐勞、拼搏奮斗:鹽送稀飯當主食,手捧河水解口渴;每天勞動12小時以上,“三天一突擊,五天大戰(zhàn)役”的勞動競賽是家常便飯。
莫湖,一個普通共產(chǎn)黨員,運河建設(shè)工程的特等功臣。身為大隊民兵營長、志存高遠的他,帶領(lǐng)本大隊青年民兵組成的“北京突擊隊”向黨組織寫下流傳至今的決心書:“到運河立大功,到北京去見毛主席!”
他說到做到。曾突擊勞動三天三夜不休息,搶險中奮不顧身堵洪流,被譽為“運河鐵人”。他青春如火,帶頭勞動、安排勞動、宣傳鼓動的“三動”和“手不歇、腳不停、口不止”的“三不”。他到哪里,哪里就你追我趕。每天繁重的勞動,幾兩米摻著番薯填不飽人們的肚子,有人在他面前叫餓。這位20多歲的年輕人指指自己的肚子,堅強一笑:“把褲帶再勒緊一點,多喝點水?!闭f完,他把褲帶一勒,咬緊牙,推起車往前直奔。
1959年國慶,他被選為全國青年勞動模范代表,上北京參加國慶10周年觀禮,如愿以償見到了毛主席。59年后回首往事,已是85歲高齡的莫湖老人仍清晰記得見到毛主席的激動心情:“湛江人祖祖輩輩盼水,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10年就實現(xiàn)了。夢想成真,奮斗值得!”
1958年12月,周恩來總理接見出席全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先進單位的雷州青年運河模范代表,并為這一工程簽發(fā)國務(wù)院獎狀。共青團中央同年授予工程指揮部“永遠做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突擊手”獎旗。
青年運河,以雷州半島建庫開河的時代壯舉,勇?lián)姑?,凝聚民心,激揚青春,群策群力,開創(chuàng)湛江發(fā)展新篇章。
奮斗是青春最動人的旋律。建庫開河,千年大計。建設(shè)與開創(chuàng),矗立雷州大地豐碑
建庫開河,篳路藍縷。繪制宏圖,放眼未來。
廣東省水電廳高級工程師何多基,1957年被任命為雷州青年運河工程總工程師,是運河建設(shè)委員會成員。何多基生前撰文介紹:水庫主壩為均質(zhì)土壩,壩頂高程43米,主、副壩總長9.7公里,壩體以人工填土為主、拖拉機碾壓,這在當時全國水利建設(shè)中有開創(chuàng)之先,其副壩之多是廣東省水庫之冠。庫區(qū)淹沒耕地8.07萬畝,移民達4.12萬人。他這樣坦露心跡:“設(shè)計之初,湛江地委‘千年大計’的思想給我們深刻影響……雷州半島地質(zhì)復(fù)雜,臺風旱澇頻繁,所以建造、管理、維護,都是千斤重擔?!?/p>
千斤重擔,千年大計;千辛萬苦,千秋大業(yè)。
30多萬勞動大軍中,90%是35歲以下的青年。工地在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共產(chǎn)黨員。以“北京”“紅旗”“飛虎”“花木蘭”“向秀麗”等名號寄情明志的3045個青年突擊隊成為施工中攻克無數(shù)難關(guān)的先鋒隊,先后涌現(xiàn)9000多個青年突擊手,培養(yǎng)各種技術(shù)能手10510人,1700多人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3702人加入共青團。父子上陣、夫妻接力,“爭當穆桂英”“賽過諸葛亮”的勞動競賽,在工地蔚然成風。
工程指揮部下達截流命令。頃刻,從各工區(qū)挑選出的2000多名青年突擊手,開赴四道防線開始截流。地區(qū)行署副專員、總指揮王勇站立截流前沿指揮。千萬個沙包堆疊,直擋急流;一隊隊人手拉手排成人墻,河水讓路。終于以圍堰和副堰牢牢鎖住了九洲江。水庫主壩勝利截流合龍。鶴地出平湖。從此,鶴地水庫以萬畝鏡面、千態(tài)身姿,蕩漾湛江懷抱。
水庫建成,開挖運河成為主戰(zhàn)場。廉江縣朗塘營營長李培芬?guī)ьI(lǐng)全營連續(xù)堅持46個小時日夜輪班干,創(chuàng)造了工地上全營每車運土104次的首個紀錄,被譽為“百車營”。20歲的共青團員蘇培英和18個女團員組成“穆桂英突擊隊”,在工地刮起“競賽旋風”。當時工地上年紀最大的是73歲的徐孟,他帶領(lǐng)一家三代上工地,人們稱他“當代愚公”。他說:“這是造福子子孫孫的事,我們子子孫孫何樂而不為?”
“奮斗是拼搏,是激發(fā)聰明才智,是幸福?!睏罡虪I政委黃培校說起向工具爭勞力、向技術(shù)搶時間的“楊柑經(jīng)驗”,如此直抒胸臆。楊柑營負責運河南段150萬土方任務(wù),要求在1960年春節(jié)前完成。但全營勞動工具除了553部拖車,其余都是扁擔、鋤頭之類。為了改進工具,黃培校在全社成立5個木工廠,發(fā)動“戶戶獻料”,帶頭拿出自己的床板,改裝拖車,很快全營獻出床板、木料26000多件、舊鐵1000多斤。接著動員“人人獻計”。一時間,奇思妙想接踵而來,各種新的高效工具不斷涌現(xiàn)。從挖、裝到運、卸、壓,革新創(chuàng)造一條龍。工地總指揮部及時提出:工具改革向楊柑看齊?!皩W(xué)楊柑、趕楊柑、超楊柑”的技術(shù)革新蔚然成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不斷提高生產(chǎn)力。
一“橋”飛架運河。這橋?qū)崬闁|海河大渡槽,是整個運河最大的建筑。大渡槽凌空飛架,橫臥兩嶺之間,全長1206米,由40跨81個槽柱支撐,總砌石47萬立方米。建成至今,它一直使用,人們親切地稱它為造福人間的“天橋”。
當年建造“天橋”的工匠之一,如今80歲的梁儀老人,帶著當年用過的一盤鐵卷尺,向筆者精神矍鑠地說起往事:“雖然我上工地前在家當了3年木匠,但這么長這么高的渡槽,別說造,見都沒見過……槽柱得用幾立方米的麻石,那時沒有吊裝機,也沒有那么長的鋼梁,石頭怎么上去,怎么牢固,跨度怎么形成弧度且美觀,一時真把我們難住了。”為此,模具隊把所有難題分成15個,83個青年木工成立15個技術(shù)小組,各克難關(guān)。三個臭皮匠,抵過諸葛亮。終于,難關(guān)被一一攻破。老人拿出鐵卷尺,邊展示邊說:“每個構(gòu)件的尺寸要求非常精準,開始我用的是皮尺,磨壞了好幾個。后來就換成這把鐵尺,也被我磨損了?!?/p>
目睹鐵尺,放眼不遠處昂然屹立的東海河大渡槽,筆者怦然心動。鐵尺深黑,銹跡斑斑,布滿歲月年華。沒有久久為功,沒有身心付與,沒有智慧創(chuàng)造,哪有今天的雷州青年運河,哪有這“天橋”飛架!
精準鐵尺,度量的是歲月時光,是人生智慧;沉甸甸的鐵尺,標示的是生命創(chuàng)造,是青春熱血、智慧豪邁的勞動建造的大地豐碑!
青春歲月像條河,“運河精神”匯成歌。一代代人發(fā)揚光大,一首首歌時代揚波。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牢記使命,永葆青春
一座巨大的青年運河群英雕塑聳立鶴地水庫大壩旁。人們手拿扁擔、肩扛鋤頭、高舉鐵鍬,展示出當年建庫開河勞動者同心協(xié)力氣壯山河的奮發(fā)形象。雕塑右側(cè)是“運河群英萬壽墻”,共有建庫開河者11826個親筆簽名,簽名者年齡最大的96歲,最小的71歲,平均年齡85歲。
雕塑與簽名,閃耀雷州運河精神?!袄字葸\河精神”近年成為湛江的熱門話題,它被凝練總結(jié)為:“不忘初心,造福人民;牢記使命,永葆青春。”
每當來到水庫大壩,看到庫區(qū)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宏偉渠首樞紐看到那雕塑和自己的簽名,特等功臣、當年“紅孩子班”班長、如今74歲的吳云英老人就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她爽朗地回憶道:“1958年暑假,我小學(xué)畢業(yè),14歲。建庫開河的事跡在學(xué)校天天聽說,我就和同村的小姐妹商量:上工地去。于是我們同村3個女孩、4個男孩,大的15歲,小的13歲,取名‘紅孩子班’,得到大人支持后,就上了工地?!比诵≈練獯蟮膮窃朴⒑托』锇閭冏龀隽瞬惠敶笕说臉I(yè)績。吳云英作為廣東省年齡最小的勞模代表,在廣州參加了廣東省國慶觀禮。觀禮活動中,大人們生怕幼小的吳云英碰了丟了,紛紛伸手要扶她牽她。小云英用力抽回手,俏皮一笑:“這里還沒有我們運河工地人多呢,能丟到哪里去?放心吧,我還要回去修運河的?!睅拙湓捳f得大人們笑彎了腰。
運河建成后,吳云英被留在維護運河的基本隊伍,從護工、船閘員到辦公室科員,直到1999年退休。如今她仍心系運河,發(fā)揮余熱。“‘運河精神’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眳窃朴⒎耆吮阏f。
“我是‘富二代’?!辈稍L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職工揭育聰時,他這樣介紹。筆者一愣,細問,原來湛江話的“庫”“富”同音。他父親揭維業(yè)是當年建庫開河特等功臣,后來留下管理大壩,不久到魚苗場培育魚種放養(yǎng)水庫,在副場長職位退休。1977年出生的揭育聰說起父親,一臉自豪:“父親從勞動模范到養(yǎng)殖能手,從建水庫到維護庫區(qū)生態(tài),深深影響了我。大學(xué)畢業(yè)后,雖在大城市工作了幾年,但覺得還是運河對我最有吸引力。在父親支持下,我就回到運河工作了。”像揭育聰這樣的“庫二代”甚至“庫三代”,如今遍布運河各個崗位,他們接過父輩的班,在繼續(xù)奮斗。
曾幾何時,雷州半島人家嫁女,先得看郎家水缸滿不滿。運河建成后的頭兩年,村里娶回的新媳婦相當于修運河前20年的總和,人們欣喜地稱運河水為“紅娘水”。昔日苦旱之地變成了今日富饒的魚、糧、蔗、果、菜之鄉(xiāng)。生命之源的水、象征家中財富的水,今天以綠水青山風采,展示湛江金山銀山新貌。
奔流運河,秀水揚波,歲月已把你匯成雷州大地流淌不息的歌。
“永葆運河青春、永續(xù)紅色基因”是湛江人民共同的心聲。如今,建在水庫渠首旁的“建庫開河紀念館”“建庫開河共產(chǎn)黨員風采展”“故事廳”吸引著前來學(xué)習、參觀和游覽的人們。在運河管理局工作了近40年的一位老同志告訴筆者:“現(xiàn)在廣東省和湛江市精心打造這個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tài)示范基地,為運河發(fā)展注入新的動力?!?/p>
初夏的朝陽升起,清風送爽。藍天白云下,湛江更顯出蔚藍之色、朝氣之姿、奮斗之情。
牢記使命,奮斗不止。
運河不息,青春永志!
Hash:058450eac0861ccd4c7ca13b45fdf6bf315fd858
聲明:此文由 南方日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