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相親?怎么這么多甘露寺!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是“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xù)佳偶”,說的是劉備南下江東迎娶孫權(quán)妹妹的事情,相親的地點就在甘露寺,吳國太說了:“我不曾認得劉皇叔。明日約在甘露寺相見:如不中我意,任從你們行事;若中我的意,我自把女兒嫁他!”

為何在甘露寺相親?為什么不在宮殿或者王侯別院等地相親?有人說了,甘露寺相親,顧名思義就是:祈盼情緣能得到甘露滋潤促成姻緣。但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好像說岔了,總之地方大,佛寺也多,單就名為甘露寺的至少有……我也說不好,咱們數(shù)數(shù)看。

第一處,內(nèi)蒙古巴彥淖爾甘露寺,中華民國(1937年)建成。

這個甘露寺不用說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二處,湖北仙桃的甘露寺,坐落在湖北省仙桃市區(qū)流譚公園內(nèi),始建于清乾隆年間。

這個甘露寺地點倒很像,但年代太晚,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三處,在安徽九華山北路,半山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玉林國師朝禮九華,途經(jīng)此地,贊曰:“此地山水環(huán)繞,若構(gòu)蘭若,代有高僧”。時居伏虎洞的洞安和尚聞之旋即離洞,并得青陽老田村吳爾俊等人資助破土建寺。動工前夜,滿山松針盡掛甘露,人稱奇跡,故得“甘露庵”名。

可惜,這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建寺時間太晚了,不過風(fēng)景頗佳。

第四處,安徽省合肥肥東縣甘露寺,位于撮鎮(zhèn),又名大山寺,據(jù)說元代守節(jié)名臣余闕,在撮鎮(zhèn)率眾求雨而修此寺院。公元1331年,朱元璋之妻馬秀英在撮鎮(zhèn)小住時,在廟旁鑿井汲水,水似甘露,得名甘露井,大山寺更名為甘露寺。

進入21世紀后,當代不斷擴建而成,這個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五處,山東滕州市甘露寺,地處龍山主峰東。據(jù)清代道光朝滕縣古跡志載,“龍山東有甘露寺,元二十年靈巖禪師建?!辈皇侨龂械母事端?。

第六處,安徽合肥市肥東縣浮槎山的另一處甘露寺,又名大山廟,位于浮槎山主峰,合巢泉旁。清嘉慶《合肥縣志》記載,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為求雨而建。

這也是當代重修的,從地點看,也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七處,福建泰寧甘露巖寺,始建于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那距今已有870多年。

不管怎么說,泰寧的甘露寺也不會是《三國演義》中的甘露寺了,不過風(fēng)景絕佳。

甘露寺所處的巖穴高80多米,深和上部寬約有30多米,但下部寬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這地理上劣勢變?yōu)?a href='/jianzhu/' target=_blank>建筑上的優(yōu)勢,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獨特結(jié)構(gòu)建筑,即一根粗大的柱子落地,撐托起了四幢重樓疊閣,是我國建筑史上一大杰作,聞名中外。據(jù)考證,十二世紀時日本名僧重源法師曾三度入閩考察、學(xué)習(xí)甘露巖寺的建筑工藝,回國后重建了舉世聞名的奈良東大佛殿,大佛殿所大量使用的“T”形頭拱即取樣于甘露巖寺,被譽為“大佛樣”。

第八處甘露寺,位于廣東潮州潮安縣彩塘鎮(zhèn)金光村,桑浦山玉簡峰下獅子巖半山腰。據(jù)《明一統(tǒng)志》所載,于北宋治平年間(1064—1067)始創(chuàng),是潮汕規(guī)模最大的天然石窟寺,面積近6000平方米。

據(jù)《海陽縣志》稱:該地“前為玉簡書院,后改甘露寺”,“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

這個比上面福建泰寧的甘露寺早一些,但也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九處,在陜西華縣東南,少華峰之西。唐代鄭谷有《少華甘露寺》一詩,“日色才臨泰華東,嵐光如畫靄溶溶。輕凝遠障濃還淡,倏忽凌崖翠且重?!?/p>

但是很遺憾,少華山的甘露寺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存在了,而且就位置來說,與三國的事也不搭界。

不過少華山的風(fēng)景還不錯,只是一角唔。

第十處,江蘇無錫市甘露寺,是建于唐代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禪院和建于宋代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廟的總稱,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但顯然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十一處,北京香山甘露寺。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御制詩序中說: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間,依巖架壑,為殿五層,金碧輝映。自下望之,層級可數(shù)。舊名永安,亦曰甘露。

“寺建于金世宗大定間”應(yīng)為誤筆,香山寺歷史悠久,據(jù)記載唐代已有吉安、香山二寺。1186年將兩寺合一,金章宗賜名“大永安寺”。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稱“永安禪寺”?!断闵接腊菜隆酚浿杏忻鞔_記載:“永安寺創(chuàng)自李唐,沿于遼金?!?/p>

按年代和位置來看,這也不是三國演義中的甘露寺。

第十二處,寧夏靈武市甘露寺,位于寧夏靈武臨河鄉(xiāng)臨河村馬鞍山,三面環(huán)山。靈武市甘露寺的始建年代已無法考證。相傳,唐代羅通率軍掃北,軍駐黃河沿岸(今靈武市臨河鄉(xiāng)),其姑母隨軍。戰(zhàn)后遂于山上擇地建寺,令三女兵出家為尼,留寺常住。故當?shù)赜姓Z云:“先有尼姑庵,后有馬勒山?!?/p>

這個甘露寺因為地理位置的關(guān)系,自然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不過這個寺廟在當?shù)仡H有名聲。

第十三處,四川遂寧安居區(qū)也有一個甘露寺。隋唐時期佛教盛行,李世民召告各地廣興廟宇,就在磨溪鎮(zhèn)黑白寺村建造了一座寺廟,賜名“皇澤寺”。后尉遲恭攜黑白二夫人奉命南巡,路經(jīng)此地駐于寺院,因連降陰雨一月有余,黑白二夫人生寒病死于此地,僧尼感皇恩大開齋筵超度四十九日后,將二夫人葬于寺廟后巖洞。李世民另賜名“黑白禪寺”。20世紀90年代初,晏德菊居士重建黑白寺,高僧釋海山賜名“凈宗寺”,后因安居凈宗寺重名3座,安居區(qū)民宗局又改凈宗寺為“甘露寺”。

這個甘露寺位置也不符合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十四處,河北省邯鄲市甘露寺,始建于北魏時期,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年歷史。據(jù)說,初建時名稱為百草寺,唐代佛教鼎盛,重新修建改名為甘露寺。到明代時重修改名蓮花庵,后又改為甘露寺,民國時期該寺毀于戰(zhàn)亂。

現(xiàn)在重修的邯鄲甘露寺,其位置顯然也不是三國中的甘露寺。

第十五處,山東省臨沂市朱保鎮(zhèn)甘露寺,始建于南北朝。

從位置上看,臨沂市的甘露寺也不對。

第十六處,江西永新縣甘露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新龍門鎮(zhèn)禾山腳下。該寺始建于約公元700年左右。寺原名大智院、又名禾山寺、亦名大智寺、宋詔改名為甘露寺。因歷史演變故而一寺多名。該寺興于唐、宋。

這個甘露寺年代倒是夠久遠,可惜殘破,另外位置也不對。

那么到底哪處的甘露寺是對的,或者說是貼近的呢?自然是江蘇省鎮(zhèn)江的這處。

因為只有鎮(zhèn)江這處甘露寺貼近長江,符合《三國演義》中的說法。

這處甘露寺也頗以三國中的段子自豪,至于是不是真的呢?咱們下一回再說吧,畢竟說了這么多甘露寺,看著也累了。

更多精彩內(nèi)容

Hash:3476896cd8786601883e1ccef18fe85524a869f9

聲明:此文由 四大名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