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溫縣出土文物,承載著古人令人嘆服的智慧!
溫縣出土文物眾多,有春秋盟書、漢代烘范窯、新舊石器、夏代陶器、商周青銅器、秦漢陶器、唐代三彩、宋代戲劇雕磚、宋代墓壁畫等,它們都是中華文明的文化瑰寶,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仰韶文化遺址
溫縣仰韶文化遺址共有6處,分別是西梁所、東口、段村、蔡莊、西韓村、北平皋村北等遺址。這些村北靠清風嶺,面向湨水、濟水、湖澤,面積在8000-75000平方米,文化層在1.2-2.5米,出土有陶片、陶環(huán)、漁網(wǎng)墜、虹、缽、盂、石斧、石鏟、石錘、陶器、骨器、蚌器、豬骨、鹿角、蛤蚌化石等。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鏟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鏟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石鏟、石鑿、石斧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刀、石廉、石錛
二里頭文化遺址
北平皋三號遺址,座落在村中略偏東南處,1982年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隊在此發(fā)掘出土有砂罐、鬲、陶豆、蛋甕等物。2002年南水北調(diào)工程從此穿越,又發(fā)掘出土數(shù)百件實物,有商、周、春秋、漢代文物,被稱為“地下歷史博物館”。據(jù)考,商代帝王祖乙遷都于邢即此。
北平皋三號遺址出土的陶罐、圓底罐
北平皋三號遺址出土的陶鬲
商周青銅鼎
溫縣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有:銅盉、銅鼎、銅豆、酒具、食具、兵器等。小南張村出土的23件酒具、食具、兵器,為商代時期文物,文飾精美,上有文字,在歐美18個國家展覽受到驚贊,今藏北京歷史博物館;還有商代的卜骨,為占卜遺物。銅盉、銅鼎、銅豆為西周時期文物,其中的青銅盉為酒器,上有蓋,蓋有紐,牛頭飾把,頸饕餮紋,上飾變形饕餮紋,下有直立四足,蓋內(nèi)有文字。夏莊群眾見過出土的(1米左右)大型青銅鼎。
溫縣小南張村出土的青銅器
西周“作父丁寶尊彝”銅盉
秦漢陶器
陶樓
溫縣出土的秦漢代陶器有陶瓶、陶罐、陶盆、陶樓、陶甕、陶灶、陶洗、陶豬圈、武士俑等。陶瓶底部刻隸字“張耳”的,為秦代制品;陶灶是陪葬器,有灶門、爐膛、煙囪等,上有四鍋兩瓶,刻工精美,質(zhì)地厚重;陶樓也是陪葬品,上下兩層,頂有房脊,底有柵欄,造型古樸莊重,為漢代制品。
陶井
陶灶
陶作坊
陶甕
陶豬圈
東漢烘范窯陶范
1975年在溫縣西招賢村西偏北的臺地處,發(fā)掘清理出一座基本完整的窯址和五百多套陶范,為漢代烘焙陶范的專用窯,是鑄造車馬金具陶范用同類型的若干塊迭壘起來,形成一圓柱形的一箱多器,多箱迭壘的陶范,用這種范具一次可鑄造出幾個和幾十個鑄件最多的一次可疊鑄200余件金具。陶范結構合理,造型整齊,制作精細,充分反映了我國漢代高超的鑄造工藝和卓越成就。該疊鑄技藝比歐洲同類技藝早出現(xiàn)千余年,在我國古代金屬鑄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物出版社曾出版了《漢代疊鑄》一書,對此作了詳細介紹和高度評價。
漢代疊鑄陶范
春秋盟書頁巖圭片
州城春秋盟書頁巖圭片,出土在州城(今武德鎮(zhèn))東北二、三里處的西張計村西高臺處,共發(fā)掘出10000余枚,羊骨架坑30多個。盟書圭片似頁狀,長26cm,寬5cm,上寬下窄,頂尖似劍狀,用朱砂書寫,內(nèi)容是效忠之詞。溫縣另有盟誓事件五、六次,今存上苑虢公(虢公仲)臺、西張計春秋盟誓臺、邢丘盟誓處、瓦郭盟誓處、梁所會盟處等遺址。
武德鎮(zhèn)西張計出土的東周盟書圭片
唐代三彩
溫縣徐溝村唐漢墓葬中,出土有六龍三彩壺、三彩爐、三彩馬、三彩駝、鎮(zhèn)墓獸、武士俑、釉瓷枕等,圖案奇特、色彩艷麗、造型逼真。溫縣還發(fā)現(xiàn)唐代墓碑和墓葬多處。
武士俑
武士俑
女仕俑
文吏俑
文吏俑
三彩駱駝
宋代戲劇雕磚
溫縣西關墓葬中發(fā)掘出北宋晚期六塊戲劇散樂人物雕磚,分為戲劇人物和散樂人物。戲劇人物由五人組成,身著各異的戲劇服裝,代表著“朱泥、引戲、裝弧、副凈、副末”五個角色;散樂人物分敲打、打擊、彈撥、吹奏四個方面,樂器有箏、琶、笛、蕭、鼓、杖等。人物情態(tài)傳神、生動逼真,為研究我國宋代雕磚藝術、雜劇散樂演出情況和我國戲曲發(fā)展史,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受到了考古界和戲曲理論研究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也說明了宋代時期溫地的經(jīng)濟繁榮和文化昌盛。
宋代皰廚人物雕磚
宋代雜劇人物雕磚
Hash:83360ce2323217de58fe50196c5085fc0019c41b
聲明:此文由 溫縣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