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方志 | 古縣:太岳山下千年牡丹盛放 戰(zhàn)鼓聲聲紅色精神代代傳

CCTV-10

2019.5.24 12:41 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山西古縣

古縣篇 預告片

北宋范仲淹名篇《岳陽樓記》,指的是湖南的南岳陽。另有一個北岳陽,位于山西。

《尚書·禹貢》中所述“既修太原, 至于岳陽。”岳陽,指的就是今天的古縣。山西岳陽縣的名稱,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使用。

北魏政府始置安澤縣,隋大業(yè)二年(公元606年)改安澤為岳陽縣。古人素來以“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命名,古縣因位于太岳山之南而得名。

因為與湖南岳陽縣重名,于1971年改名為古縣。

暗香浮動牡丹

從高空俯瞰古縣,最為醒目的便是古縣人引以為傲的牡丹壁。

依偎古木山林之間、由千年瓷都景德鎮(zhèn)陶瓷工藝大師設計、以1200塊瓷板制作而成的牡丹壁,高約9米、長達60米。2010年,與古縣39米高漢白玉牡丹仙子塑像一起,這兩件被稱為“景中勝景”的作品均成功申報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相傳,女帝武則天在冬天令百花齊放,唯有牡丹不從被貶。路經古縣三合村時,有一株白牡丹悄然逃脫,從此扎根古縣。

如今,這株高約6尺,冠幅丈余的白牡丹,已成為中國迄今為止現(xiàn)存最大的單株野生白牡丹。

2009年,當?shù)卣⒘?5萬平方米的三合牡丹旅游景區(qū),白牡丹的璀璨和魅力昭然天下。

人與花共生共榮,百轉千回間,誕生了豐盈絢麗的牡丹文化

83塊石碑薈萃成牡丹碑林,以其碑刻數(shù)量和藝術留存價值,成為全國最大的牡丹碑林,表達了當代書法家對白牡丹的款款深情。 石壁張家大院隨處可見的牡丹石刻既是先古遺跡,也成為了牡丹繡娘們尋找靈感的源泉。

烽火連城寶卷藏

《趙城金藏》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全的大藏經,國家圖書館的“四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現(xiàn)已成為世界孤本。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fā),日本占領趙城洪洞等縣后,便開始蓄謀搶奪一直珍存在趙城縣廣勝寺的稀世珍寶——《趙城金藏》。

從被日寇重重包圍廣勝寺中,搶運轉移5000多卷《趙城金藏》,絕非易事!

1942年4月25日晚,太岳二分區(qū)基干營一連兩個排80多名戰(zhàn)士,與一部分共產黨員和群眾,共同組成120多人的搶運隊。

經過4個多小時快速高效、緊張而有序地搶運,5000多卷藏經,在天亮前被全部安全運出。原本打算一場惡戰(zhàn)的轉移行動,在敵人的毫無察覺中,悄然完成了。

當年存放《趙城金藏》的太岳中學

今天的人們,仍在用各種方式表達對這次成功搶運的敬意。畫家楊振民創(chuàng)作《趙城金藏》,期盼將古縣的紅色精神代代相傳。

名相傳奇今猶在

司馬遷的筆下,藺相如幾乎達到古代士大夫完美形象的極致,忠誠、無我、智勇、謙和。

戲曲《將相和》

少有人知,這位傳奇的千古名相,最后安葬在了太岳山下的古縣藺子坪村。

趙國被滅前夕,藺相如不幸病故。隨身侍衛(wèi)帶著靈柩,前往藺家祖塋旁安葬。走到古縣上寶豐村,遭到秦兵追殺,形勢危急,隨從們?yōu)榱吮Wo靈柩,只得忍痛將藺相如就地安葬。后來,當?shù)匕傩諡榱讼嗳缒沟陌踩?,改藺子坪為李子坪。

戰(zhàn)鼓擂動綻豪情

隋唐戰(zhàn)鼓起源于隋唐時期,本為古時行軍作戰(zhàn)振奮士氣、發(fā)送命令之用。歷史悠久,受眾廣泛,是古縣極富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形式。

在民間,五馬村的戰(zhàn)鼓最為出名。清同治年間,古縣五馬村張成元、張成績兄弟斥巨資置辦“隋唐戰(zhàn)鼓”各類樂器,他們在本村組織鑼鼓隊開始演出,代代延續(xù),相傳至今。

2016年,隋唐戰(zhàn)鼓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這門技藝。

一年一度的太岳山祭天鼓會開始了,古樹坪上,五馬村隋唐戰(zhàn)鼓傳承人張成真和村民們共同奏響了酣暢淋漓的戰(zhàn)鼓。

鼓聲鏗鏘,震古鑠今,鐫刻下歷史的滄桑。

花韻悠長,千年綻放,蓄滿了歲月的芬芳。

一代代英雄豪杰,一曲曲雄渾贊歌,千古回蕩……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古縣篇》

播出時間:5月24日 12:41

監(jiān)制 / 閆東 主編 /劉銘 黃麗君

編輯 / 田楚韻 李林倩 張羽(實習)

Hash:2b5c9b2ea300fcf0125e3912e14c6b6b8f23d361

聲明:此文由 央視科教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