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臨滄翁丁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tài)佤族村寨
翁丁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態(tài)佤族村。生活于此的佤族人民已經(jīng)歷了四千多年,因此被《中國國家地理》稱為“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它是一座天然的佤族歷史文化博物館,記錄了佤族的過去和將來。
翁丁村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佤族傳統(tǒng)桿欄式茅草房以及各類佤族祭祀房、神林、木鼓房。翁丁人依山而居,房與房之間相距不遠(yuǎn),但錯落有致,別有情趣。傳統(tǒng)的桿欄式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干燥涼爽,下層堆放物件,或養(yǎng)豬、或喂牛。一般都用草片覆蓋,竹木結(jié)構(gòu),竹笆圍墻,竹笆地板,其外形猶如孔明帽。為了避風(fēng)防寒,屋面總是離地面很近,遠(yuǎn)遠(yuǎn)望去,就像一叢一叢的蘑菇。
翁丁人以黑為美,村里上了年紀(jì)的女人都會有一個煙斗,走進(jìn)村子隨處都可以看到她們拿著煙斗抽旱煙。
摸你黑,進(jìn)寨子之前都要抹點黑才可以進(jìn)去
阿瓦人長期生活在不為人知的云南大山里的一個民族,他們就住在滄源佤族自治縣城西北方向約40公里處的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xiāng),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原生態(tài)佤族村。由于地處深山偏遠(yuǎn)地帶,這里的人們極少與外界來往。
伴著晨霧漫步翁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掛滿牛頭的寨門。接著就響起悅耳的木鼓聲,隨著木鼓得節(jié)奏,寨門兩邊站著的佤族男女老少唱起歡快的迎賓歌,跳起迎賓舞,端著迎賓酒。還有一位長者手端木碗要摸你黑,就是在每個進(jìn)寨客人額頭點個黑點,然后再喝一碗米酒,你才能進(jìn)到寨子里去。這就是熱情佤族人迎接貴賓的方式。
佤族拉木鼓祭祀活動
佤族的拉木鼓祭祀活動,此節(jié)日頭一天,頭人和“魔巴”帶人乘黑夜趕到事先選好的高大紅毛樹下,舉行獻(xiàn)祭、驅(qū)鬼、念咒祈禱后,“魔巴”揮斧砍幾下,然后由其他人連夜把樹砍倒,撿三個石頭放在樹樁上,意為給樹鬼的買樹線。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斷樹干,鑿出鼓耳,系上藤條。
第二天清晨,全寨男女老少身穿盛裝,上山拉木鼓。兩個年齡大的魔巴吹著樂器,另一個則端著祭祀的器物三人一起前面領(lǐng)隊。還有一個魔巴一手提著雞,一手揮舞著樹枝,站在木樁上指揮眾人協(xié)調(diào)動作,拉木鼓的男女老幼一起唱著(拉木鼓歌),加林加林賽。最后把大樹干拉到木鼓房邊場地上,交給木匠制作。
要請專門制作木鼓的工匠開始制作木鼓。先剝?nèi)淦?,在樹身上部的兩?cè)按女性生殖器的形狀(佤族的始祖安木拐是女性,因而佤族崇拜女性,將木鼓做成女性生殖器的形狀)鑿空四處,深淺不一,所以敲擊木鼓會發(fā)出不同音階的聲調(diào)。摳鑿?fù)瓿芍?,要立即敲響,向全寨報喜,并舉行新木鼓安放儀式。晚上,全寨人齊聚木鼓房周圍,再次歡歌共舞,慶祝新木鼓的順利制成。至此,整個“拉木鼓”祭祀活動方告結(jié)束。
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擠在一起,據(jù)說是談戀愛的好時機(jī)。一邊拉,一邊歌舞、逗趣,要鬧很久。木鼓做好試敲滿意,人們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歡,人們合著鼓點,跳起粗獷的木鼓舞。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們認(rèn)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興旺靠木鼓”。因此,平時不能亂動,只有祭祀報警和節(jié)日喜慶等重大集體活動時才能敲打。由于木鼓的這種神圣地位與作用,“拉木鼓”便成為佤族極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
寨門口的兩顆大榕樹,共同守護(hù)著這個有著數(shù)百年歷史的村莊。就在見到寨門的同時,也同時被寨門、特別是大榕樹上的牛頭震撼,每根門柱上的牛頭,特別是大榕樹下懸掛著的牛頭,若隱若現(xiàn),神秘神奇。
進(jìn)了寨門,一片空曠的廣場上立著幾個牛頭樹樁,透過迷霧的草房撲面而來。最高大建筑是佤王府,接下來沿著窄路小徑布局著各式佤族茅草房民居,相伴的是房屋內(nèi)外無數(shù)的牛頭。
村中神秘的村寨心臟
翁丁最為神秘的吸引力,也許就是任何人都要洗耳恭聽的村寨心臟——寨樁、寨心、司崗里。在翁丁村的中央矗立著一根柱樁、一個鵝卵石器、一個高高的標(biāo)桿。這3樣?xùn)|西是翁丁原始宗教的神秘所在,他們共同構(gòu)成山寨的寨心。這里同時也是佤族村民出入經(jīng)過最多的地方,平日村民的活動、小孩玩耍、男女青年談情說愛、老人休閑,村民祭祀等都來這里,透著佤族村民濃厚的生活氣息。
寨樁是核心,高桿上的圖騰物器是司崗里傳說,鵝卵石是寨心標(biāo)志,是全寨人精神的寄托。佤族人普遍認(rèn)為,只要有心,心誠就能祈求到自己的愿望。寨樁上有包谷稈,祈求的是糧食豐收,生活豐足,還有其他祭祀物也供在寨樁前,寨樁是由佤族人日常生活器物堆疊成的木塔,處下而上分別是三腳架、鐵鍋、支鍋圈、鑼鍋、支鍋圈、蒸子……葫蘆、蒸子蓋,共13層。代表著有人類的繁衍生息。最高的是用龍竹制的幡桿,頂部有篾條做成的谷花、谷籮、護(hù)花的花圈;還有,司崗里傳說中承載人類生命之源的木船,立于木船上救助放牛人的小木鳥;木船下面,有一條木魚。
距寨心5米開外還有撒拉房,也就是公房,主要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地方或遠(yuǎn)方客人來訪找不到親戚,暫時歇腳的地方。
叼著煙斗的佤族婦女
世襲寨主,最受尊敬。在佤族人心中,寨主是他們最尊敬的頭人。在原始的佤族社會里,寨主的位子采用世襲相傳。 翁丁村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老年婦女,且都一襲地道的佤族裝扮,煙斗不離手,銀飾滿身戴。年輕人非常少,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
原生態(tài)佤族茅草屋民居,是桿欄式竹木樓。一是單身成人住的屋頂很矮的單層橢圓形屋,成年未婚和孤寡中老年都住這樣的房;另一種就是普遍的兩層樓,樓上住人,樓下畜居。此外,佤族人家都會在村邊建自己的一間儲藏屋,主要裝糧食,且都沒有鎖,佤族還保留著路不拾遺的遺風(fēng)。整個村莊坐落在森林懷抱中,據(jù)說,佤族村寨周邊的樹都不能砍,樹是保護(hù)村子的神林,所以佤族村莊周邊的樹都很茂盛,形成林墻。
從昆明到滄源,按新通車的祥云至臨滄高等級公路計,總里程約780多公里。其中,臨滄市府所在地到滄源縣城200多公里,全程均為柏油路。自駕、公路客運(yùn)班車均可到達(dá)。翁丁村隸屬于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xiāng),距滄源縣城約40公里,基本上是柏油路,路況良好,轎車車程一小時左右。
Hash:68c88e586e34dbe834ac39f2bd1b3ab215492736
聲明:此文由 西南旅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