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沈陽第一橋永安橋竟然是滿族人修建的

撰稿:張紅

永安橋,俗稱大石橋,位于遼寧沈陽于洪區(qū)馬三家子鄉(xiāng)永安村。永安橋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 年),是清初修筑盛京至北京大御路時建造的,由滿族工匠制造完成。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進兵遼西和關(guān)內(nèi)最早鋪筑,清王朝定都北京后,成為清帝東巡和運送“御物”所行之路,故稱大御路。清遷都北京后,歷代皇帝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道光皇帝東巡時多次經(jīng)過此橋,是沈陽市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橋。

永安橋為三孔石拱橋,全長37 米,外寬14.5 米,路面寬8.9 米,橋頭寬12 米。橋身兩側(cè)分別立著十九根石欄桿,橋端的石柱上是圓雕的獅子,其它為荷葉狀柱頭。橋頭兩側(cè)各有一對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獅。橋的欄板上裝飾著柿蒂花紋和卷云紋,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圖案。橋身的北側(cè)有二龍?zhí)绞?,橋身南?cè)則露出一對龍尾,從遠看,呈二龍馱橋之勢,造型生動,別具匠心。

康熙皇帝盛贊永安橋“夾路飛塵宿雨消,十年曾此駐龍鑣,春風城闕知非遠,幾處輕寒變柳條。”

乾隆皇帝盛贊永安橋“除道修橋經(jīng)指揮,師行來往迅如飛。奚征貞觀征遼陽,布土徒勞奏績希。”

在清代康熙年間的留都十六景中,有永安秋水一景。說的是在碧空萬里的金秋時節(jié),來往于盛京和京師的旅人,駐足在宏偉壯觀的永安橋上,瞻望前程,俯看橋下流淌的清亮亮的蒲河水,瞧著四野的風光,見景生情,胸中涌起無限美好的詩意,因而吟詠書懷。在此后的盛京八景或奉天八景中,又有御路神橋一景。這只是永安秋水的景同名異而已。但永安橋確實是突出或彰顯了坐落在由北京通往盛京的皇帝東巡的大御路、御路上由先皇皇太極敕建的神橋,以及它的非同一般橋梁的顯赫地位和作用。

2019 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文化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于洪區(qū)永安橋位列其中,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Hash:23b252bfc08e2df8cd93b374bd5a755203070797

聲明:此文由 濱海滿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