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龍池·老母廟:唐代興慶宮觀魚臺遺址

西安興慶公園的北側(cè),有一條叫“景龍池”的巷子,全長約510米,南接柿園路,北至長樂坊。據(jù)說,在景龍池北口西側(cè)的路邊,有一座唐代興慶宮的觀魚臺遺址。2019年9月5日清晨,我騎自行車,前往景龍池,看到了這處遺址——

在唐代的長安城中,這里位于隆慶坊內(nèi)。相傳,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此地有一口井,突然溢出水來。后來,雨水積澇,在隆慶坊的低洼處,形成大水池,池面數(shù)十頃,叫做“隆慶池”。

唐中宗景龍年間,這里得名“景龍池”。隨后,相王李旦的五個兒子,被賜宅居住在隆慶坊,景龍池又被稱為“五王子池”。相傳,池中常有云氣,黃龍出沒其間,被人們視為奇觀。

公元712年,李隆基稱帝,其他四兄弟搬出隆慶坊。開元二年(714),李隆基開始在這里修建興慶宮,景龍池成為興慶宮內(nèi)重要的水域,改稱為“興慶池”。

轉(zhuǎn)眼之間,千年過去,曾經(jīng)碧波蕩漾的景龍池再也看不到了!如今,在“景龍池”巷子的兩側(cè),都是百姓們居住的院子,只剩下一處面目全非的觀魚臺遺址。

從景龍池的北口進入,有一小段平緩的坡路,右側(cè)是一座青磚壘砌的山墻,頂部鑲嵌著一塊橫置的匾額,上面寫著:“明清老母廟(唐興慶宮觀魚臺遺址)”。

繞過這段山墻之后,南側(cè)便是老母廟的大門,道路在它的前方拐了一個彎。據(jù)說,這里曾經(jīng)有一座夯土臺基,乃興慶池邊的觀魚臺遺址。明清時期,這里供奉觀音菩薩,所以被稱為“老母廟”。

清朝末年,民國初期,這里曾經(jīng)是一座尼姑庵,供奉著一尊漢白玉觀音像,現(xiàn)在收藏于碑林博物館里。民國六年(1917),在此創(chuàng)辦景龍小學;1964年,小學遷走以后,此地成為居民區(qū),一直發(fā)展到今天。

跟周圍的建筑相比,老母廟顯得很破爛,木質(zhì)的大門,即低矮,又狹窄。在門口兩側(cè),擺放了一對圓形的石墩,表面雕刻著精美的瑞獸和祥云圖案。

走進大門,里面很亂,看不到“廟”的樣子,完全是“貧民窟”的景象??臻g非常狹小,光線十分昏暗,居住在好幾戶人家,到處堆放著雜亂的生活物品。

目前,景龍池的老母廟不是任何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夯土臺基是不是唐代興慶宮的觀魚臺遺址,還沒有定論,存在著爭議。但是,作為興慶宮遺址范圍內(nèi)的重要歷史遺跡,應(yīng)該獲得有效的保護……

Hash:95e11acc5e41cb00610805ea65be600c6a8740b4

聲明:此文由 申威?。宏兾魑牟┮桓?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