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祖庭長安華嚴寺,曾經(jīng)輝煌后來衰敗,僅存兩座千年佛塔

導讀:隋唐時期政治經(jīng)濟繁榮,佛教也蓬勃發(fā)展。當時長安為佛教中心之一,漢傳佛教寺院八大宗派,長安占據(jù)其六。長安南郊少陵塬和樊川一帶,有興教寺,華嚴寺,興國寺牛頭寺,法幢寺,禪經(jīng)寺,洪福寺觀音寺等八個寺廟,被稱為“樊川八大寺”。吸引眾多僧侶云集于此,講經(jīng)辯經(jīng),是當之無愧的佛教圣地。其中的華嚴寺便是佛教八大宗之一——華嚴宗的祖庭。

一、佛教華嚴宗

西安長安區(qū)少陵原半坡上,坐落著一座千年佛教古剎,它就是中國佛教華嚴宗祖庭--華嚴寺。華嚴寺襟山帶河,南瞰終南神秀之姿,下俯樊川平原之勢。

華嚴宗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以《華嚴經(jīng)》為主要法典,在東晉時期已經(jīng)開始翻譯傳播。但此后二百多年時間,并未形成佛教一支宗派。直至陳、隋之間,長安終南山杜順和尚,總括華嚴奧旨,作《華嚴法界觀門》一卷,開創(chuàng)華嚴一宗之先河。杜順法師也因此被尊為華嚴宗始祖。此后二祖智儼大師、三祖法藏大師、四祖澄觀大師、五祖宗密大師,祖祖相傳,將華嚴宗推向頂峰,人稱華嚴五祖。

華嚴宗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wǎng),重重無盡;并用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來闡明無盡緣起的意義。其理論有四法屆、六相、十玄門等。

二、華嚴宗的繁盛與衰敗

唐代為華嚴宗繁盛期,貞觀十四年,在樊川建華嚴寺,為樊川八大寺之一。當時各地僧侶云集樊川,講經(jīng)授法,在思想交匯與融合中,將佛教發(fā)展推向更高的頂峰。唐代樊川也因此享有“世界佛教中心”的美譽。此時的華嚴寺,經(jīng)過五代高僧建設,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

唐代末年,中國佛教經(jīng)歷了會昌滅法的劫難,除了南禪以外的宗派都衰敗下來。華嚴宗也不例外,曾經(jīng)輝煌無比的長安華嚴寺就此蕭條。后明嘉靖年間發(fā)生的“關中地震”毀壞了華嚴寺的大部分主體建筑,僅存初祖杜順法師靈塔與四祖澄觀法師靈塔。

三、今日華嚴寺

杜順法師靈塔位于寺院東側,為方形七重仿木密檐式磚塔。杜順法師圓寂于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其靈塔建于公元852年。塔頂石刻“嚴主”二字,塔身第三層則嵌有“無垢凈光寶塔”刻石。

位于西側的佛塔為華嚴四祖澄觀法師靈塔。唐德宗曾授予澄觀法師“清涼國師”稱號。澄觀法師主張融合華嚴宗和禪宗,提倡教禪一致,對中唐以后的佛教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

澄觀法師靈塔為六角七重仿木樓閣式磚塔,塔身第三層嵌有“大唐清涼國師妙覺之塔”刻石。

新中國成立后,華嚴寺被確認為中國佛教華嚴宗祖庭,1956年被列為陜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2006年起,華嚴寺住持寬昌法師及青年僧眾們改造了寺內原有殿堂,新建齋堂、華嚴三圣殿、止觀堂等建筑。依少陵原坡勢的同時采取佛教傳統(tǒng)坐北朝南布局而建,中軸線將寺門、華嚴宗祖庭碑、真如塔院、華嚴三圣殿和法堂一線貫通,構成寺院的主體建筑。

華嚴寺作為華嚴宗祖庭,不僅目睹了華嚴宗思想的誕生及發(fā)展,亦見證了佛教思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其雖歷經(jīng)千年歲月,風雨滄桑,但磚瓦梁柱上承載的華嚴思想必將成為永恒。

文字:薛寒青、成英文

圖片:包智勻、薛寒青

Hash:6ef4a748c3b09ac7b8c8dcee2a49b3e685274020

聲明:此文由 成博士旅游頻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