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萬壽寺的秘密,你知道幾個?
萬壽寺始建于唐朝,稱聚瑟寺。明萬歷五年(1577年)重修,萬歷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資,司禮監(jiān)馮保督建而成,改名萬壽寺,成為皇家寺廟。主要用做藏經(jīng)卷,后經(jīng)板、經(jīng)卷移至番經(jīng)廠和漢經(jīng)廠,萬壽寺便成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宮。清代兩次擴建,乾隆曾三次在這里為其母祝壽。
慈禧太后重修萬壽寺行宮,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閣和梳妝樓,形成最后格局。當年,慈禧往來于頤和園與紫禁城之間,都要在萬壽寺拈香禮佛,在西跨院行宮吃茶點,故有小寧壽宮之稱。1934年前后,萬壽寺的前部曾辟為東北難民子弟學(xué)校。1985年,中路辟為北京藝術(shù)博物館。
萬壽寺占地三萬余平方米。寺內(nèi)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筑,山門以內(nèi)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cè)有配殿配房。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即僧人生活區(qū)。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
寺廟前,長河奔流,舊時設(shè)有碼頭。每當春末夏初,帝王太后從紫禁城走水路到頤和園避暑,均在此駐蹕下船稍事休息。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cè)的卡子墻、撇山影壁的磚雕,構(gòu)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shù)精品。兩側(cè)齊胸高的宇墻虎皮底座,朱墻白頂,色彩分明。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于此。乾隆八年,移至覺生寺(即大鐘寺)。
過天王殿是大雄寶殿,內(nèi)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倒座觀音泥塑像。兩側(cè)金柱上,有乾隆帝所書楹聯(lián):“戒慧光中煙云皆般若;清涼界外花石盡真如?!鼻宕筇O(jiān)李蓮英為了恭維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個面似慈禧的觀音像,慈禧的“老佛爺”之名由此而得?,F(xiàn)在,此座觀音像還擺放在三世佛像的后邊。
正殿之后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于民國年間毀于火災(zāi)。閣后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jīng)說法之地。堂后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shù)百年之物。大禪堂后為最后一進院落,內(nèi)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后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jīng)滄桑的虬干枝葉高聳入云。其后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無量佛殿兩側(cè)原有洋式門兩座,建于清乾隆年間,與圓明園之西洋樓同齡,皆為中西結(jié)合之產(chǎn)物。隔門與西路的爬山游廊和亭閣相連,亦與東路長滿樹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后兩側(cè)有爬山游廊,通過小亭到后樓。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妝,故稱“梳妝樓”。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jīng)之所。東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后為土山,最后是獨院。
觀音殿旁照一張,這個院落不簡單哦,有三殿一洞,代表四大菩薩的道場,屁股下的石頭也來自四大佛教名山,這樣皇上在這兒走走就踏遍了四大佛教勝地了。
大禪堂后為最后一進院落內(nèi)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涼(即為五臺山)佛教三山即為五臺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假山間有一洞,為地藏菩薩府邸。從左起依次為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而整個萬壽寺的構(gòu)造就象是安徽的九華山。如果要親自到這四座山去的話,無論如何也不能在一天內(nèi)完成。而萬壽寺如此設(shè)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可以一天之內(nèi)拜訪四座佛教名山。這四座名山分別是四位菩薩(地藏,觀音,文殊,普賢)的道場所在地。
▲中西合壁的門,上為法式(巴洛克風格),下為中式。
無量壽佛殿內(nèi)原來供奉的是無量壽佛,后來重建改用從長春寺運來的寶塔作為鎮(zhèn)寺寶塔——“滲金多寶塔”。萬壽寺的鎮(zhèn)寺寶塔也是北京最高的一座純銅寶塔,一共有13層,是佛家最高級別的。
▲“滲金多寶塔”塔身下部
▲夫妻銀杏樹(母樹)
▲大雄寶殿及前面的御碑
大雄寶殿內(nèi)供奉著四座佛像,前一后三,三座佛像從左到右是阿彌勒佛、釋迦摩尼佛和藥師佛。一進門看到的擋在釋迦摩尼的正前面的佛是毘盧遮那佛,是釋迦摩尼佛的法身。呲盧佛座下不是蓮花座,而是千佛臺,密密麻麻布滿了佛像,就像四面八方所有的佛都在這里。
▲夫妻銀杏(近處為母樹,遠處那顆為公樹)
▲象牙雕臂擱(右邊那個為象牙梅竹蟲紋臂擱)
▲臂擱(寫字擱手臂的東西)
▲陶瓷-紅彩花卉紋盆
▲這個是精品,叫青花一把蓮紋盆!
現(xiàn)在的萬壽寺已經(jīng)沒有和尚沒有香火,據(jù)說,萬壽寺是全國唯一一家沒有香火的寺廟,這是因為,作為皇家寺廟(也就是皇帝家里的寺廟),皇帝認為燒香總有會滅的時候,不太吉利,于是從明朝起,萬壽寺便沒有香火,這里也沒有還愿一說。進了山門,左右手各一棵蒼天古樹,一為福,一為壽。萬壽寺里不點香火,不需還愿。祈福的人只要在紅色的祈愿牌上寫下名字,愿望就能留在寺中得到永久的庇佑。所以萬壽寺里不見檀香繚繞,卻隨處可見層層掛掛的祈愿牌。在萬壽寺祈福也不是誰都可以的,要心誠之人,還必須是第一次踏入寺院的才行。因為求福講求緣分,第一次是隨緣而來,去而復(fù)返就是刻意之行。
萬壽寺·秘密
信息來源:BTV這里是北京
Hash:52497b262bf983edf02da2f87943c81a7bc8ee85
聲明:此文由 海淀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