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僑第一村,藏在廣州鬧市,有大片“別墅群”,今成拍照圣地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最近,珊珊三丫頭因為參觀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舊居,來到了廣州華僑新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這幢兩層半建筑,主人稱“南國紅豆”,室內許多“粉紅色”》)。在參觀完后紅線女舊居后,就順道在華僑新村內閑逛。

珊珊三丫頭漫無目的在華僑新村閑逛,沿路看到一些滿滿的“中國風”的路名,例如愛國路、友愛路、光明路、原道路和平路……這些路名,仿佛是要告訴我們,要愛國、要友愛、要和平……

當珊珊三丫頭走到愛國路和友愛路的交界處,在一個亭子的位子,看到立了一位牌子,寫著“廣州市歷史文化街區(qū),華僑新村”。后面,還附上了介紹:華僑新村,是建國初期,政府為了安置歸國投資的華僑,特別劃出環(huán)市東路這個市中心的地塊來建起了別墅區(qū)。華僑新村,因為是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建設的全國大城市第一個最大型的華僑住宅區(qū),所以被稱為 “中國華僑第一村”之稱。華僑新村在1858年建成,是一個大的別墅群,有花園式獨立庭院177座,四層高公寓結構391座,整個新村從全面規(guī)劃、房屋建造、式樣、布局、綠化規(guī)劃都獨具匠心。

華僑新村位于環(huán)市東路商圈,屬于廣州鬧市中的地段。珊珊三丫頭剛才從環(huán)市東轉入華僑新村時,在進入時最先看到一個宏偉高大的仿古牌坊,中間寫著“華僑新村”幾個大字,上面還有中英文對照的標志,仿佛告訴我們,這里曾是華僑最先居住的地方。從牌坊進進小區(qū)后,那種“另一個世界”的感覺很強烈,所有喧囂都被擋在了牌坊之外:外面是環(huán)市東路上的高樓大廈,繁華而忙碌,行人腳步匆匆。而華僑新村內,仿佛一個“世外桃源”,寧靜而悠閑。

在華僑新村內,綠樹成蔭,還不時聽到鳥兒在吱吱的叫,道路兩旁有許多的2-3層的獨院式小洋樓,這些小洋樓的房前或屋后,都有一個庭院里,在外面看,能看到里面或是充滿綠意,或是繁花似錦,偶然,有些花枝伸出墻外,這片芳華仿佛便是眾人共享了。還不是見到有些人拿著相機拍照留念。這時,我從心里忍不住問一句:這還是在廣州的鬧市中嗎?

珊珊三丫頭一路走一路看,華僑新村這里的設計理念和風格上既能體現(xiàn)著嶺南特色,又融合了西式風格,這種風格形成,是源于華僑提出的“庭院式住宅”的要求。再細細品味華僑新村內的公寓或獨院,裝修都是以“簡樸”為主調,完全看不到那些羅馬式大立柱、意大利批蕩等等奢華裝修。從細節(jié)看,櫞角、線條、涼臺、花池的建筑體型全用石米批蕩,這很符合當年家家戶戶比貢獻、比樸素、比向上的好風尚。據(jù)說,當年歸國的華僑業(yè)主是有一定經濟基礎和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家、中產階級,對品質都有要求,同時會崇尚西式建筑和裝修,但當時卻沒有一個人有特別的要求提出,他們表示,祖國百業(yè)待興,要學習祖國人民勤儉樸素作風。

建國之初,華僑新村內的歸僑,懷著一顆熾熱的愛國心,回到祖國,為國家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這些都是廣州市人民永恒的記憶。根據(jù)記載,當年第一戶搬進華僑新村的是美國歸僑趙華協(xié)先生一家,而趙華協(xié)先生的第一個男孫就順理成章成為了華僑新村誕生的第一個小公民。接著,印尼歸僑黃潔、劉家祺、劉宜應、許崇德、薛兩清、陳灼其、許受惠,越南歸僑黃兆炳、美國歸僑黃康、畫家余本、粵劇演員馬師曾和紅線女等也進入了華僑新村居住。

如今,作為歷史文化街區(qū)華僑新村,因為有獨特風格建筑,既有嶺南風情,又有異國情調;既有綠色植物,又有盛放的鮮花,總會吸引著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這里的拍照風格,或清新文藝或小資,總能找到自己想拍出來的樣子,所以,也成為廣州的一個拍照的圣地。

那么,你知道廣州鬧市中有個“中國華僑第一村”嗎?從環(huán)市東進入華僑新村,你是否有兩個世界的感覺?你對華僑新村的歷史文化了解嗎?這里的“別墅群”中,你是否有來拍過照?如果有機會來廣州,你是否會來這個“中國華僑第一村”看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lián)系,謝謝。

Hash:db77badcd9df432037faa98de037d5352debedbc

聲明:此文由 珊珊三丫頭2005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