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書法碑刻讓人心生恨意?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抗秦,天下豪杰云起響應,田橫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隊之一。漢高祖劉邦消滅群雄統(tǒng)一天下,田橫自己所在的國家齊國已經(jīng)滅亡,但堅決不肯歸順劉邦,他與戰(zhàn)友五百人困守孤島(據(jù)說是連云港市前云臺田橫崗,也有說是在山東的,讓他們兩地去爭吧,我們不管)。劉邦聽說田橫很得人心,是個統(tǒng)帥級的人物,很擔心他,于是下詔令說:田橫,如果你投降,我可以封你或王或侯,如果不投降,我會派兵滅了你。
田橫收到消息后,為了保存島上五百個人的生命,于是帶了兩個部下,離開海島,向京城進發(fā)。到了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橫自刎而死,死前遺囑同行的兩個部下拿他的頭去見劉邦,表示自己誓死不降,希望借此保存島上五百人的生命。劉邦感動,用王禮安葬了他,還下旨并封那兩個部下做都尉,但那兩個部下在埋葬田橫時,都自殺在田橫的墓穴中。劉邦于是派人去招降島上的五百人,但當那五百人聽到田橫已經(jīng)自刎身死的消息后,五百人全部蹈海而死。
這是《史記·田儋列傳》上的故事,我第一次讀時印像不深,那次看徐悲鴻的名畫時,再次想起,盯著畫面,想想那些壯士,痛心直至淚下。
是人,誰愿意主動放棄自己的生命?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劉胡蘭這樣的故事所以壯烈,在于人用生命捍衛(wèi)自己的思想。
書法碑刻方面,也有個事,據(jù)說也是七個主人公愿意同死,后人以墓碑紀念她們,碑刻名《七姬志》,啟功老先生在他的《論書絕句》第八十首專詩提到,原詩如下:
七姬志里血模糊,片石應充抵雀珠。
孤本流傳馀罪證,徒留遺恨仲溫書。
我們逐句解釋一下。
第一句,七姬志里血模糊,指《七姬權厝志》的事兒,話說潘元紹是張士誠的女婿,張士誠是誰,對,就是那個元末起兵抗元“十八條扁擔起義”的事兒里的首領。事成之后自稱誠王,建國號大周,建元天祐。張士誠也算是滅元的蓋世功臣,但實在是斗不過比他更牛的朱元璋,最后被朱元璋所殺。潘元紹出兵打了敗仗,回家后就逼七妾同死,然后焚尸建了一個墓,這個墓的墓志是宋克的書法。后面所說的“血模糊”,即指七妾同死的悲慘狀。
第二句,片石,指《七姬志》的墓石,應充,應當拿來充當。抵雀珠:以珠擊鳥。這句話的意思是這個《七姬志》的墓石應當打碎,用它來當打鳥的石頭。
第三句,孤本流傳,《七姬志》墓碑的石刻拓本流傳下來的只有二本,而且其中之一還是翻摹的,并且“拓墨模糊,展現(xiàn)令人想見七姬血肉”,馀罪證,說是流傳下來的墓志刻本是潘元紹迫害姬妾的罪證。
第四句,徒留遺恨仲溫書。宋克字仲溫,書法水平不錯,可是流傳下來這樣的書法作品,實在是空留遺恨。
《七姬志》里,我們看上圖,開頭就寫“七姬皆良家子”云云,后面還不停地夸七個姬妾如何的“皆”美姿容,“皆”識禮義,“皆”感主恩,“皆”愿同死等……那陣勢,仿佛可以跟田橫的五百義士的勁頭一樣,其實,在我想來,可能性不大。
其實,更可悲的是,這個《七姬志》的作者是這三個人,張羽撰文,宋克書丹,盧熊篆蓋,三個作者都是潘元紹的賬下之人,后來明朝建立,前二人皆被朱元璋政權逼死,盧熊則下落不明,三人先為潘元紹逼迫下寫了《七姬志》,又因為政治見解的原因被明王朝逼死,人生在世,實在不是件自由的事兒。
每次看到這個碑文拓本,心中恨意油然而生,一恨志士不展情懷,二恨舊制度對女性的摧殘,三恨書家好字不得好用。
(《啟功論書法》原圖及詩解80)
(圖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Hash:f0b054c5e1234e992fd23d1fec78de8e1551575f
聲明:此文由 三小布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