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故鄉(xiāng)
村子里有條不起眼的小橋,小到?jīng)]有名字,歷史也無從追溯。但那是通往城市的必經(jīng)之路。小橋長不足10米,寬也就5米,高3米,有三個拱形石洞構成。當年求學,工作,心情無論憂傷著還是喜悅著,無論步行,騎車,亦或是拉著地排車,小橋終究無聲,歲月卻是有痕。
沉寂了一個冬季的土地,開始有了聲響,草兒萌動,水兒流動??諝庵虚_始彌漫花香的味道,脫去厚厚的棉衣,棉褲和棉鞋,自由地在小路上行走。我可以低頭摘下一朵馬尾巴花,也可以立在一棵泡桐樹下,抬頭凝視一個斑鳩鳥的窩巢,望見鳥兒從遠方飛來,嘰嘰咋咋一陣子又飛向西南方覓食了。用手按下樹干上一個個泡泡,泡泡破裂,流出水來,這水是可以喝的,我嘗過很甜的。累了,大可躺在麥子地里,大片的小麥被一場春雨剛剛澆灌了,綠的純粹,綠的刺眼,用鼻子聞聞有一股麥苗的清香味和泥的土腥味。陽光盡情揮灑著它的光和熱,眼睛咪咪著,被它照著,不覺得熱只有暖暖的,松松的感覺。
睜開眼,突然看到半空中有一個浮動的精靈,一只燕子飛在天上,在往下看,忽地明白了,是冬冬和園園在放風箏,爬起來奔向她們。 園園手里的風箏線攥的緊緊的,冬冬在一旁指揮著,拉進一點,再松一點。風箏是她爸爸昨天休息的時候給他們做的,用細的竹竿,白面熱水和的漿糊,剪子剪出燕子的形狀,糊到骨架上,她爸爸是做風箏的高手,曾經(jīng)帶著園園去過濰坊看過風箏節(jié),回來后給我說過,一個大蜈蚣風箏10多米長,可以把人帶起來,園園的父親是工人,不種地,時間也充足,我很羨慕她。園園本性善良,長得好看,人也機靈,我在那里看他倆放風箏看的入神,園園說,給你,你來放放,一定拿緊了。風箏接過來,立覺風力很大,我往后退了幾步,耳朵貼到細細的風箏線上,能聽到嗡嗡的風聲,望著聳入高空的風箏,不覺有些膽怯,我到過的最高點就是爬過的機井屋了。我如果能坐在風箏上俯瞰家鄉(xiāng)那將是一種怎樣的美,可否看到小橋下潺潺流水,浮在小河上的鴨子可否還能望到,我在屋頂瓦片上寫過的粉筆字還能望到嗎,太陽西下,紅霞點綴的天空,可否呈現(xiàn)另一番景象,我正想象著,不覺被冬冬一把將風箏搶回了,我的想象終結了,感覺我剛從風箏上摔下來一般,摔得心很疼!
初夏的午后,我手里揮舞著一根金箍棒,就像孫悟空那樣,旋轉著。跟在母親后面,去菜地里干活,菜地頭的高壓變壓器依舊發(fā)出嗡嗡的響聲,不知里面有什么,每次我都好奇的從鐵門縫里用一只眼睛觀察,卻只看到了暗紅色的燈泡,其余的黑黑的一片。還有變壓器上方連接高壓線的一個部件,大人告訴我那叫做零件,每年的夏天城里會來人,把那個東西取走,那段時間村里便沒電了,又會點上蠟燭了,黑夜就會變得很長。地里黃瓜,蕓豆,豆角,辣椒,茄子盡情的生長著,地里洋溢著一種生機,我置身其中,放眼望去,大片的土豆開著白花,花叢中蝴蝶穿梭不停,靜下來能聽到它們飛翔的聲響,我蹲下身子,喝一口從井里抽上來的水,甘甜清涼解渴,麥子澆完最后這次水,就等著發(fā)黃成熟收割了,到那時這片土豆地,都會變成麥場,晾曬麥子,然后裝袋,放到地排車上拉回家。
那一年,雨水很大,傍晚開始雨一陣急一陣慢的下著,夜里屋外狂風驟雨,我躲在蚊帳里,雷聲不斷,閃電劃破夜空,照的屋里如同白晝。第二天的中午雨停,對門景芝姐告訴我小橋被河里上漲的水淹沒了,我跑去看,果真如此,大量的雨水還在從河的上游往下流,流水湍急,橋下游一側的水已經(jīng)滿滿的了。好在已經(jīng)晴天了,水流減緩,橋上的水半晌午功夫就蒸發(fā)了。游泳技術不錯的清池叔一個猛子扎進水里,不見了,一小會功夫已經(jīng)到了河對面。夏天的水來的快去的也急,半月功夫,小河恢復原貌,只是從河的上游沖來很多小魚小蝦,還有泥鰍。樂趣也從這一刻開始了。逮魚捉蝦難度極大,風險太高,母親堅決不同意我下水,我也沒有專業(yè)的工具去捉泥鰍,我想到了媽媽做飯用的笊籬,它會把河水漏掉,把泥鰍留在上面的,揪準了泥鰍,猛地把笊籬斜插進水里,斜潑到岸上,泥鰍跟著出來了,捕獲成功,放進罐頭瓶里。還有一種辦法是等水位下降,漏出淤泥,赤腳踩在上面,不斷走動,里面的泥鰍經(jīng)不起折騰,開始在腳部蠕動,這時用手伸到泥里,把滑溜溜的泥鰍抓上來,泥鰍很滑,動作一定要快,不然泥鰍還會鉆進更深的泥水里。秋天來臨雨水減少,逮魚抓泥鰍的事情要等來年了。
小橋兩側是起伏的河堤,上面種滿了槐樹,采摘槐花時要小心被刺扎著,新農(nóng)村改造,河堤上的槐樹被砍伐,現(xiàn)在大面積的種上了地瓜,地瓜是美味,剛從地里刨出來的地瓜,是可以生吃的,放進嘴里慢慢嚼著,甜甜的下肚了。秋天過后小河干涸,在小橋洞子里,挖一個不大的坑,把干樹枝,玉米秸放進去,點燃后,放進去幾塊圓潤的大石頭,等石頭的溫度很高的時候,把地瓜放進去,鮮嫩的地瓜在高溫的烘烤下,漸漸地散發(fā)出獨有的香味,混雜著木材里的柴火味,特色美食讓人開始流口水了。地瓜取出來,美美地吃過后,不過癮不要著急。小坑里溫度開始下降,這個時候抓一把花生放進去,用火烘烤的花生雖皮上發(fā)黑,但果子有種特有的糊氣味,久吃不厭。鄉(xiāng)村特色地瓜花生宴結束后,順著橋兩側的石凳子,爬上橋,橋頭兩側各有一排平整的方形石座,有7、8米長,半米寬,石座上已經(jīng)被磨得發(fā)亮了,用手摸上去滑滑的,涼涼的,幾個伙伴坐在上面玩著抓石子的游戲,嬉笑不停。
繼續(xù)沿著橋頭的小路走下去,慢慢地會走到鎮(zhèn)子上,走到城里,走的越遠越會覺得兩邊的樹木,越來越高大。前年的時候村子里擴寬道路,請來了挖掘機,當機器駛過小橋時,巨大的重量,讓橋面出現(xiàn)裂紋,橋身也顫顫巍巍,它成了危橋,村子研究決定重新修建一座現(xiàn)代化的大橋。幾根粗壯的大柱子,橫在高空中,數(shù)條黃色的繩索連接著堅實的橋梁,大橋兩側的欄桿上印著精美的圖案,新的大橋氣派雄壯。不遠處那座小橋靜靜地矗立在那里,無聲無息,橋面上因為無人走動,已經(jīng)滋長了半人高的野草了,小橋已失去了往日的風貌,它卻像一位老人一位長著,注視著我前行,走遠……(趙德令)
作者簡介:
趙德令,兗州人,散文作者,有感于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文章淳樸耐讀,讓人心情安靜平靜。作品散見《情感讀本》雜志、《初中語文漫閱讀》、《兗州日報》等。
Hash:11f0ed0d1295bb0d2a47ca3eaa34af7531a5867f
聲明:此文由 孔孟之鄉(xiā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