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村名故事之夏莊街道篇,快來找找嫩村!

經(jīng)過3個(gè)月的搜集、調(diào)查和整理,小編將城陽部分街道村名由來進(jìn)行了匯總。據(jù)現(xiàn)存資料顯示,如今絕大多數(shù)城陽老居民都是云南移民的后裔,每個(gè)村都有著自己的歷史!每個(gè)村名都有著背后的故事!

雖再三編校,錯(cuò)誤在所難免,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城陽村名故事-夏莊街道篇

張家莊

村莊由來:張氏祖于清康熙年間由平度窩鋪遷此建村,以姓名村。1984年改名東張家莊。

李家沙溝、張家沙溝、冷家沙溝

村莊沿一條彎曲的沙溝而建,故取名沙溝村。李家沙溝社區(qū)位于沙溝東頭北岸,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李氏祖先于明朝永樂年間由云南烏沙衛(wèi)遷此建村,冠姓故名。自然村小風(fēng)口,位于社區(qū)東,相傳冷氏一支于清朝咸豐年間由冷家沙溝遷此立村,以村北山口取名。

據(jù)《張氏族譜》記載:張氏祖先于明永樂年間由云南烏沙衛(wèi)遷來建村。因村子建在沙溝兩岸,冠以姓氏,故名張家沙溝。

據(jù)《冷氏族譜》記載:“吾祖于明永樂年間,自云南徒居青州后,于明中葉又遷居即墨南沙溝?!币虼褰ㄓ?a href='/baisha/' target=_blank>白沙河北高臺(tái)之上,以姓名村,初名‘冷家臺(tái)’,民初改為冷家沙溝。

李家曹村

據(jù)《嶗山地名志》載“相傳本村李氏祖李晉、李福、李云芳于明洪武年間,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定居?!眮頃r(shí)即有曹村之稱,冠李姓故名。

賈家營

相傳明永樂年間賈氏從云南烏沙衛(wèi)遷此立村。因古時(shí)此地曾駐軍扎營,故名賈家營。

郝家營

據(jù)《郝氏族譜》載:郝氏祖于明萬歷年間,由即墨縣龐家嵐遷此建村,因古時(shí)這一帶曾扎營駐兵,村名即叫營村,冠姓故名。

劉家營

劉家營先由黃姓入住,因漢代在此地曾扎營駐兵,故名黃家營,劉氏于明永樂年間由云南烏沙衛(wèi)遷即墨栗行,其一支于康熙四十二年由栗行遷來,因劉姓人口多,遂改為劉家營。

前古鎮(zhèn)、后古鎮(zhèn)、東古鎮(zhèn)

《嶗山縣地名志》載:西窯頂附近有個(gè)“小西村”,是古鎮(zhèn)遺址(鎮(zhèn)名及年代失考),這是附近諸古鎮(zhèn)村名的由來。本村居南,故名“前古鎮(zhèn)”。

《嶗山縣地名志》載:西窯頂附近有個(gè)“小西村”,是古鎮(zhèn)遺址(鎮(zhèn)名及年代失考),這是附近諸古鎮(zhèn)村名的由來。因該村居北,故名后古鎮(zhèn)。

陳氏祖于明永樂年間從王哥莊浦里遷此立村;王氏祖和馬氏祖都于明永樂年間從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立村。據(jù)考,這里有一東周遺址西窯頂,附近有個(gè)“小西村”,是一古鎮(zhèn)遺址(失考),因而附近諸村皆名“古鎮(zhèn)”,此村位東,故名東古鎮(zhèn)。

夏莊村

欒氏祖于明朝成化年間自膠州徙居夏莊,因村建在九頂山下,朝霞撒滿山莊、景色秀麗,取名“霞莊”,后演變?yōu)橄那f。

東黃埠、西黃埠、中黃埠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相傳畢氏祖于明朝永樂年間,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居畢家村,分支于正德年間由畢家村遷此建村,村以黃埠嶺為名,此村居?xùn)|,故名。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相傳,欒氏祖于明朝正德年間由夏莊遷此建村,以村前黃埠嶺取名,此村居西故名。

據(jù)《嶗山地名志》載,韓氏祖先于明朝正德年間,由順天密云縣玉石匣村遷此建村,村以黃埠嶺取名,此村居中故名。

寺后

明天順年間由郭氏夫婦二人樂善好佛,在此建大明寺。明崇禎年間,周氏由流亭遷此建村,因村在大明寺后,故名寺后。

新民

1958年修嶗山水庫,由草阡埠子、東周村、馬家庵子一部分及慧炬院兩戶人家搬遷形成的新村,故名新民村。

西石溝

村前有一條發(fā)源于超然的小河,常年流淌,風(fēng)化剝蝕,巖石裸露,人稱石溝,村子因河得名。歷史上有東、西石溝兩個(gè)自然村。為區(qū)別李村鎮(zhèn)石溝村,1988年定名西石溝。

寺后

明永樂年間,陳氏由即墨東浦遷禪裕寺之西定居,取村名園西,又稱寺西。 明天順年間由郭氏夫婦二人樂善好佛,在此建大明寺。明崇禎年間,周氏由流亭遷此建村,因村在大明寺后,故名寺后。

中曹村

明朝永樂年間,張氏由云南大槐樹里頭先遷入該地立村,名張家曹村,王氏從云南野雀窩遷入該村。張氏搬遷,因該村位于4個(gè)曹村中間,故名中曹村。

辛家曹村

臧氏于明永樂年間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居此地建村;辛氏于明永樂年間遷至惜福鎮(zhèn)紙坊村,后來一支由紙坊遷來;劉氏由即墨,張氏由沙溝,王氏由王家曹村相繼遷入。因該村位于王家曹村之東,曾名東莊。20世紀(jì)30年代,辛姓繁衍興旺,改名辛家曹村。

王家曹村

《王氏族譜》載:“聞吾氏由云南遷青州,由青州遷即墨,先住欒埠,后住曹村?!?841年修譜時(shí)村名為后曹村,后改稱王家曹村。

東宅子頭、西宅子頭

本村《王氏族譜》載:“吾祖之籍青州也,時(shí)在洪永間,徙墨邑,據(jù)東宅子疃”。據(jù)傳東西宅子頭之間有一露天石棺,俗稱“陰宅”,村居其東,故名東宅子頭, 村居其西,故名西宅子頭。

源頭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劉氏祖從云南大槐樹里頭遷來,建村于法海寺西側(cè),故名“法海寺”。歷史上亦稱東小水,后以小水河發(fā)源地之由,改稱“源頭”。有廟東和東南崖兩個(gè)自然村。廟東村據(jù)考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劉氏支派從源頭村遷法海寺東立村,因位于法海寺廟東側(cè)而取名。東南崖村據(jù)考證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劉氏支派從源頭遷村之東南大土崖處建村,因山而名。

南石屋

據(jù)傳,村東山下曾臥有一橢圓形石崮,因此起村名南臥石村,后村民覺得此名不雅,又改稱為南峨石,宮氏來了之后,覺得此名也不好,因發(fā)現(xiàn)東、西兩山上都有天然石屋,經(jīng)商量,遂更名為南屋石。

云頭崮

據(jù)《胡氏族譜》記載: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胡氏祖自河南洛陽遷至青州府益都縣矮槐樹村,后遷至即墨北關(guān)。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云鰲祖遷至云頭崮立村,因南山頂上常有云霧繚繞,村建其下,故名云頭崮。

瑞云

清同治年間,崔氏一脈從崔家溝村遷出,到村東不遠(yuǎn)處的山陰谷底處另立村莊,名“黑澗”。1958年,村民嫌“黑澗村”其名不雅,見村前山巔常有彩云繚繞,遂改名為瑞云。

崔家溝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崔氏祖法吉從萊陽縣店埠村遷此建村,村建在山溝里,故稱崔家溝。

羅圈澗

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袁姓從城陽遷此建村。因建在山嶺環(huán)抱,象個(gè)羅圈的山澗中,故名。

太和

明朝永樂年間,郭氏從云南大槐樹里頭遷來建村。因村東南有一石崮狀似豬頭,故取名“豬頭石村”。民國初年,有村民在青島市內(nèi)開辦“永太和”汽車行,后捐錢為本村建“太和小學(xué)”,村名遂改為太和村。文革期間,曾改稱“新文村”。1983年恢復(fù)原名太和村。

少山

少山曾名“燒山”,因法海寺和尚葬于此,常因祭祀引發(fā)山火而得名。少山有15個(gè)自然村,因少山在15個(gè)自然村中人口最多,故將行政村定名少山。

安樂

據(jù)《周氏族譜》記載,周氏祖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建村。曲氏于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由石老人遷來,因兵亂村里人在村后溝內(nèi)躲過災(zāi)難,后來以此取名“安樂溝”,建國后改名“安樂村”。

太平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清光緒年間,欒氏由夏莊遷此建村,以村后母子山為村名,建國后改稱太平莊。

彭家臺(tái)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明永樂年間,彭氏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建村于高臺(tái)上,故名“彭家臺(tái)”,彭氏后遷入海西。明嘉靖年間,欒氏由夏莊村遷居于此,隨后于、郭、賈等姓氏相繼遷入,但仍沿用原村名。

杏杭

杏杭社區(qū)有杏杭和高家臺(tái)兩個(gè)自然村組成,杏杭居西,據(jù)《聶氏族譜》記載:聶氏于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由云南遷至即墨膠澳區(qū)東小水村,約200年前又由東小水村遷來此地,因村邊多種杏樹,故名杏杭;高家臺(tái)居?xùn)|,明永樂年間(1403-1425年)高氏從云南大槐樹里頭遷至膠州,又從膠州遷至此地,因村建于高臺(tái)處,且高氏人丁興旺,故名高家臺(tái)。1984年將村名改為杏杭。

馬家臺(tái)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相傳明永樂年間,馬氏祖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建村。因村建在高臺(tái)上,冠姓氏故名。

秦家小水、劉家小水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明洪武年間,秦氏祖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建村,以村東“小水河”冠姓,故名秦家小水。 劉氏建村以小水河名村,冠姓,故名劉家小水。

華陰

老華陰村在嶗山水庫中部。據(jù)王氏族譜記,王氏系膠州王氏后裔,清康熙年間其一支由膠州遷此建村,因居華樓山之陰,故名。

史家泊子、王家泊子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明朝永樂年間,史氏祖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此建村,因村南一片洼地叫泊子,冠以姓氏,故名史家泊子村。

據(jù)《嶗山縣地名志》載:明朝弘治年間,王氏祖由云南烏沙衛(wèi)遷此建村,村東有一洼地叫泊子,冠王姓,名王家泊子。

丹山村

據(jù)《陳氏族譜》載:陳氏于永樂年間由云南大槐樹里頭遷居嶗山區(qū)王哥莊街道浦里村,不久其一支遷至古鎮(zhèn)。明嘉靖年間,古鎮(zhèn)的一支又遷至此地立村。以村南丹山定名,故稱丹山村。

您是城陽哪個(gè)村的?您可曾好好觀察過村口的那個(gè)牌坊?可曾認(rèn)真探尋過村里的故事?

翻一翻村里保存的歷史書籍,問一問村里的長輩,從書中文字與長輩口述中,也許會(huì)讓你更了解自己村哦~

-END-

本文轉(zhuǎn)自大城

編輯整理:城陽區(qū)旅游局宣傳信息科

宣傳推廣:0532-87759721

新浪微博:青島城陽旅游

Hash:968dd30048d7fc647068a9698696287db8f91f74

聲明:此文由 青島城陽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