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靈秀、悠遠綿長的黑里河
黑里河是老哈河的主要支流,發(fā)源于今寧城縣與喀喇沁旗交界的“霍爾霍克沁達壩”南麓,匯聚大小河流十余條,流長120多華里,在黑城(哈拉浩特)附近注入老哈河。
黑里河河道兩岸高山環(huán)抱,河谷狹窄,河槽深切于谷底,水流湍急。黑里河主要由四道溝、道須溝、八溝道、打鹿溝、盆底溝等河匯流。
黑里河流域圖
黑里河川的山巒屬七老圖山脈,山勢有的平緩,有的險峻,故黑里河水也時而平緩,時而湍急,它像一條飄舞的銀帶,穿梭奔流于山巒、林海、村莊之間,至打虎石水庫,奔騰不息的河水才被攔洪大壩截流止步。
黑里河探源
要說起黑里河的源頭,那是一處人間絕色的神圣之地。沿著四道溝村西通往二道梁子方向前行。山路崎嶇不平,窄而多石,兩旁山色卻與外界無異:蒼翠的油松、橙黃的柞葉、落完葉的白樺及枝頭干焦葉子枯褐色的榛叢等,滿山密布。溝邊稍平處皆是農(nóng)民的玉米地,向溝里行七八里,景色漸變,溝面開闊了些,莊稼少了,草甸多了,更多的是成群的牛羊。至一處放牧人窩棚,向北拐一個胳膊肘彎,平地有一泉叫蛤蟆窩泉,此處東南方向有一溝叫山葦子溝,進溝約一公里有一泉叫山葦子溝泉。再北行一公里,一個林木蔥茂的小山將上游水源分開,向東沿溪尋出約一公里,在半山坡一凹窩處有一水源,此溝名砬子溝。此僅水之一源,不是正源。
從小山向北沿著比東邊砬子溝水流更大的小溪前行,遇一泥石流形成的小山頭,沿小山向北一直為石梁。石梁東是草甸,草甸上有稀疏的樹木。順草甸又行約一公里,見小溪之源頭。這條溝叫草胡同,從此源頭處再往北約一公里的東西橫嶺,就是寧城縣與喀喇沁旗分界的界嶺。按此位置與五萬分之一比例尺軍用地圖上核對,從源頭到黑里河河口(黑里河與老哈河匯流處)其總長為六十四公里,比國家水利部門近20余年一直認定的大壩溝西側(cè)的丈房溝源頭量算的總長要長五公里。丈房溝源頭不能算黑里河源頭。若以確定河源的“唯長為源”準(zhǔn)則衡量,僅從長度上說,此源頭應(yīng)為真正的遼河源。
站在黑里河源頭南望著四公里之外的大黑山(非甸子之大黑山),見大黑山上那密密層層的森林覆蓋著渾圓的山頂,見大黑山那巍峨的雄姿,見大黑山下這汨汨的活水……
黑里河傳說
黑里河,從遠古流來,跳下山崗,流過草地,穿越沙漠,一路歡歌注入遼河。黑里河原名“霍爾霍克大營子”,“霍爾霍克”是蒙古語,漢語音譯為“黑里河”。其實黑里河的“里”并非里外的“里”,而是鯉魚的“鯉”。這里有一段神奇美麗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 ,生活在今黑里河鎮(zhèn)二道梁三組的人們最幸福。他們依山傍水,身處世外桃源,刀耕火種,自給自足。原因是在村子南山腳下的水潭里居住著黑鯉魚仙。它修道多年,能呼風(fēng)喚雨,保一方平安。 同一年代,在今大營子村石洞子梁下的水潭里居住著一龜仙。此龜仙道行甚深,兇狠無比。常常興風(fēng)作浪,淹良田、吃人畜、殘害百姓。為此許多百姓攜兒帶女舉家遷徙。這事被鯉魚仙得知,幾次發(fā)兵與老龜仙大戰(zhàn),想為民除害,無奈道行較淺,每次都慘敗而歸。
為了除去老龜仙,鯉魚仙變成一青年男子,到石洞子梁一財主家賣身為奴。以三年時間為限, 三年后請財主按照自己的方法往河里扔一把尖刀。老財主答應(yīng)了年輕人的條件。三年期滿,正值春夏之交。年輕人取出用自己鮮血浸泡了三年的尖刀交給財主,并告訴他:待今年夏季六月初一這一天,要下一場大雨,河內(nèi)要起浪濤,請老財主早一刻趕到河沿,把尖刀投在沿河而下的第一個浪頭上。
攝影:方海鷹
六月初一到了,天降大雨。河中起了浪濤。老財主取刀便走,無奈雨太大了,回屋取了一件擋雨的衣服。來到河沿見浪濤滾滾而下,老財主用盡全力把尖刀投到了浪濤上??春又蟹浩鹨黄?a href='/techan/36147' target=_blank>血紅,一條幾十斤重的黑鯉魚背插尖刀翻出水面而死。
原來,黑鯉魚仙自知修道不夠深,必須用自己的鮮血浸泡一尖刀,使刀吸收自己的精華,想借助凡人的力量去殺死老龜,為民除害,但天機又不可泄漏。它告訴老財主第一個浪頭投刀是因為在六月初一這天與老龜大戰(zhàn)時,自己借故在后,讓老龜在前。但是,因為老財主不知天機,回屋取擋雨之衣錯過了時辰而誤殺了黑鯉魚仙。
傳說,黑鯉魚仙死后陰魂不散,上告天庭。玉帝被黑鯉魚的行為所感動,派觀音菩薩下界降伏了老龜。人們?yōu)楦屑ず邗庺~仙的義舉,而把這個地方取名“黑鯉河”。后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黑鯉河”為“黑里河”。黑里河之源也就是當(dāng)年黑鯉魚仙所居的水潭。
康熙獵二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康熙以“巡狩沿邊內(nèi)外”之名,二度巡游黑里河,出達??Σ箭R爾口(今平泉縣境南大吉口),剛進入喀喇沁旗右翼旗境,喀喇沁、科爾沁各蒙古旗王爺們率其屬下迎接。當(dāng)進入黑里河川境內(nèi)時,康熙就親自射殺一虎,當(dāng)晚便駐蹕和爾和(黑里河)。
第二天,又從黑里河出發(fā)繼續(xù)前行,在十五那天傍晚,軍士們支帳夜宿。忽聽聞前山的馬群受驚,四散狂奔,有人傳言說山前來了猛虎。第二天清晨,巡夜的軍卒來報告說:“昨夜?fàn)I帳附近來了只老虎,咬傷了一匹黑馬,老虎將馬拖至前山林下,已吃了少半,這只老虎還在山里?!笨滴趼犅?,馬上率眾帶上弓箭齊奔前山,找到猛虎團團圍住,康熙一箭射去,正中猛虎胸部,洞穿肺腑,猛虎當(dāng)場斃命。各蒙古王爺齊呼:為民除害,實乃萬民之福。圣上真乃神武之君!
油松種子園
自黑里河源頭始,沿著河水一路下行,忽見,郁郁蔥蔥的樺、楊、柞樹和不知名的花草將一條溝遮得嚴嚴實實。只有潺潺的水聲、清脆的蛙鳴和幾段布滿綠苔的枯木在告訴我們:大壩溝到了。七十年代初的一天,一伙青年開進這里,以荒山為家,與野獸作伴,創(chuàng)建了油松種子園。
雪域大壩溝
大壩溝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宜人,1973年,大壩溝種子園建立,隸屬黑里河林場。這里的氣候、土壤適合油松良種的生長發(fā)育。1982年,國家林業(yè)部認為這個良種基地有發(fā)展前途,便把它定為林業(yè)部、內(nèi)蒙古林業(yè)廳、市、縣林業(yè)局、黑里河林場五級聯(lián)營的股級生產(chǎn)單位,主要為華北地區(qū)培育油松、落葉松良種。
國內(nèi)北方面積最大的天然油松林
種子園工人們的汗水和青春換來累累碩果,這里的油松種子每年向華北地區(qū)提供優(yōu)良品種,因質(zhì)量好,供不應(yīng)求。遼寧林科院的華工程師和撫順市哈達林場的技術(shù)人員說:“大壩溝種子園的油松皮薄、針葉長、生長速度快、抗病蟲害,很喜歡大壩溝的種子?!?/p>
黑里河保護區(qū)
久居城市的人很難抵御黑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魅力,這里是遠離噪音的靜謐之土,是欣賞和感受天籟之音的絕佳之地。 黑里河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寧城縣西部,保護區(qū)地跨西泉鄉(xiāng)、黑里河鎮(zhèn)和黑里河林場,總面積27638公頃。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達77.2%。
保護區(qū)始建于1996年,1999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絡(luò),2003年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一個以天然油松林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自然保護區(qū)。這里的油松林是中國面積最大、長勢最好的天然油松林,已成為我國天然油松重要的種源繁育基地。這里的植物近千種,因其多樣性特征,被林業(yè)專家譽為“塞外西雙版納”。
保護區(qū)內(nèi)有天然油松林4667公頃,有以大面積天然油松林為代表的暖溫型針闊葉混交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與建設(shè),黑里河林區(qū)已成為知名的旅游勝地。景區(qū)內(nèi)藏龍谷、蓮花山、道須溝、杜鵑山等旅游景點,各具特色,美不勝收。
這里山高林密,林下苔蘚等涵養(yǎng)水源植物和枯枝落葉層豐富,水源涵養(yǎng)作用極強,是西遼河的重要源頭之一。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山峰被茂密的溫帶植被所覆蓋,茫茫林海也吸引了無數(shù)小動物在此棲息。望著滿山的原生態(tài)森林,鳥兒清脆的鳴啼會讓你忘記自己來自充斥了鋼筋混凝土的繁華都市。
黑里河漂流
黑里河漂流位于黑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地區(qū),地處赤峰市寧城縣黑里河鎮(zhèn)。黑里河漂流區(qū),位于黑里河中段,漂流河段上至黑里河鎮(zhèn)大營子村豬頭山,下至西泉村烏梁蘇村,全長20公里。漂流區(qū)兩側(cè),高山峽谷雄偉壯觀,河段水流湍急,清澈透底。在峽谷中穿石繞壁,溪水跌宕流湍其中,溪水奇石星布成趣,河水落差近百米,大小落差30多處,兩岸各種鮮花爭奇斗艷,沿岸楊柳婆娑起舞。
來這里漂流因水路九曲連環(huán),時而急流激蕩,時而緩流輕越,刺激逍遙盡享。盡情漂游在滔滔大河,不僅盡享自然美景,又感悟上帝造物之偉大。 一覽塞外水鄉(xiāng)之美景,享受到人生的無盡快樂。是赤峰地區(qū)絕無僅有的自然享受。從而被譽為“塞北第一漂”。
整個黑里河川風(fēng)光秀麗,資源豐富,有多處名勝古跡,這里林木茂盛,樹種繁多,盛產(chǎn)木材和線麻,是花草的世界,是飛禽走獸的天然樂園。黑里河不但滋潤了塞北這方英俊秀美的山川地貌,而且以她那博大的母愛哺育了商、山戎、東胡、烏桓、鮮卑、庫莫奚、契丹、蒙、漢、滿等民族,譜寫了塞外大地上光輝燦爛的歷史篇章。
黑里河的山川,美麗富饒;黑里河的風(fēng)光,令人陶醉。這便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黑里河——“霍爾霍克”。
參考資料:《寧城縣文史資料》《寧城山水游記》《老哈河紀行》
作者:風(fēng)瞬作者團—小柒
本文為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須經(jīng)作者授權(quán)
Hash:5796648c670725122b9444c0de31747fad003706
聲明:此文由 風(fēng)瞬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