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唯一一座“袖珍”古城
廣東自古便是海防重地,歷朝歷代在漫長的海岸線上構筑了許許多多的古城要塞,以防御外敵和海盜的入侵。在汕頭市區(qū)內就隱藏著一座號稱全國最袖珍的古城——達濠古城。
中國的萬里長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長城因其“大”而聞名于世,而達濠古城則因其“小”而為人熟知。達濠古城位于廣東汕頭市濠江區(qū),古城始建于1717年(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于2010年列入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作為達濠島上重要的歷史遺跡,達濠城見證了這個濱海島嶼在明清時期社會秩序的變遷和轉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其面積用一般丈量區(qū)域面積的度量單位來表述,真是天見可憐,只有0.014平方公里,大約只有一個半球場大,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好的袖珍古城。進去兩分鐘就能逛完。
達濠,古稱招收都。是當時的政治、軍事、經濟管理中心。古時的達濠地區(qū)山多田少,當地民眾多以漁鹽為主業(yè),史載“田三漁鹽七”,指的就是當時的生產布局。清康熙年間,兩廣總督楊琳上奏朝廷,請準在達濠沿海一帶構筑城墻,用以防御明朝余黨和海盜的騷擾。
相比于其他地區(qū)的海防古城,這座古城的確太過“袖珍”,當時的政府為什么會把古城建成這個樣子呢?據說當時的地方官許穎覺得,在此地建城廓,一不方便靠潮汐勞作的漁民出入;二來以漁鹽為業(yè)的居民,生活極其貧困,溫飽且難,更無財產遭劫之慮,大興土木搞城建工程,實在是勞民傷財。而且此時清朝已經收復臺灣但不筑城又恐難以向上司交代。于是,許穎想出了一個應對的辦法,建成了招收城,并根據達濠魚島附近的環(huán)境,修建了一條大約20多里的長堤,使當地居民免受了潮水之災。
達濠古城呈長方形,城墻頂還設有城堞,城墻下半部用石塊壘砌,上半部用碎貝殼灰、粗砂和黏土夯筑。城設東、西二城門,東門稱“達善門”, 西門叫“西濠門”,為高3米、寬4.5米、厚4.3米的石拱門。原來城門上筑有城樓,向外是布滿槍眼的高墻,對內是重檐三開間大廳,現已無存。
城的四個角都筑有瞭望平臺,其中東南角平臺最大,面積達200多平方米,均無存。從東門到西門有一條長約100米、寬3米的小路相通,就是小城唯一的街道。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別看達濠古城面積不足1平方公里,但城內遺存的古建筑遺址卻十分眾多,沿著唯一的街道,漫步在古城內,看著城中一棟又一棟古建筑展現在眼前,像是在訴說它古老傳奇的故事。
古時,城西設有“水師左營守備府”,相當于團一級的軍事指揮部;東面設“招寧司巡檢署”,即現在的公安局;城北則設“招收鹽場”,相當于現在鹽務局,東西北三個機構形成品字形布局。民國期間,“招寧司巡檢署”改為“達濠警察所”。1918年后,又建群英、盛德兩小學于城內,城中有居民幾十戶,多是前清來濠小官吏后裔。1939年,日軍侵占達濠,將城內居民盡數逐出城外,并拆毀了民房,使其成為一座空城。
現在達濠古城雖然已經成了一座空城,但卻因為保存完好,知道的游客尚少,倒也別有一番清凈的滋味。城外有條小街橫貫,街上還居住著一些人家,來到這里,可以聽聽當地人講述達濠悠久的故事。在古城不遠處,有座漁港,這里是周邊居民散步休閑的好地方。當然,這么小的古城也是不收費的,如果順路經過,不妨參觀一番,感受這座古城的古老文化魅力。
文章來源:潮汕說
Hash:4d297d5babab4292c3e7de603a83afc16f3c4681
聲明:此文由 半山人文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