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黑山之歷史遺存篇|蛇盤山、天龍寺、多寶塔 及摩崖造像

蛇盤山,又稱芳山、荒山、它山,當?shù)厝艘卜Q其為東大山,海拔302米,位于芳山鎮(zhèn)境內(nèi),山門“蛇盤山旅游區(qū)”六個大字,是我國著名國畫大師張仃老先生為家鄉(xiāng)所題。蛇盤山屬醫(yī)巫閭山的余脈,奇峰高聳,層巒疊嶂,陡峭險峻,是一處十分難得的自然景觀。

蛇盤山佛教寺廟天龍寺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清道光年間重新修繕時更名為“雙泉寺”,解放初期被毀,本世紀初重建,沿用“天龍寺”。復建后的天龍寺有正殿5間,東西配殿6間,硬木式小木架結(jié)構(gòu),寺門有匾額書“大雄寶殿”四個金字,門柱上有對聯(lián):“有緣可達三寶地,無緣難入大乘門”。大殿之東西兩側(cè)有鐘鼓二樓,畫棟雕墚,金碧輝煌,尤其大殿中的壁畫,山水人物,盡顯其妙。

在蛇盤山的頂峰上有一處四角亭的遺址。長10米,寬6米,現(xiàn)在這里還能看到有四個柱洞及一些殘斷的磚瓦,早年還發(fā)現(xiàn)了一塊刻有“遏云亭”三個字的匾石。

多寶塔及摩崖造像都集中在蛇盤山中部的陽坡上,多寶塔南山腰一處明顯位置,東北西三面環(huán)山,南面開闊;摩崖造像在塔的東側(cè)山坡上。

多寶塔為白色花崗巖建造,為典型的藏傳佛教覆缽式寶塔,由塔座、覆缽、塔剎組成。塔基為六面束腰須彌座,每邊長1.86米,高2米。座上用四級條石逐漸收攏,上接高約3米的覆缽。龕上陽刻“多寶塔”三個字,覆缽上為十三層相輪逐收砌至塔頂。塔頂上安裝有三叉戟形狀的鐵質(zhì)塔剎。塔體通高12米,現(xiàn)保存完好。

在多寶塔西北約20米處有一組摩崖造像及石刻,均刊造于陡直的峭壁上,刻于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分別雕的是“菩提達摩”和“觀世音菩薩”,兩尊造像中間的石崖上有一豎聯(lián)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為隸書陰刻,書法頗有功底,刻工也較為認真,所刻筆畫深平有力,筆鋒不阿,題款為“大清同治丁卯年六月邑庠生李標九董沐敦書、石工張自發(fā)刻”。

在多寶塔稍南坡下20米一處崖壁上,人工開鑿了一個高1.55米,東西寬3米的壁面,其上陽刻有“靈兮泰岱”四個楷書大字,每字高0.8米,寬0.4米。提款為“大清道光二十二年賈兆和施工刊造”。

多寶塔及摩崖造像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為發(fā)展黑山旅游產(chǎn)業(yè)提供了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人文景觀。2008年6月,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史濟坤 朗讀|喬 玲

編輯|王大志

Hash:392b9a89de2d40c6d1d9ef18f414cdc481230504

聲明:此文由 黑山宣傳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