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這座古漁村始祖為自己建了6座疑冢,至今無人知哪座才是真墓

簕山古漁村的始祖李火德絕對沒有想到,300多年后,他的后代不僅依靠漁業(yè)養(yǎng)活了自己,還靠著旅游業(yè)發(fā)了家致了富------每日至少5000名游客涌入,每家每戶每月至少4-5千的收入。

簕山古漁村位于廣西防城港,整個村子82戶300口人家,村子里大部分都為李姓人,還有一些后來搬遷到島上的夏姓人。李姓人的祖先原為甘肅隴西人,后又搬遷至福建、輾轉(zhuǎn)于廣東,于明末清初的時候來到了這里,至今已繁衍了17代人。

李姓后人對始祖李火德充滿了敬佩之情,他們的老祖先選定的位置讓他們世世代代豐衣足食,雖然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卻從未為溫飽煩惱過。簕山古漁村從高空俯瞰像一只螃蟹,螃蟹張著大鉗子,把四面八方的食物聚攏到嘴邊,擁有天生的聚財之氣。古漁村的面前就是大海,這里的每一位村民都是天生的漁民,靠著大海吃著大海,他們擁有防城港產(chǎn)量最大、面積最大的沙蟲灘涂,這種被稱為海灘香腸的沙蟲是廣西幾乎每一家大排檔所必有的一道海鮮菜品?,F(xiàn)在又有了旅游業(yè),村民開了43間客棧,擁有600多個床位,餐飲店若干,收入又多了一份,旺財,便成了理所當然的。

離古漁村不遠處的大海,曾有一座美麗的六墩島,島上種植著大樹和供人們吃喝的糧食、淡水,后來因為70年代無節(jié)制砍伐,小島逐漸被海水浸噬,綠洲永遠消失在了大海深處。每每提起這件事,李姓后人依然感覺到很可惜,因此,他們格外珍惜現(xiàn)在的村子,遵循老祖宗的遺訓:保護好古村,保護好祠堂,保護好古屋。來到古漁村的每一位游客,都會走進他們的祠堂,走進他們的古屋,去探聽他們的故事。

初聽到簕山的名字,對“簕”字感覺很陌生。防城港曾經(jīng)隸屬于廣東,這里的人一般講客家話和廣東話,因為山上生長有一種“藤狀、帶刺、像草”的植物,廣東話把這種植物讀為“l(fā)e ge”,這就是“簕”字的本意,但這種讀法無法用文字表達,便把生長有這種植物的地方稱為簕山,漁村便被叫為簕山古漁村。

李姓人始終認為簕山古漁村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是從一世祖李火德開始的,李火德被他們稱為火德工,擁有其他李姓古人所沒有企及的智慧和個性,不僅創(chuàng)造了這座像螃蟹的聚財?shù)拇遄樱瑸榱穗[藏自己的財富,還在李姓人的祖墳留下了六座疑冢,至今依然無人知道哪一座才是他真正的墳?zāi)埂?/p>

簕山古漁村有兩座保存完好的祠堂,其中一座為豪華無比的四進門,為石頭和青磚建成的瓦房,距今有330多年的歷史,為簕山古漁村始祖李火德兒子李常熙所建。祠堂的大門一側(cè)留有一條細細的縫隙,據(jù)說是為了從門內(nèi)窺探到來人的樣貌所打造,充滿了智慧的結(jié)晶。祠堂雖然歷經(jīng)風雨300多年,但其堅固的建筑材料和后人用心的保護,讓它得以保存至今。

從祠堂和漁村的每家每戶之間都連有窄窄的巷道,一戶可通往全村各戶,交通可謂四通八達,這種巷道之所以修建得很窄,幾乎僅容一個人通過,主要也是為了防止海盜。雖然現(xiàn)在祠堂依然祭祀著祖先的牌位,但古屋卻很少住人。人們條件好了,建了更漂亮的房子,便搬到了更漂亮的房子里面,村里的那些棵千年古榕樹見證了村子十幾代人的榮辱與共。

大海雖然離村子近,但海灘卻很干凈,村民在海灘建了觀景樓臺,還建了觀海長廊,他們不僅自己在大海的灘涂上挖沙蟲耙海螺,還帶領(lǐng)著游客去體驗出海捕魚,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簕山古漁村的李姓人吃著海鮮說著廣東話或客家話,70%的村民以漁民的身份又額外增加了旅游主的身份,這一輩的人們正在為旅游業(yè)和漁業(yè)干得熱火朝天。我在祠堂旁邊的屋子遇到一位98歲的老奶奶,她說著客家話,我說著普通話,我們誰也沒聽懂誰的語言聊了十多分鐘,就好像簕山古漁村的村民從漁民變?yōu)槊咳沼硬煌挠慰鸵粯雍翢o違和……

Hash:679303f445f1e2a59dd1c605eb82bf6db6119901

聲明:此文由 開心菜菜慢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