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珠村記

珠村者,天河著名之古村也,自宋至今,已度八百余載春秋,望族之聲,優(yōu)于羊城;己亥初冬,余曾游之。辛丑年三月十三日,余再游珠村,收獲又豐,今特擇其要者而記之。

珠村

古禺東鹿步司境,有三崗若珠,宋時鐘、潘二姓于崗下開村,以形名曰珠子村,至明時又始稱朱紫鄉(xiāng),今則簡稱珠村?;蛟唬榇逯诵赵闯雠嗣?、鐘姓源出鐘軾,而潘美又為鐘軾之岳丈,故珠村潘、鐘二族世傳為姻親,八百余載,和諧相處。余前歲始游珠村時,聞珠村二大族之故事,甚覺奇趣,謂之千古美談矣。

珠村

千古之經(jīng)綸,俾珠村以深厚之底蘊,如乞巧文化、海軍文化者,向稱于世。每歲七夕,珠村人必于其祠內擺七娘,其時張燈結彩,男婦聚合,賞巧娘之高藝,祈幸福之生活,搭美滿之橋梁。當清末時,珠村英杰應運,風云際會,如潘名江、潘文治等賢士,助香邑孫公之國民革命,既辟軍校于黃埔,而設指揮于珠村,功勛卓著;蔣中正、宋美齡、廖仲愷、何應欽、胡漢民、周恩來、鮑羅廷等,無不為珠村之過客焉。

珠村

余此游珠村,自七夕廣場、乞巧苑行至村中,先后游北帝古廟、可田潘公祠、渭南潘公書塾、念源潘公書舍、禘長鐘公祠、東溪家塾、梅隱潘公祠、恒上家塾、仁可潘公祠、潘氏宗祠、禮可潘公祠、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及村中三社,飽覽其古跡風標,感受其人文底蘊。今珠村雖為城中村,然不趨日新月異之變化,古建筑之遺留,足以撫慰人心,巷間、樹下,長者成群,愉聊歡談,亦為此間之一佳景矣。

珠村

此次珠村再游,余所得之收獲殊于前歲,有詩為證,不吐不快:“靈山開秀脈,珠水繞蒼叢。望族分支派,庶民敬太公。明堂觀巧藝,海巷感雄風。南國祥云起,至今猶不窮?!?/p>

時維辛丑年三月十四日,周業(yè)鋒恭撰于羊城。

珠村

作者:周業(yè)鋒

Hash:c44af01b6292072a5f52232eec32997d8cfff2e3

聲明:此文由 文化三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