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jīng)注 卷二十四下(北魏)酈道元

水經(jīng)注卷二十四下

又東北過廩丘縣,為濮水。

瓠河又左徑雷澤北,其澤藪在大成陽縣故城西北十余里。昔華胥履大跡處也。其陂東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漁也。澤之東南即成陽縣,故《史記》曰:武王封弟叔武于成。應(yīng)劭曰:其后乃遷于成之陽,故曰成陽也?!?a href='/dili/' target=_blank>地理志》曰;成陽有堯冢靈臺,今成陽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于城為西南,稱曰靈臺,鄉(xiāng)曰崇仁,邑號修義,皆立廟。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澤通泉,泉不耗竭,至豐魚筍,不敢采捕。前并列數(shù)碑,栝柏數(shù)株,檀馬成林,二陵南北,列馳道徑通,皆以磚砌之,尚修整。堯陵東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堯妃也。石壁階墀仍舊,南、西、北三面,長櫟聯(lián)蔭,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廟,羊虎傾低,破碎略盡,于城為西南,在靈臺之東北。按郭緣生《述征記》,自漢迄晉二千石及丞尉,多刊石,述敘堯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載,記于堯妃祠。見漢建寧五年五月,成陽令管遵所立碑,文云:堯陵北,仲山甫墓南,二冢間有伍員祠。晉大安中立一碑,是永興中建,今碑祠并無處所。又言堯陵在城南九里,中山夫人祠在城南二里,東南六里堯母慶都冢,堯陵北二里,有仲山甫墓??嫉仳?yàn)狀,咸為疏僻,蓋聞疑書疑耳。雷澤西南十許里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杰峙,謂之歷山。山北有小阜,南屬迤澤之東北,有陶墟,緣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聯(lián)屬,濱帶瓠河也。鄭玄曰:歷山在河?xùn)|,今有舜井。皇甫謐或言,今濟(jì)陰歷山是也。與雷澤相比,余謂鄭玄之言為然。故揚(yáng)雄《河水賦》曰:登歷觀而遙望兮,聊浮游于河之巖。今雷首山西枕大河,校之圖緯,于事為允。士安又云:定陶西南陶丘,舜所陶處也。不言在此,緣生為失。瓠河之北,即廩丘縣也。王隱《晉書地道記》曰,廩丘者,春秋之所謂齊邑矣,實(shí)表東海者也?!吨駮o(jì)年》,晉烈公十一年,田悼子卒,田布?xì)⑵浯蠓蚬珜O孫,公孫會以廩丘叛于趙。田布圍廩丘,翟角、趙孔屑韓師救廩丘,及田布戰(zhàn)干龍澤,田師敗通是也。瓠河與濮水俱東流,《經(jīng)》所謂過廩丘,為濮水者也??h南瓠北,有羊角城,《春秋傳》曰:烏余取衛(wèi)羊角,遂襲我高魚,有大雨,自竇入,介于其庫。登其城,克而取之者也。京相璠曰:衛(wèi)邑也。今東郡廩丘縣南,有羊角城。高魚魯邑也,今廩丘東北,有故高魚城。俗謂之交魚城,謂羊角為角逐城,皆非也。瓠河又徑陽晉城南?!妒酚洝?,蘇秦說齊曰:過衛(wèi)陽晉之道,徑于亢父之險者也。今陽晉城在廩丘城東南十余里,與都關(guān)為左右也。張儀曰:秦下甲攻衛(wèi)陽晉,大關(guān)天下之匈。徐廣《史記音義》云:關(guān)一作開,東之亢父,則其道矣。瓠河之北,又有郕都城。《春秋》? ??公五年,郕侵衛(wèi)。京相璠曰:東郡廩丘縣南三十里,故郕都故城。褚先生曰:漢封金安上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城谷者也。瓠河又東,徑黎縣故城南,王莽改曰黎治矣。盂康曰:今黎陽也。薛瓚言:按黎陽在魏郡,非黎縣也。世謂黎侯城,昔黎侯寓于衛(wèi),《詩》所謂胡為乎泥中。毛云:泥中,邑名,疑此城也。土地污下,城居小阜,魏濮陽郡治也。瓠河又東,徑底縣故城南。《地理志》:濟(jì)陰之屬縣也。褚先生曰:漢武帝封金日待為侯國,王莽之萬歲矣,世猶謂之為萬歲亭也。瓠河又東徑鄆城南。《春秋左傳》成公十六年,公自沙隨還,待于鄆。京相璠曰:《公羊》作運(yùn)字,今東郡廩丘縣東八十里,有故運(yùn)城,即此城也。

又北過東郡范縣東北,為濟(jì)渠,與將渠合。

瓠河自運(yùn)城東北徑范縣,與濟(jì)濮枝渠合,故渠上承濟(jì)瀆于乘氏縣,北徑范縣,左納瓠瀆,故《經(jīng)》有濟(jì)渠之稱。又北,與將渠合,渠受河于范縣西北,東南徑秦亭南。杜預(yù)《釋地》曰:東平范縣西北,有秦亭者也。又東南徑范縣故城南,王莽更名建睦也。漢興平中,靳允為范令,曹太祖東征陶謙于徐州,張邈迎呂布,郡縣響應(yīng)。程昱說允曰:君必固范,我守東阿,田單之功可立。即斯邑也。將渠又東會濟(jì)渠,自下邀謂之將渠,北徑范城東,俗又謂之趙溝,非也。

又東北過東阿縣東,瓠河故瀆,又東北,左合將渠枝瀆。枝瀆上承將渠于范縣,東北徑范縣北,又東北徑東阿城南,而東入瓠河故瀆,又北徑東阿縣故城東。《春秋經(jīng)》書:冬,及齊侯盟于柯。

《左傳》曰:冬盟于柯,始及齊平。杜預(yù)曰:東阿即柯邑也。按《國語》,曹沫挾匕首劫齊桓公返,遂邑于此矣。

又東北過臨邑縣西,又東北過在平縣東,為鄧?yán)锴?/p>

自宣防已下,將渠已上,無復(fù)有水,將渠下水首受河,自北為鄧?yán)锴?/p>

又東北過祝阿縣,為濟(jì)渠。

河水自四瀆口出為濟(jì)水,濟(jì)水二瀆合而東注于祝阿也。又東北至梁鄒縣西,分為二。

脈水尋梁鄒,濟(jì)無二流,蓋《經(jīng)》之誤。

其東北者為濟(jì)河,其東者為時水,又東北至濟(jì)西,濟(jì)河?xùn)|北入于海,時水東至臨淄縣西,屈南過太山華縣東,又南至費(fèi)縣,東人于沂。

時,即耏水也,音而?!洞呵铩废骞?,齊晉盟于耏者也。京相璠曰:今臨淄,惟有水西北入濟(jì),即《地理志》之如水矣。耏、如聲相似,然則水即耏水也。蓋以與時合,得通稱矣。時水自西安城西南,分為二水,枝津別出,西流,德會水注之。水出昌國縣黃山西,北流徑昌國縣故城南。昔樂毅攻齊有功,燕昭王以是縣封之,為昌國君。德會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水出縣南黃阜,北流徑城西北入德會,又西北,世謂之滄浪溝,又北流注時水。《地理志》曰:德會水出昌國西北,至西安人如是也。時水又西,徑東高苑城中而西注也。俗人遏令側(cè)城南注,又屈徑其城南?!妒酚洝罚瑵h文帝十五年,分齊為膠西王國,都高苑。徐廣《音義》曰:樂安有高苑城,故俗謂之東高苑也。其水又北注故瀆,又西,蓋野溝水注之,源導(dǎo)延鄉(xiāng)城東北,平地出泉。西北徑延鄉(xiāng)城北?!兜乩碇尽罚呵С擞醒余l(xiāng)縣,世人謂故城為從城,延、從字相似,讀隨字改,所未詳也。西北流,世謂之蓋野溝,又西北流,徑高苑縣北,注時水。時水又西徑西高苑縣故城南。漢高帝六年,封丙倩為侯國,王莽之常鄉(xiāng)也。其水側(cè)城西注。京相璠曰:今樂安博昌縣南界,有時水西通濟(jì)。其源上出盤陽,北至高苑,下有死時,中無水。杜預(yù)亦云:時水于樂安枝流,旱則竭涸,為春秋之干時也?!蹲髠鳌非f公九年,齊魯戰(zhàn)地,魯師敗處也。時水西北至梁鄒城,入于濟(jì)。非濟(jì)入時,蓋時來注濟(jì),若濟(jì)分東流,明不得以時為名。尋時,濟(jì)更無別流,南延華費(fèi)之所,斯為謬矣。

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其縣南。

萊蕪縣在齊城西南原山,又在縣西南六十許里?!兜乩碇尽罚胨c淄水俱出原山西南入濟(jì),故不得過其縣南也?!稄恼饔洝吩唬恒胨隹h西南流。又言:自入萊蕪谷,夾路連山百數(shù)里,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蒙,崖壁相望,或傾岑阻徑,或回巖絕谷,清風(fēng)鸤條,山壑俱響,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懼,危蹊斷徑,過懸度之艱。未出谷十余里,有別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數(shù)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余,高九尺許,廣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處,薪爨煙墨,猶存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出谷有平丘,面山傍水,土人悉以種麥,云此丘不宜殖稷黍而宜麥,齊人相承以殖之,意謂麥丘所棲愚公谷也。何其深沉幽翳,可以托業(yè)抬生如此也。余時徑此,為之躊躕,為之屢眷矣。余按麥丘愚公在齊川谷猶傳其名,不在魯,蓋志者之謬耳。汶水又西南徑贏縣故城南。《春秋左傳》桓公三年,公會齊侯于贏,成婚于齊也。

又西南過奉高縣北。

奉高縣,漢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之祀,泰山郡治也??h北有吳季札子墓,在汶水南曲中。季札之聘上國也,喪子于贏博之間,即此處也?!稄恼饔洝吩唬黑A縣西六十里,有季札兒冢,冢圓,其高可隱也。前有石銘一所,漢末奉高令所立,無所述敘,標(biāo)志而已。自昔恒蠲民戶灑掃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遺矣,惟故跌存焉。

屈從縣西南流,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a href='/huainan/' target=_blank>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高誘曰:山名也,或斯阜矣。牟縣故城在東北,古牟國也,春秋時,牟人朝魯,故應(yīng)劭曰:魯附庸也。俗謂是水為牟汶也。又西南徑奉高縣故城西,西南流注于墳。墳水又南,右合北汶水。水出分水溪,源與中川分水,東南流,徑泰山東,右合天門下溪水:”水出泰山天門下谷,東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竅存焉,蓋古設(shè)舍所跨處也。馬第伯書云:光武封泰山,第伯從登,山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極望無不睹。其為高也,如視浮云,其峻也,石壁窅,如無道徑,遙望其人,或?yàn)?a href='/baishi/' target=_blank>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過,乃知是人,仰視巖石松樹,郁郁蒼蒼,如在云中,俯視溪谷,碌碌不可見丈尺。直上七里天門,仰視天門,如從穴中視天矣。應(yīng)劭《漢官儀》云:泰山東南山頂,名曰日觀。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許,故以名焉。其水自溪而東,浚波莊壑,東南流,徑龜陰之田。龜山在博縣北十五里,昔夫子傷政道之陵遲,望山而懷操,故《琴操》有《龜山操》焉。山北即龜陰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龜陰之田是也。又合環(huán)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歷中下兩廟間?!稄恼饔洝吩唬禾┥接邢轮猩先龔R,墻閉嚴(yán)整,廟中柏樹夾兩階,大二十余圍,蓋漢武所植也。赤眉嘗斫一樹,見血而止,今斧創(chuàng)猶存。門閣三重,樓榭四所,三層壇一所,高丈余,廣八尺。樹前在大井,極香冷,異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U?,而水旱不減。庫中有漢時故樂器及神車木偶,皆靡密巧麗。又有石虎。建武十三年,永貴侯張余上金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中廟去下廟五里,屋宇又崇麗于下廟,廟東西夾澗。上廟在山頂,即封禪處也。其水又屈而東流,又東南徑明堂下。漢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降坐明堂于山之東北阯。武帝以古處險狹而不顯也,欲治明堂于奉高傍,而未曉其制。濟(jì)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之,通水,圜宮垣為復(fù)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名曰昆侖。天子從之入,以拜把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于汶上,如帶圖也。古引水為辟雍處,基瀆存焉。世謂此水為石汶?!?a href='/shanhaijing/' target=_blank>山海經(jīng)》曰:環(huán)水出泰山,東流莊于汶。即此水也。環(huán)水又左入于汶水。汶水?dāng)?shù)川合注,又西南流徑徂徠山西。山多松柏,《詩》所謂徂徠之松也?!稄V雅》曰:道梓松也。《抱樸子》稱《玉策記》曰:千歲之松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犬,或如人,皆壽萬歲。又稱天陵有偃蓋之松也,所謂樓松也,《魯連子》曰:松樅高十仞而無枝,非憂正室之無柱也?!稜栄拧吩唬核扇~柏身曰樅。《鄒山記》曰:徂徠山在梁甫、奉高、博三縣界,猶有美松,亦曰尤徠之山也。赤眉渠師樊崇所保也,故崇自號尤徠三老矣。山東有巢父廟,山高十里。山下有陂水,方百 許步,三道流注,一水東北沿溪而下,屈徑縣南,西北流,人于汶。一水北流,歷澗,西流入于汶。一水南流,徑陽關(guān)亭南?!洞呵铩废骞吣辏骊凹v自陽關(guān)者也。又西流入于汶水也。

過博縣西北。

汶水南徑博縣故城東。《春秋》哀公十一年,會吳伐齊取博者也。灌嬰破田橫于城下。屈從其城南西流,不在西北也。汶水又西南徑龍鄉(xiāng)故城南?!洞呵铩烦晒?,齊侯圍龍,龍囚頃公嬖人盧蒲就魁,殺而膊諸城上,齊侯親鼓取龍者也。漢高帝八年,封謁者陳署為侯國。汶水又西南徑亭亭山東,黃帝所禪也,山有神廟。水上有石門,舊分水下溉處也。汶水又西南徑陽關(guān)故城西。本鉅平縣之陽關(guān)亭矣。陽虎據(jù)之以叛,伐之,虎焚萊門而奔齊者也。汶水又南,左會淄水,水出泰山梁父縣東,西南流,徑菟裘城北?!洞呵铩冯[公十一年營之,公謂羽父曰:吾將歸老焉。故《郡369國志》曰:梁父有菟裘聚。淄水又徑梁父縣故城南,縣北有梁父山?!堕_山圖》曰: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王者封泰山,禪梁父,故縣取名焉。淄水又西南徑柴縣故城北?!兜乩碇尽罚禾┥街畬倏h也。世謂之柴汶矣。淄水又徑郕縣北。漢高帝六年,封董渫為侯國?!洞呵铩?,齊師圍郕,郕人伐齊,飲馬于斯水也。昔孔子行于郕之野,遇榮啟期于是,衣鹿裘,被發(fā)琴歌三樂之歡,夫子善其能寬矣。淄水又西徑陽關(guān)城南,西流注于汶水。汶水又南徑矩平縣故城東,而西南流。城東有魯?shù)?,《詩》所謂魯?shù)烙惺?,齊子由歸者也。今汶上夾水有文姜臺。汶水又西南流,《詩》云汶水滔滔矣?!痘茨献印吩唬邯C渡汶則死,天地之性,倚伏難尋,固不可以情理窮也。汶水又西南徑魯國汶陽縣北,王莽之汶亭也。縣北有曲水亭,《春秋》桓公十二年,《經(jīng)》書:公會杞侯、莒子盟于曲池。《左傳》曰:平杞,莒也。故杜預(yù)曰:魯國汶陽縣北有曲水亭。漢章帝元和二年,東巡泰山,立行宮于汶陽,執(zhí)金吾耿恭屯于汶上,城門基塹存焉,世謂之闕陵城也。汶水又西徑汶陽縣故城北而西注。

又西南過蛇丘縣南,汶水又西,洸水注焉。又西徑蛇丘縣南,縣有鑄鄉(xiāng)城?!洞呵镒髠鳌沸迦⒂阼T。杜預(yù)曰:濟(jì)北,蛇丘縣所治鑄鄉(xiāng)城者也。

又西南過剛縣北,《地理志》:剛,故闡也,王莽更之曰柔。應(yīng)劭曰:《春秋經(jīng)》書:齊人取讙及闡。今闡亭是也。杜預(yù)《春秋釋地》曰:闡在剛縣北,剛城東有一小亭,今剛縣治,俗人又謂之闡亭。京相璠曰:剛縣西四十里有闡亭。未知孰是。汶水又西,蛇水注之。水出縣東北泰山,西南流,徑汶陽之田。齊所侵也。自汶之北,平暢極目,僖公以賜季友。蛇水又西南徑鑄城西,《左傳》所謂蛇淵囿也。故京相璠曰:今濟(jì)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魯囿也。俗謂之濁須水,非矣。蛇水又西南徑夏暉城南。《經(jīng)》書:公會齊侯于下讙是也。今俗謂之夏暉城。蓋《春秋左傳》桓公三年,公子翚如齊,齊侯送姜氏于下讙,非禮也。世有夏暉之名矣。蛇水又西南入汶。汶水又西,溝水注之,水出東北馬山,西南流,徑棘亭南。《春秋》成公三年《經(jīng)》書: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蹲髠鳌吩唬喝°腙栔?,棘不服,圍之。南去汶水八十里。又西南徑遂城東?!兜乩碇尽吩唬荷咔?,遂鄉(xiāng),故遂國也。《春秋》莊公十三年,齊滅遂而戍之者也。京相璠曰:遂在蛇丘東北十里,杜預(yù)亦以為然。然縣東北無城以擬之,今城在蛇丘西北,蓋杜預(yù)傳疑之非也。又西徑下讙城西而入汶水。汶水又西徑春亭北。考古無春名,惟平陸縣崇陽亭,然是亭東去剛城四十里,推璠所《注》則符,并所未詳也。

又西南過東平章縣南,《地理志》曰:東平國,故梁也。景帝中六年,別為濟(jì)東國。武帝元鼎元年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為東平國,王莽之有鹽也。章縣按《世本》,任姓之國也,齊人降章者也,故城在無鹽縣東北五十里。汶水又西南,有泌水注之,水出肥成縣東北原,西南流,徑肥成縣故城南。樂正子春謂其弟子曰:子適齊過肥,肥有君子焉。左徑句窳亭北。章帝元和二年,鳳凰集肥成句窳亭,復(fù)其租而巡泰山,即是亭也。泌水又西南徑富成縣故城西,王莽之成富也。其水又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南徑桃鄉(xiāng)縣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世以此為鄣城,非,蓋因巨新之故目耳。

又西南過無鹽縣南,又西南過壽張縣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濟(jì)。

汶水自桃鄉(xiāng)四分,當(dāng)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其左二水雙流,西南至無鹽縣之郈鄉(xiāng)城南。郈,昭伯之故邑也,禍起斗雞矣?!洞呵镒髠鳌范ü辏鍖O氏墮?quán)C,今其城無南面。汶水又西南徑東平陸縣故城北。應(yīng)劭曰:古厥國也,今有厥亭。汶水又西徑危山南,世謂之龍山也?!稘h書。宣元六王傳》曰:哀帝時,無鹽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馳道狀,又瓠山石轉(zhuǎn)立。晉灼曰:《漢注》作報山。山脅石一枚,轉(zhuǎn)側(cè)起立,高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廣四尺,東平王云及后謁曰:漢世石立,宣帝起之表也。自之石所祭,治石象報山立石,束倍草,并祠之。建平三年,息夫躬告之,王自殺,后謁棄市,國除。汶水又西合為一水,西南入茂都淀。淀,陂水之異名也。淀水西南出,謂之巨野溝。又西南徑致密城南。《郡國志》曰:須昌縣有致密城,古中都也,即夫子所宰之邑矣,制養(yǎng)生送死之節(jié),長幼男女之禮,路不拾遺,器不雕偽矣。巨野溝又西南入桓公河,北水西出淀,謂之巨良水,西南徑致密城北,西南流注洪瀆。次一汶,西徑郈亭北.又西至壽張故城東,潴為澤渚。初平三年,曹公擊黃巾于壽張東,鮑信戰(zhàn)死于此。其右一汶,西流徑無鹽縣之故城南,舊宿國也。齊宣后之故邑,所謂無鹽丑女也。漢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陽共王子劉慶為東平侯,即此邑也。王莽更名之曰有鹽亭。汶水又西徑郈鄉(xiāng)城南?!兜乩碇尽匪^無鹽有郈鄉(xiāng)者也。汶水西南流,徑壽張縣故城北?!洞呵铩分伎h也??h有壽聚,漢曰壽良。應(yīng)劭曰:世祖叔父名良,故光武改曰壽張也。建武十二年,世祖封樊宏為侯國。汶水又西南,長直溝水注之。水出須昌城東北谷陽山,南徑須昌城東,又南,漆溝水注焉。水出無鹽城東北五里阜山下,西徑無鹽縣故城北。水側(cè)有東平憲王倉冢,碑闕存焉。元和二年,章帝幸東平,把以太牢,親拜祠坐,賜御劍于陵前。其水又西流注長直溝,溝水奇分為二:一水西徑須昌城南入濟(jì),一水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流入濟(jì),故《淮南子》曰:汶出弗其,西流合濟(jì)。高誘云: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余按誘說是,乃東汶,非《經(jīng)》所謂入濟(jì)者也,蓋其誤證耳。

譯文

註釋:

又往東北流過康丘縣,稱為璞水。

瓠河又向左流經(jīng)雷澤北邊,這個大澤在大成陽縣舊城西北十余里,就是從前華青踩著巨人足跡而受孕的地方。這一片大澤東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就是舜捕過魚的地方。大澤的東南面,就是成陽縣,因此《 史記》 說,武王把成封給他的弟弟叔武。應(yīng)劭說:他的后裔就遷到成國的南方,所以稱為成陽?!?地理志》 說:成陽有堯墓、靈臺,現(xiàn)在成陽城西面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處有堯母慶都陵,在成陽城的西南方,稱為靈臺。鄉(xiāng)叫崇仁,城名惰義,都立了廟,四周環(huán)水;水靜不流,與澤水相通,泉水從不枯竭。這一帶魚類和竹筍很豐富,但人們不敢去采捕。廟前并列著幾塊石碑,還有幾株檜樹和柏樹,檀木梓榆成林。兩座陵墓一南一北," ’有馳道相通,路面都用磚砌成,至今還平整完好。堯陵東邊,城的西邊五十余步,有堯妃中山夫人祠。石璧石階仍然如舊,南、西、北三面,高大的麻棟樹綠蔭連成一片,綿延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墓,墓西有一座石廟,石羊石虎已經(jīng)沉陷,差不多都破碎了。石廟在成陽城西南,靈臺的東北面。據(jù)郭緣生《 述征記》 記載,從漢朝到晉朝,傣祿二千石一級的官吏及承尉,大多有刻石記述,從堯即位直至永嘉三年(309 ) ,共二千七百二十一年,都記于堯妃祠,這從漢朝建寧五年(172 )五月成陽縣令管遵所立的碑文中可以看到。在堯陵北邊,仲山甫墓南邊,兩墓間有伍員祠,是晉朝太安年間(302 一303 )建立。一塊碑是永興年間(304 一305 ) 立。今天碑、祠都無處可尋了。又說:堯陵在成陽城南九里;中山夫人祠在城南二里;城東南六里是堯母慶都墓;堯陵北二里有仲山甫墓。考察這些地方的實(shí)際情況,都不對頭,上述諸說大概都是不可靠的傳聞和記述吧。雷澤西南約十里有一座小山,這是一座孤山,山峰高峻,亭亭獨(dú)立,稱為歷山。山北有一座小丘,南連雷澤東北。那里有陶墟。郭緣生說:這是舜耕種和制陶的地方。陶墟和小丘連在一起,座落在瓠河岸邊。鄭玄說:歷山在河?xùn)|,現(xiàn)在那里還有舜井?;矢χk又說:這是現(xiàn)在濟(jì)陰的歷山,與雷澤相近,我認(rèn)為鄭玄的說法是對的。因而揚(yáng)雄的《 河水賦》 說:登上歷觀縱目遠(yuǎn)望,姑且在大河崖岸漫游?,F(xiàn)在雷首山西靠大河,對照地圖,陶墟在此較為可信。士安又說:定陶西南陶丘,是舜制陶的地方。他們都不說陶墟在此地,可見緣生的說法是錯誤的。瓠河以北就是凜丘縣。王隱的《 晉書? 地道記》 說:凜丘就是《 春秋》 所說的齊邑,靠近東海?!?竹書紀(jì)年》 說:晉烈公十一年(前405 ) ,田悼子死了,田布?xì)⒘舜蠓蚬珜O孫,公孫會占據(jù)凜丘,叛齊投趙,田布于是包圍了凜丘。翟角、趙國孫屑和韓的軍隊援救凜丘,與田布的軍隊在龍澤作戰(zhàn),田軍被擊敗潰逃。瓠河與淮水都往東流,就是《 水經(jīng)》 所說的:瓠河流過凜丘稱淮水??h城以南抓河以北有羊角城。《 春秋傳》 說:烏佘攻取了衛(wèi)國的羊角城,就襲擊我國高魚,此時天下大雨,他從水道中偷偷進(jìn)來,到了倉庫旁邊,登上城頭,攻取了高魚。京相潘說:高魚是衛(wèi)邑?,F(xiàn)在東郡凜丘縣南有羊角城,高魚是魯邑。現(xiàn)在凜丘東北有舊高魚城。俗稱交魚城,稱羊角城為角逐城,這都不對。瓠河又流經(jīng)陽晉城南邊。《 史記》 載,蘇秦去游說齊國說:過了衛(wèi)國陽晉這條路,行經(jīng)? ??父的險要之地?!褪侵高@個陽晉?,F(xiàn)在陽晉城在凜丘城東南十余里,與都關(guān)左右相對。張儀說:秦出兵攻打衛(wèi)國陽晉,把天下的要道封鎖起來。徐廣《 史記音義》 說:關(guān)字也有寫作開字的,東到亢父就是那條路。瓠河之北又有成嘟城?!?春秋》 隱公五年(前7 ' 18 ) ,邱入侵衛(wèi)國。京相潘說:東郡凜丘縣南三十里有郁都舊城。褚先生說:漢時把這地方封給金安上,立為侯國,王莽時改名為城毀。抓河又往東流經(jīng)黎縣舊城南邊,王莽改名為黎治。孟康說:今天叫黎陽。薛攢說:按黎陽在魏郡,不是黎縣。人們稱為黎侯城,從前黎侯寄寓于衛(wèi)?!?詩經(jīng)》 所謂:為什么在泥中?毛亨說:泥中,是城邑名,可能就是此城。土地低洼,城建在小土丘上,是魏淮陽郡的治所。瓠河又往東流經(jīng)底縣舊城南邊,據(jù)《 地理志》 ,這是濟(jì)陰郡的屬縣。褚先生說:漢武帝將這地方封給金日禪,立為侯國,王莽改名為萬歲。人們現(xiàn)在還稱萬歲亭。瓠河又往東流經(jīng)鄲城南邊,《 春秋左傳)) :成公十六年(前575 ) ,成公從沙隨回來,逗留在鄲城。京相潘說:《 公羊傳》 寫作運(yùn)字,現(xiàn)在東郡凜丘縣東八十里有舊運(yùn)城,就是此城。

又往北流過東郡范縣東北,稱為濟(jì)渠,與將渠匯合,

瓠河從運(yùn)城開始向東北流,經(jīng)過范縣,與濟(jì)、淮支渠匯合。舊渠道上流在乘氏縣承接濟(jì)讀,往北流經(jīng)范縣,從左面接納了瓠讀,因此《 水經(jīng)》 里有濟(jì)渠的名稱。瓠河又北流,與將渠匯合。將渠上流在范縣西北引入河水,.往東南流經(jīng)秦亭南邊。杜預(yù)《 釋地》 說:東平范縣西北有個秦亭。將渠又往東南流經(jīng)范縣舊城南邊,王莽改名為建睦。漢朝興平年間(194 一195 ) ,靳允任范令,曹太祖東征,在徐州攻打陶謙,張邀去迎接呂布,郡縣都起來響應(yīng)。程星勸靳允說:您必須固守范縣,我守東阿,那么我們就可以建立像田單那樣的功業(yè)了。指的就是此城。將渠又往東流,與濟(jì)渠匯合。自此以下,渠道通稱將渠,往北流經(jīng)范城東邊,民間又稱趙溝,這是不對的。

又往東北流過東阿縣東邊,

瓠河舊道又往東北流,左邊與將渠支讀匯合,支讀上源在范縣承接將渠,往東北流經(jīng)范縣北邊,又往東北流經(jīng)東阿城南邊,然后東流注入瓠河舊道。舊河道又往北流經(jīng)東阿縣舊城東邊?!?春秋經(jīng)》 記載,冬天,和齊侯在柯會盟。《 左傳》 說:冬天,在柯會盟才與齊講和。杜預(yù)說:東阿就是柯邑。按《 國語》 ,曹沫手持匕首,要挾齊桓公,就在這里收回遂邑。

又往東北流過臨邑縣西邊,又往東北流過往平縣東邊,稱為鄧?yán)锴?/p>

從宣房以下,將渠以上不再有水。將渠以下的水,上口由河水導(dǎo)入,從此以北,稱鄧?yán)锴?/p>

又往東北流過祝阿縣,稱為濟(jì)渠。

河水從四讀口分支流出,叫濟(jì)水。濟(jì)水二讀匯合,然后東流注入祝阿縣。

又往東北流,到了梁鄒縣西邊,分為兩條:

探尋水脈,濟(jì)水并沒有兩條水流,這是《 水經(jīng)》 的錯誤。往東北流的一條是濟(jì)河,東流的是時水。濟(jì)河又往東北流到濟(jì)西,往東北注人大海。時水往東流到臨淄縣西邊轉(zhuǎn)彎,往南流過太山郡華縣東邊,又往南流到費(fèi)縣,往東注人沂水。

時水就是耐水,耐音而。《 春秋》 :襄公三年(前570 ) ,齊、晉在耐會盟。京相播說:現(xiàn)在臨淄只有嗜水,往西北注入濟(jì)水,就是《 地理志》 中的如水。嗜、如讀音相似,那么嗜水就是耐水了。嗜水和時水因相匯合,所以也都得了通稱。時水從西安城往西南流,分為兩條水,支流分出后向西流,德會水注入。德會水發(fā)源于昌國縣黃山,往西北流經(jīng)昌國縣舊城南。從前樂毅進(jìn)攻齊國,為燕昭王立了功,昭王就把此縣封給他,號為昌國君。德會水又往? 西北流,五里泉水注入。此水發(fā)源于縣南的黃阜,往北流經(jīng)城西,北注德會水。德會水又往西北流,民間稱為滄浪溝。又北流注入時水,《 地理志》 說:德會水發(fā)源于昌國西北,流到西安注入如水。時水又往西流經(jīng)東高苑城中而后繼續(xù)西流。民間堵截水道,使水沿城南流,于是又拐彎流經(jīng)城南?!?史記》 載,漢文帝十五年(前165 )從齊國劃地設(shè)置膠西王國,建都高苑。徐廣《 音義》 說:樂安有高苑城,因此俗稱東高苑。時水又往北流,注入舊河道,又往西流,蓋野溝水注入。蓋野溝水源出延鄉(xiāng)城東北,平地涌出泉水,往西北流經(jīng)延鄉(xiāng)城北邊。據(jù)《 地理志》 ,千乘有延鄉(xiāng)縣,民詢稱舊城為從城,也許因?yàn)檠?、從(徒)字形相近,讀音也隨著字而改變的緣故吧,這也不清楚。水又往西北流,世人稱為蓋野溝,又往西北流經(jīng)高苑縣北邊,注入時水。時水又往西流經(jīng)高苑縣舊城南邊。漢高帝六年(前201 ) ,把這地方封給丙倩,立為侯國,主莽時改名常鄉(xiāng),時水沿著城旁繼續(xù)往西流。京相播說:現(xiàn)在樂安博昌縣南界有時水,西流與濟(jì)水相通,源頭出自盤陽,北流到高苑,下游有死時,河道無水。杜預(yù)也說:時水流到樂安分出支流,天旱時就枯涸,就是《 春秋》 里提到的乾時?!?左傳》 :莊公九年(前685 ) ,齊魯交戰(zhàn),魯軍在此處戰(zhàn)敗。時水往西北流,到梁鄒城注入濟(jì)水― 不是濟(jì)水注入時水,而是時水注入濟(jì)水。如果濟(jì)水分支東流,顯然不會以時水為名。探究時水和濟(jì)水,再沒有別的水流向南延伸到華縣和費(fèi)縣地界了。這是經(jīng)文的錯誤。

汶水發(fā)源于泰山郡萊蕪縣原山,往西南流過縣南,

萊蕪縣在齊城西南,原山又在縣西南約六十里。據(jù)《 地理志》 ,汶水與淄水都發(fā)源于原山,往西南注入濟(jì)水,因此不可能流經(jīng)萊蕪縣南邊?!?從征記》 說:汶水發(fā)源于萊蕪縣,往西南流;又說,流入萊蕪谷后,道路兩邊山巒連綿百余里。水道大都經(jīng)過亂石嶙峋的山澗。這一帶盛產(chǎn)藥草,遍地松柏,林莽茂密,斷崖峭壁,遙相對望。有的地方,險峻的小山擋住去路;有的地方,巖壁回環(huán),通入山谷,山風(fēng)吹動,枝梢鳴聲響徹幽谷。攀登高峻的山峰,爬下幽深的山谷,令人心驚膽戰(zhàn);有時路絕崖斷,就只能靠繩索引渡,真是艱險極了。出谷還有十余里,在一座孤峰下另有一處山谷,山谷里有清泉,泉上數(shù)丈有個石洞,有兩個洞口,能容人行走。進(jìn)入洞口丈余,洞內(nèi)高約九尺,寬廣四五丈,據(jù)說是古人穴居之處,洞里還留有柴灶、殘灰和煙痕。山谷中樹木茂密,行人很少能到這里來。但還能見到少許山田,留有引水灌溉的痕跡。出了山谷有一片平緩的丘陵,面山傍水,當(dāng)?shù)赝寥硕荚谀抢锓N麥。人們說,這丘陵地不宜種植高粱,只適于種麥。齊人世代相承,都在這里種麥。想來這就是麥丘愚公所住的山谷了。谷里怎么會這樣深幽,這樣藉翁郁郁;人們在這里又怎么會這樣安居樂業(yè),怡然自得地生活呀!我當(dāng)時經(jīng)過這里,看到這么遠(yuǎn)離塵俗的好地方,真是徘徊不舍,離去時還屢屢回頭呢,我按麥丘愚公在齊境的川谷,至今還流傳著這個地名;那地方并不在魯,這是著作家記述時弄錯的。汶水又向西南流經(jīng)贏縣老城南?!?春秋左傳》 :桓公三年(前709 ) ,桓公在贏會見齊侯,在齊結(jié)了婚。

又往西南流過奉高縣北邊,

奉高縣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 )設(shè)置,以供祭祀泰山之需,是泰山郡的治所。縣北有吳季札兒子的墳?zāi)?,座落在汶水南面的水灣里。吳季札受聘?a href='/zhongyuan/' target=_blank>中原上國,在贏、博之間死了兒子,就是這地方?!?從征記》 說:贏縣西六十里,有季札兒子的墳,呈圓形,墓在高處,可以憑依眺望。墓前有一座石銘,是漢末奉高縣令所立,上面沒有記述什么,只不過作為標(biāo)志而已。從前都指派民戶去掃墓,現(xiàn)在已不能這樣做了;石碑都已剝蝕破碎,沒有留下什么了,只有石碑的基座還在。

轉(zhuǎn)彎從縣城西南流過,

汶水發(fā)源于牟縣舊城西南的山崗下,俗稱胡盧堆。《 淮南子》 說:汶水發(fā)源于弗其。高誘說:弗其是山名。也許就是這座小山吧。牟縣舊城在東北,古代這里是牟國。春秋時,牟國人要去朝拜魯國,因此應(yīng)肋說:牟國是魯國的附庸。俗稱這條水為牟墳。又往西南流經(jīng)奉高縣舊城西邊,往西南流,注入漢水。汶水又南流,在右邊匯合了北汶水,北汶水發(fā)源于分水溪,源頭流出后又分出中川水,往東南流經(jīng)泰山東邊,右邊與天門下溪水匯合。下溪水發(fā)源于泰山天門下谷,往東流。古時,帝王登山祭天,都在這條水邊歇息。水上隨處有石洞,那是古時人們搭棚架舍時留下的。馬第伯寫道:光武帝來泰山封禪,第伯跟隨著一起登山。離平地二十里時,向南極目望去,山下景物一覽無遺。泰山確實(shí)很高,可與浮云相比;泰山也很險峻;那懸崖絕壁,深不見底,像是沒有通路可上。遙望那些登山的人,有的像白石,有的像雪,看得久了,那白的在移動,才知道是人。仰視山上的巖石松樹,郁郁蒼蒼,仿佛是在云中;俯視底下,到處是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卻看不到丈尺的溪流。一直登上七里,到了天門,抬頭仰視天門,就好像在石洞中觀天似的。應(yīng)韻《 漢宮儀》 說:泰山東南面的山頂,名叫日觀。日觀這地方,第一遍雞啼時,就可以來看日出,太陽剛出來時,長約三丈,因而稱為日觀。下溪水沿溪東流,翻著滾滾的波浪,注入巖壑,接著往東南流經(jīng)龜陰之田。龜山在博縣北十五里,從前孔夫子哀嘆時政世道的衰落,望龜山有感而賦詩作曲,所以后來的《 琴操》 中有《 龜山操》 。龜山北面就是龜陰之田。《 春秋》 :定公十年(前500 ) ,齊人交還龜陰之田。下溪水又與環(huán)水匯合,環(huán)水發(fā)源于泰山南溪,往南流經(jīng)中、下兩廟之間?!?從征記》 說:泰山有下、中、上三座廟,廟墻和殿宇非常嚴(yán)整,廟中臺階兩邊,古柏參天,大的有二十多圍,是漢武帝種植的。赤眉軍曾砍過一棵樹,砍時看見樹中出血,因而停止,今天那樹上還留有斧痕。廟門三重,樓榭四所,還有一座三層壇,高一丈余,寬廣八尺。大樹前有一口大井,井水極香冷,與普通的水不同,不知是哪個朝代掘的。這口大井并不常常挖泥除污,但大旱時井水卻不減少。廟中倉庫里有漢朝的舊樂器和神車、木偶等物,制作都十分精巧華麗。還有石虎,建武十三年(37 ) ,永貴侯張余貢獻(xiàn)的一匹金馬,高二尺余,制作極其精致。中廟離下廟五里,廟宇比下廟還要高大壯麗,廟的東西兩側(cè)都有山澗。上廟在山頂,就是帝王祭天的地方。環(huán)水又拐彎東流,又往東南流經(jīng)明堂下。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 )來泰山筑壇祭天,祭畢下山,坐于東北邊山麓的明堂中。漢武帝覺得古時所建明堂的地址狹隘而不開敞,想在奉高縣旁重建一座明堂,但不知道這種建筑的格局和形式。濟(jì)南人公玉帶獻(xiàn)上了黃帝時的《 明堂圖》 ,圖中有一座殿宇,四面都沒有墻壁,用茅草蓋頂,引水流過;環(huán)繞著四面宮墻外又建了天橋復(fù)道,上面有樓,名叫昆侖,入口在西南;天子從這里進(jìn)入,就在里面祭祀禮拜上帝。于是武帝就命令奉高縣在漢上修建明堂。古時引水作辟雍的地方,墻基和環(huán)形水道的遺? ??都還存在,人們稱此水為石漢水?!?山海經(jīng)》 說:環(huán)水發(fā)源于泰山,東流注入漢水。指的就是這條水。環(huán)水又從左邊注入漢水。汶水有幾條水流一起注入,又往西南流經(jīng)祖徠山西邊。山上松柏很多,就是《 詩經(jīng)》 里所謂的祖徠之松?!?廣雅》 說:就是梓松?!?抱樸子》 提到《 玉策記》 的話,說:千年的老松,里面有種怪物,形狀或是像青牛,或是像青狗,或是像人,壽命都有一萬歲。又說天子陵墓上有斜敬的老松,就是所謂樓松?!?魯連子》 說:松樹極樹高達(dá)十初,但沒有樹枝,并不是怕正室沒有柱子?!?爾雅》 說:葉子如松,枝干如柏,這種樹叫極樹?!?鄒山記》 說:祖徠山又稱尤徠之山,在梁甫、奉高、博三縣的邊境,現(xiàn)在還有美松。赤眉軍的頭目樊崇曾據(jù)守此山,所以他自稱尤徠三老。祖徠山東邊有巢父廟,山高十里,山下有個池塘,方圓百步左右,有主條溪澗注入。一條從東北沿溪流下,轉(zhuǎn)彎流經(jīng)縣南,往西北流,注入汶水;一條往北流經(jīng)溪澗,西流注入漢水;一條往南流經(jīng)陽關(guān)亭南?!?春秋》 :襄公十七年(前’556 ) ,迎減絕于陽關(guān)。又西流注入汶水。

流過博縣西北,汶水往南流經(jīng)博縣老城東邊?!?春秋》 :哀公十一年(前484 ) 與吳聯(lián)合伐齊,奪取了博。灌嬰在城下大敗了田橫。汶水轉(zhuǎn)彎從城南往西流,并不流過博縣西北。汶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龍鄉(xiāng)舊城南面。《 春秋》 :成公二年(前589 ) ,齊侯圍龍,龍人把頃公的寵臣盧蒲就魁關(guān)起來,殺了他并在城上把他肢解。齊侯親自擊鼓,攻占了龍。漢高帝八年(前199 ) ,把這地方封給渴者陳署,立為侯國。汶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亭亭山東邊,那就是黃帝祭地的地方。山上有神廟,水上有石門,從前是放水灌溉的地方。漢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陽關(guān)舊城西面,這里原來是巨平縣的陽關(guān)亭,陽虎占據(jù)此亭反叛,遭到討伐,就燒掉萊門逃向齊國。汶水又南流,在左邊匯合了淄水。淄水發(fā)源于泰山梁父縣東面,往西南流經(jīng)冤裘城北面。《 春秋》 :隱公十一年(前712 )營建此城,隱公對羽父說:我將到這里來安度晚年。所以《 郡國志》 說:梁父有冤裘聚。淄水又流經(jīng)梁父縣舊城南面,縣北有梁父山?!?開山圖》 說: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管出生,梁父管死亡?;实蹃硖┥郊捞欤瑏砹焊讣赖?,所以縣就取名梁父。淄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柴縣舊城北面。按《 地理志》 ,柴縣是泰山郡的屬縣,人們稱為柴墳。淄水又流經(jīng)哪縣北面。漢高帝六年(前201 ) ,把這里封給董諜,立為侯國?!?春秋》 :齊軍包圍郝,郁人伐齊國,就在這條水邊放馬飲水。從前孔子在邸的曠野走路,就在這里碰到榮啟期。榮啟期身穿鹿皮衣,披散著頭發(fā),彈琴唱歌,以三件樂事自喜,孔夫子贊他的仁厚。淄水又往西流經(jīng)陽關(guān)城南面,西流注入汶水。漢水又往南流經(jīng)巨平縣舊城東面,然后往西南流。城東有魯?shù)?,就是?詩經(jīng)》 所謂魯?shù)缹掗熎教?,齊子由此歸來?,F(xiàn)在墳上水邊有文姜臺。漢水又往西南流?!?詩經(jīng)》 說:漢水滔滔?!?淮南子》 說:格渡過汶水就會死。天地萬物的生性,禍福的相互關(guān)系探究起來相當(dāng)困難,原來就不可能按普通的情理搞得清楚的。汶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魯國墳陽縣北面,這就是王莽的漢亭??h北有曲水亭,《 春秋》 :桓公十二年(前700 ) , 桓公與祀侯、營子在曲池會盟?!?左傳》 說:這是與祀、營礴和。所以杜預(yù)說:魯國墳陽縣北面有曲水亭。漢章帝元和二年(85 ) ,東巡泰山,在儀陽建立行宮,執(zhí)金吾耿恭駐在墳上,城門遺址和城壕至今還在,人們稱為網(wǎng)陵城。汶水又往西流經(jīng)儀陽縣舊城北面,然后往西流去。

又往西南流過蛇丘縣南面,

漢水又西流,洗水注入。又往西流經(jīng)蛇丘縣南面,縣里有個鑄鄉(xiāng)城。《 春秋左傳》 :宣叔在鑄娶親。杜預(yù)說:鑄,就是濟(jì)北蛇丘縣所屬的鑄鄉(xiāng)城。

又往西南流過剛縣北面,

據(jù)《 地理志》 ,剛,就是以前的闡;王莽改名為柔。應(yīng)劭說:《 春秋經(jīng)》 記載,齊人侵占了灌和闡。闡就是現(xiàn)在的闡亭。杜預(yù)《 春秋釋地》 說:闡在剛縣北,剛城東面有個小亭?,F(xiàn)在是剛縣的治所,俗人又叫闡亭。京相潘說:剛縣西四十里有闡亭。諸說不同,不知哪一個正確。漢水又西流,蛇水注入。蛇水發(fā)源于剛縣東北的泰山,往西南流經(jīng)墳陽之田,這是齊侵占過的地方。汶水以北,極目望去,是一片曠闊的平原,僖公把它賜給季友。蛇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鑄城西面,這就是《 左傳》 所謂的蛇淵囿。所以京相潘說:現(xiàn)在濟(jì)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這就是魯囿。民間把這條水叫濁須水,這是不對的。蛇水又向西南流經(jīng)夏暉城南?!?春秋經(jīng)》 載,公在下灌與齊侯會見?,F(xiàn)在俗稱夏暉城?!?春秋左傳》 :桓公三年(前709 ) ,公子暈到齊,齊侯送姜氏到下灌,這是不合禮法的。這就有了夏暉這個地名了。蛇水又往西南流,注入漢水。汶水又西流,溝水注入。溝水發(fā)源于東北邊的馬山,向西南流經(jīng)棘亭南面?!?春秋》 :成公三年(前588 ) 《經(jīng)》 記載,叔孫僑如率兵包圍棘?!?左傳》 說:齊侵占了泣陽之田,棘不服,于是就把它包圍起來。棘亭南離汶水八十里。溝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遂城東面?!?地理志》 說:遂城是蛇丘遂鄉(xiāng),就是從前的遂國。《 春秋》 :莊公十三年(前681 ) , 齊滅了遂,就在那里設(shè)城堡屯兵駐防。京相播說:遂在蛇丘東北十里。杜預(yù)也認(rèn)為這說法正確。可是縣城東北沒有一座城對得上號,現(xiàn)在的城是在蛇丘西北,這是杜預(yù)存疑造成的錯誤。溝水又往西流經(jīng)下灌城西面,然后注入汶水。佼水又往西流經(jīng)春亭北面,據(jù)查考,古時沒有春這個地名,只有平陸縣有個崇陽亭,但此亭東距剛城四十里,以京相潘所注來推斷倒是符合的,但實(shí)際如何卻不清楚。

又往西流過東平郡章縣南面,

《 地理志》 說:東平國,就是從前的梁。景帝中元六年(前144 ) ,又分出濟(jì)東國;武帝元鼎元年(前116 ) ,這里是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前52 ) ,是東平國;王莽時叫有鹽。章縣,按《 世本》 ,是任姓之國,是投降于章的齊人的居地。舊城在無鹽縣東北五十里。汝水又往西南流,有泌水注入。泌水發(fā)源于肥成縣東邊的白原,往西南流經(jīng)肥成縣舊城南面。樂正子春對他的弟子說:你去齊國要經(jīng)過肥,肥這地方有一些賢能的人。泌水左邊流過句扇亭北面。章帝元和二年(85 ) ,鳳凰飛集到肥成的句魔亭,于是豁免了當(dāng)?shù)氐牡刈猓⑷パ灿翁┥?。說的就是此亭。泌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富成縣舊城西面,這就是王莽時的成富。又往西南流,注入泣水。汶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桃鄉(xiāng)縣舊城西面,這就是王莽時的郭亭。人們把它叫做郭城,這是不對的,那只是把新朝的舊地名加以擴(kuò)大罷了。

又往西南流過無鹽縣南面,又往西南流過壽張縣北面,又往西南流到安民亭,注人濟(jì)水。

汶水自桃鄉(xiāng)分為四條,四水分流處,稱為四墳口。左邊分出兩條,向西南流,到無鹽縣的郡鄉(xiāng)城南。部鄉(xiāng)是昭伯的封邑,禍?zhǔn)缕鹩诙冯u?!?春秋左傳》 :定公十二年(前498 ) ,叔孫氏毀去鄙城。現(xiàn)在部城南面仍沒有城墻。漢水又往西南流經(jīng)東平陸縣舊城北面。應(yīng)肋說:這是古時的厥國;現(xiàn)在有厥亭。汶水又往西流經(jīng)危山南面,人們稱為龍山?!?漢書? 宣元六王傳》 說:哀帝時,無鹽危山的泥土自行隆起,上面蓋了草,好像馳道的樣子;此外瓤山的巖石也轉(zhuǎn)了方向。晉灼說:《 漢書注》 把瓤山寫成報山,說山邊有一塊巨石,轉(zhuǎn)身立起,高九尺六寸,旁移了一丈,寬四尺。東平王云及王后渴說:漢朝巖石立起,這是表明有新皇帝將興起的征兆。于是親自到巖石所在之處致祭,又造了一塊類似于報山石的巖石,束倍草,還為它立祠。建平三年(前4 ) ,息夫躬告發(fā)了他,東平王于是自殺,王后渴被殺頭示眾,封國也被撤除了。漢水又西流,匯合為一條水,向西南流入茂都淀。茂都淀是破水的異名。淀水向西南流出,稱為巨野溝,又向西南流經(jīng)致密城南面。《 郡國志》 說:須昌縣有致密城,就是古時的中都,也就是孔夫子當(dāng)過宰的城邑??追蜃又贫损B(yǎng)生送死的儀式,長幼男女之間的禮度,于是路上丟了東西沒有人撿,器物也不作虛浮的雕飾。巨野溝又往西南注入桓公河石北邊的水往西流出茂都淀,叫巨良水;往西南流經(jīng)致密城北面;往西南流,注入洪讀。另一條漢水往西流經(jīng)鄙亭北面,又往西流到壽張舊城東面,積聚成為沼澤。初平三年( 192 ) ,曹操在壽張東部攻打黃巾,鮑信就在這里戰(zhàn)死。右邊一條汶水,往西流經(jīng)無鹽縣舊城南面。這地方原是從前的宿國,又是齊宣后的故都。她就是所謂無鹽丑女。漢武帝元朔四年(前125 ) ,封城陽共王的兒子劉慶為東平侯,就是此城。王莽改名為有鹽亭。泣水又往西流經(jīng)鄙鄉(xiāng)城南面?!?地理志》 所謂無鹽有郡鄉(xiāng),就指這地方。汶水往西南流經(jīng)壽張縣舊城北面,就是《 春秋》 中的良縣??h里有壽聚,漢時叫壽良。應(yīng)肋說:世祖的叔父叫劉良,所以光武帝把地名改為壽張。建武十二年(36 ) ,世祖把這地方封給樊宏,立為侯國。汶水又往西南流,長直溝水注入。長直溝水發(fā)源于須昌城東北的毀陽山南面,流過須昌城東;又往南流,漆溝水注入。漆溝水發(fā)源于無鹽城東北五里的阜山下,往西流經(jīng)無鹽縣舊城北面,水邊有東平憲王倉墓,墓碑和墓網(wǎng)都還在。元和二年(85 ) ,章帝臨幸東平,以太牢致祭,親自在祠座上跪拜。并在陵前賜贈御劍。漆溝水又西流,注入長直溝。溝水分成兩條;一條往西流經(jīng)須昌城南面,注入濟(jì)水,一條南流,注入汝水。泣水又西流注入濟(jì)水。所以《 淮南子》 說:汶水發(fā)源于弗其,西流與濟(jì)水匯合。高誘說:弗其是山名,在朱虛縣東面。我以為高誘的說法是正確的,這是東泣,并不是《 水經(jīng)》 所謂注入濟(jì)水的那一條。這里引證錯了。

Hash:4c983366a93936c3b8e4b00469f2ea63b5fb6d32

聲明:此文由 國學(xué)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