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鑒賞│蘇軾《上清儲祥宮碑》 雖遭毀損,依然萬古流芳
記者 :仇春霞
《上清儲祥宮碑》拓片局部
紹圣四年(1097)閏二月,宋哲宗趙煦下詔將一座宮殿前石碑上的刻字刮掉,并將碑文的作者蘇軾南貶至瓊州(海南)。這篇碑文就是蘇軾所寫的《上清儲祥宮碑》,當(dāng)時還得了哲宗皇帝一千兩銀子的稿費(fèi),為何才過了幾年就連人帶文一起被拋棄了呢?
時間回到六年前。那年蘇軾在杭州做地方官,忽然被朝廷召回京任吏部尚書。對這個調(diào)動,他是很不情愿的。他雖然是哲宗皇帝(1076—1100)的老師,也深得掌權(quán)的太皇太后高滔滔(1032—1093)的器重,但是他的這位皇帝學(xué)生很不上進(jìn),也不喜歡他,而且經(jīng)常有政敵跑到小皇帝面前打小報告。蘇軾深知不為皇帝所喜歡的后果有多嚴(yán)重。為了避禍,也為了擺脫人事糾葛之煩惱,他主動請求外任,在杭州踏踏實(shí)實(shí)干了三年地方工作。
可惜好景不長,這次蘇軾以56歲的“戴罪之身”被召回京,一是因?yàn)橛直淮蛐蟾媪耍歉咛咸峡赡苡兄匾蝿?wù)交給他。后來事實(shí)證明,這項(xiàng)重要任務(wù)就是為即將建成的上清儲祥宮寫碑文。大家可能奇怪了,既然蘇軾此時是“戴罪之身”,為何還要把他請回來寫碑文?這上清儲祥宮又是什么來頭,得專門請?zhí)K軾這樣的大牌來寫碑文呢?
這上清儲祥宮原名上清宮,本來只是一座普通的道觀,修建于太宗時期,后來在哲宗的曾祖父仁宗慶歷三年(1043)毀于大火。朝廷本想重修,但包拯極力反對,于是這片廢墟就被改為禁軍營,這一改就是37年。
事情在哲宗的父親神宗時期有了轉(zhuǎn)機(jī)。元豐二年(1079),神宗讓道士王太初居住在太清宮舊址。王太初在北宋道教史上頗有些影響,善于驅(qū)神弄鬼,皇帝都有些信他。不久就有人說,上清宮所在的位置關(guān)系到皇家子嗣繁盛與否。
這對趙氏皇室來說可是一件大事,因?yàn)橼w氏的子嗣一直不是很繁盛,皇室子嗣多早夭。所以神宗聽說上清宮有如此厲害的關(guān)系之后十分重視,賜錢賜地重修宮殿,并賜名“上清儲祥宮”,其“儲祥”之義,含義深遠(yuǎn)。可惜沒過幾年,神宗皇帝就去世了,享年38歲。
高滔滔是哲宗的奶奶,作為后宮之主,她對這件事情自然十分關(guān)注。哲宗即位以后,她想繼續(xù)修建上清儲祥宮,但又不想因勞民傷財而給新黨提供打擊她的證據(jù)。于是就號令內(nèi)宮省吃儉用,又動用幾乎全部私財,終于在元祐六年(1091)修好了宮殿。
身負(fù)“重大使命”的上清儲祥宮完工以后,按宋人禮儀,是必須要寫一塊碑文以示其莊重顯要的。高滔滔過了一遍名單,覺得此事非蘇軾不可,一來他有文才,二來他字寫得好,三是他能把高滔滔的內(nèi)心想法完美表達(dá)出來。作為共事多年的老下屬和親密的老戰(zhàn)友,蘇軾當(dāng)然非常了解太皇太后的心思,他仔細(xì)考慮之后,給朝廷寫了封申請書,請求提供以下材料:
⒈上清儲祥宮始建和被燒的具體時間;
⒉宮殿始修時所費(fèi)錢物數(shù)量,以及本次重修所費(fèi)錢物來源;
⒊神宗皇帝賜名“上清儲祥宮”的詔書,以及神宗、哲宗賜錢賜物的書面證據(jù);
⒋請求明示是寫成碑還是記;
⒌如何寫蘇軾及題碑額者的名字及銜位。
從上書所請內(nèi)容來看,蘇軾的考慮是非常周到的。他之所以提出要查賬,完全是為了彰顯高滔滔自掏腰包的品格。因?yàn)楸彼位适乙獑T沒有擅自動用國庫的權(quán)力,大權(quán)多分散在文臣手中,高滔滔要修這么一座負(fù)有特殊使命的宮殿是非常不容易的。另外,他專門提問誰寫碑額也是深有用意的。如果碑額是由皇帝寫,那他的碑文主旨一定要從皇帝的身份去考慮。其實(shí)蘇軾應(yīng)該也猜到了,碑額肯定會是皇帝寫,因?yàn)橹挥谢实鄄拍芘涞?a href='/shanggao/' target=_blank>上高滔滔對這座宮殿寄予的厚意。朝廷很快就回復(fù)了蘇軾,并說明碑額由哲宗皇帝親自題寫。宮殿正式完工后,又傳檄全國,減決囚犯,遍施皇恩。從這些舉動來看,一切都符合上清儲祥宮復(fù)建的意義。
蘇軾的碑文即著名的《上清儲祥宮碑》,共1213字,在這篇碑文里,蘇軾主要表達(dá)了兩個意思:一是修建上清儲祥宮用的是太皇太后和皇帝的私財,沒有勞民傷財,宮殿再富麗堂皇也不為過。二是修建這座宮殿表明了朝廷治理國家的一種態(tài)度:“大率依本黃老,清心省事,薄斂緩獄,不言兵而天下富。”
高滔滔對這篇文章應(yīng)該是非常滿意的,她以皇帝的名義給了蘇軾一千兩銀子作為稿費(fèi),又請人刻碑,并以朱砂填紅。蘇軾深知這篇碑文可能寓含的政治后果,于是謝過皇恩,婉辭稿費(fèi)。但高滔滔堅決不允,她回了蘇軾一封信,對碑文作了高度評價,蘇軾沒理由再拒絕。
然而故事到此并未結(jié)束,或者說,只是一個開始。
寫完碑文后的第三年,發(fā)生了三件大事:一是蘇軾的第二位夫人去世,二是高滔滔去世,三是哲宗親政。后兩件事對蘇軾未來的人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哲宗親政后正式起用自己的年號“紹圣”,含義是主張新法。至此,保守派的苦日子到來了。蘇軾作為舊黨核心成員,除了被一貶再貶,其詩文刻石也遭全面毀禁。那篇政治態(tài)度鮮明的《上清儲祥宮碑》明顯不符合哲宗的政治主張,什么黃老思想、無為而治,哲宗統(tǒng)統(tǒng)不要,他要改革。于是哲宗派人刮掉碑文,準(zhǔn)備請蔡京來寫。蔡京此時是哲宗皇帝的翰林學(xué)士承旨,從職務(wù)、職稱,甚至書法水平上來講,也是可以寫的。但是蔡京的寫作立意和態(tài)度與蘇軾完全不同。蔡京是個大玩家,年輕的哲宗皇帝也愛玩,于是嚴(yán)肅的書碑活動就變成了一場游戲。哲宗命人在宮中擺局,每三天請蔡京來寫一次,每次都擺上各種美食佳釀,香藥珍物。蔡京享用過后,就在石頭上寫幾十個字。就這樣吃吃喝喝、磨磨蹭蹭寫了一百多天才完成。寫刻完后,又從御府里拿出金粉填字。制成后,皇帝和朝臣開始瘋狂拓片,一本拓片售價五千兩。仁宗拓了數(shù)百本,分賜群臣,并下詔將拓本藏入御府。高滔滔苦心經(jīng)營、蘇軾周密謀篇的一篇鴻文,就這么被蔡京和哲宗給玩壞了。
此事傳開之后,有了這樣一個傳說。說是蘇軾南貶途中在一面墻壁上看到一首詩:
淮西功業(yè)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載斷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詩中引用了唐代的一個典故。唐代著名將領(lǐng)裴度平定淮西后,韓愈寫了一篇《平淮西碑》來歌頌裴度。后來韓愈被貶嶺南,平淮西碑被毀,改由段文昌重寫。此事與蘇軾的遭遇極似,不得不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有人說是蘇軾自己寫的,也有人說是別人寫的,因?yàn)槿狈ψC據(jù),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不過無論如何,雖然上清儲祥宮碑遭毀,但這并不影響它萬古流芳。
Hash:c52f1cf8f86248c59fe3feca0099d8027bae9079
聲明:此文由 中國文化報?美術(shù)文化周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