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最沒人氣的地方,中國第二大碑林,低調得讓人心疼
十萬重慶人游山東活動的第四天,正在人聲鼎沸喧囂擁擠的孔廟游覽時,收到老師的信息,說應該去看看孔廟三碑。立馬問身邊的孔廟景區(qū)導游,孔廟三碑在哪?導游卻答“不在這里面,在另外一個地方?!贝罄线h難得去一趟,不愿留下遺憾,纏著景區(qū)導游,問碑林的位置,導游只說在孔府后面,一般人都不會去,我們的行程里也沒有。忍不住失望郁悶,沒想到這些被在一旁的隨團導游看在眼里,他主動上前找景區(qū)導游問明白孔廟碑林的具體位置,又對我說,待會他帶領我去看,讓我安下心來。這里必須要夸下我們的隨團導游,姓孔系孔子第73代孫,山東大學英語系畢業(yè),知識專業(yè)豐富,人也很和善熱心,非常盡職盡責。
景區(qū)導游的描述讓我一度以為碑林離孔廟很遠,其實在出孔府后花園向左拐即是(向右拐是去往孔林和文創(chuàng)店,尚有兩三公里路程),距孔府僅二三十米之遙,而且免門票,門口一個崗亭,出示身份證登記即可進入參觀。更讓我意外的是,一墻之隔的孔廟、孔府都是摩肩接踵人聲喧嘩,這里卻不見一人,寂靜無聲,這里可是中國第二大碑林呀!這般低調,讓人感覺既心疼又惋惜!
書法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藝術瑰寶,碑石是會說話的石頭,碑刻是古人遺留給后代最真實最堅固的古跡珍寶,是書法史上的重要文物,是歷代書家臨帖學習的范本。曲阜歷代碑刻多達6000余塊,是中國三大碑林之一。 這些碑刻,充分展現了兩千多年來中國書法藝術精湛卓越的成就和絢麗多姿的風采,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史、思想史、經濟史、孔廟建筑史難得的實物資料,在中國碑刻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漢魏碑刻是孔廟碑林的精髓,曲阜漢魏碑刻陳列館所在是原孔府西倉。
陳列館大門口陳放的東漢孔彪墓前石獸,右為虎形,左邊為獅狀,皆有似翼紋飾,即后人所謂“神獸”。腹部以下采用鏤空處理,表面平整光滑;后肢以浮雕的形式加以表現,線條流暢,具有明顯的東漢石刻特點。由于二獸前肢殘缺,其形狀已不可知,但通體觀察皆為坐立作拱前之狀?;⑼ǜ?95厘米,面部夸張變異,后肢細長自然彎曲,頸下有一飾物殘不可辨。獅高182厘米,頭部殘損嚴重,鼻目漫漶不清,卻雄風猶存,道道濃密的獅鬃毛發(fā)清晰可見。
院子正中央的漢石人亭。大漢雄風,盡在展現。兩尊石人在曲阜城南某大漢墓移置,石人高254厘米,胸圍290厘米,腹部刻“漢故樂安太守麃君亭長”??套謺r間當為東漢晚期,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發(fā)現并移置孔廟,五三年建亭保護,九十年代連帶亭子移入此館保護。這二尊石人非常著名,在眾多金石著作中常有著錄,是國家一級文物。
院子邊幾間普通的瓦房,就是存放國家一級文物的展廳。瓦房外觀樸實,可里面陳列的碑刻,有的是我在字帖上見到的碑刻,有的是聽老師和書友常提起的。這些碑在中國文字發(fā)展史和書法史上,都有著極高的地位和價值,件件珍稀罕見,無價之寶,大為震撼。
展廳有看守人員值守,并不多言,石碑也沒有上玻璃,可仔細觀賞、拍照。只是由于年代久遠,或是碑拓太多,有些碑刻的字跡視覺上較為模糊,不夠顯眼,要靠近,才能辨認清楚。展廳里《北陛石》是我國迄今發(fā)現的非常稀有的西漢早期刻石,《五鳳二年刻石》是我國著名的西漢石刻之一。
新富里瀆石,1992年發(fā)現于小北關村北,長114厘米,寬39厘米,厚18.5厘米。上刻“建武二十二年十月作瀆新富里”,原為漢魯城北墻排水道蓋石。東漢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刻石?!敖ㄎ洹薄ⅰ盀^新富里”六字為大字,每字一行,“廿二年十月作”六字為小字,每三字為一行。隸書,當為工人所刻,筆勢剛健,“建武”二字末筆斜長,尤其雄勁。
孔廟三碑即《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孔廟三碑作為漢代中后期隸書鼎盛時期的典范之作,堪稱漢碑隸書的極則、逸品,久負盛名。是歷代金石家、書法家奉為漢隸法度,極盡贊譽,至今是人們學習隸書的入門范本。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高198厘米,寬91.5,厚22厘米??號|漢元嘉三年(153年)魯國國相乙瑛請求為孔廟設置守廟百石卒史的有關公文?!兑溢酚馔饴?,雄強恣肆,才情縱橫,有文士風度。
《禮器碑》為東漢永壽二年(156年)立。高170厘米,寬78.5厘米,厚20厘米。有額無字,碑文刻贊頌魯相韓敕造立孔廟禮器、修復孔子車輿、修飾孔廟、免除孔子母族顏氏和妻族亓官氏差徭等功績。后三行及碑陰、碑側均為捐款人姓名及錢數?!抖Y器碑》以風骨見長,瘦硬通神,有幾分仙風道骨,古人推此為漢碑第一杰作。
《史晨碑》為東漢建寧二年(169年)立,通高207.5厘米,寬85厘米,厚22.5厘米。有碑首,無穿,無字。碑身高174厘米,前刻魯相史晨請求孔廟“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禮”的奏文,碑陰刻文記史晨祭廟的盛況及修治孔子遺跡的功績。《史晨碑》風神內斂,厚積于內,薄發(fā)于外,有侯門風范。
《孔宙碑》全稱《泰山都尉孔宙之碑》,東漢延熹七年(164年)立,高302厘米,寬107厘米,厚24厘米。圓首,有穿。原在孔林孔宙墓前,清初移入孔廟。碑文記載孔宙生平事跡,碑陰刻弟子、門生、故吏等六十二人題名。《孔宙碑》筆勢齊整,結體端莊,飄逸流麗,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品之一。
《孔謙墓碑》,孔謙(121—154年),字德讓,孔子二十二代孫,孔宙之子。碑刻于東漢永興二年(154年)。高83厘米,寬52厘米,厚22.5厘米。原在孔林,清初移入孔廟。書體波磔較長,風格淳厚。
時間關系,只能是走馬觀花,這么一刻的光陰,穿越時空,感受千年時光的滄桑,感知經典碑帖的精髓和魅力,領略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也是獨有的精神享受,獲益匪淺的旅途記憶。
Hash:e6cc5da48f33965d680402f3c5b56bae112cba0f
聲明:此文由 簡安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