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麓一座文化園林 以摩崖石刻聞名 從唐代至今有近400方石刻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文藝爆棚的話,實則不是尋找詩和走遍各地,更多的是一種對生活的向往。詩和遠方是人生前進的動力,更像表達自己的信仰。縱觀歷史,各位書法文學大家無一例外都把對生活的期許、不滿、贊嘆都揮筆疾書以詩詞的方式表達出來。眾多人才輩出的人物也留下多首供后人探究的詩篇。也奠定了中華禮儀之邦文化大國的基礎。而天柱山山谷流泉文化園就像是一本厚重的詩文集。以林泉裝幀靚麗的封面,以詩文涵蘊厚重的內里,以石刻組成精彩的片段,步入其間,仿佛翻開“詩與遠方”的長卷。文化園匯聚了從唐代到當代一千多年間近400方石刻,詩詞賦銘記文體兼?zhèn)洌胁蓦`鐫五體俱全,書法紛呈,內容豐富,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都說潛陽有十景,山谷流泉變是其中之一。山谷流泉文化園位于天柱山麓山谷間,園內古木參天交錯,遠望像一個洞口,一條小溪穿谷而過,溪中巨石若牛,所以也名為“石牛古洞”。山谷流泉發(fā)源于及第庵的左山,曲折潛流六七里至鳳凰山下,石壁陡峭,松蘿叢覆,泉流其間,宛轉激回,實乃不可多得的山水勝境,“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huán)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钡辣M了王安石對山谷流泉文化園的贊美和眷戀,讓這里成了很多人神往的地方。單看名字,山谷流泉似乎是“山谷”與“流泉”的組合,實際上卻是一座文化園林,以摩崖石刻聞名遐邇。在長達1500余米的山谷兩岸的石壁上,雖迭經自然風化和人為的損壞,仍尚有314處石刻清晰可見,是安徽省現(xiàn)存最集中、保存也最為完好的摩巖石刻之一。

古往今來,這些刻石乘風而來,融進了許多文學的元素與時光的記憶。從文人墨客到現(xiàn)代藝術家,欣賞了古代大文豪的千古佳作,再走進湯洪泉水墨山水作品展,看現(xiàn)代書法家是如何詮釋“文化與藝術。題刻作者多達數百余人,題刻內容無所不包,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文體多樣,有詩詞、歌賦、紀事、題名,書體則有真、草、隸、行、篆,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文人墨客都曾題字崖谷。用藝術長廊來形容山谷流泉公園再合適不過了,仿佛再現(xiàn)了古代文人墨客徜徉于此,物我兩忘,吟詠唱和,題辭勒石的場景。

走在歷代書法藝術長廊之中,散發(fā)著飄逸之氣,儼然一部歷史巨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文學大家在這里揮筆成墨,將內心泊歇于山水間,所有的景物都成了他們思索和寫作的主題,進而化成某個美景、某個意象,那經過反復錘煉的句子在時光中傳承延續(xù),讓整個園子充滿了文學和生命的氣息。毫不夸張地說,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是一座渾然天成的藝術博物館,見證著歷朝歷代的石刻藝術,同時為研究歷史人物活動、文學書法藝術、自然和社會科學等提供了珍貴資料。

除了文化上的雅韻外,景區(qū)在景觀方面下足功夫,不斷地恢復歷史遺存,同時精心設計了忘歸樓、涪翁亭、東坡別業(yè)等建筑群,古色古香,情景交融。此外,園內林木參天,綠意盎然,蒼松翠柏,青翠欲滴像是一幅潑墨山水畫。再加上濃厚的人文氣息,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也許你知道唐人曹松對天柱山的贊美,可曾知道“石牛洞里詩無數,盡在煙云縹緲間”的山谷流泉文化園?天柱山的“雄奇靈秀” 為多少人所折服,殊不知,山谷流泉文化園也最能打動人心。

Hash:d100d60152564bf7981380259f468c6bf4486614

聲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筆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