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 | 襄陽城中古跡之荊州古治

荊州古治是位于襄陽城荊州街北段的一座券門,始建于明初鄧愈筑城之時。襄陽城內辟荊州街、荊州古治,乃是為紀念漢末荊州刺史劉表將荊州治所遷至襄陽這一重要歷史事件。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原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身為漢宗室的劉表得到朝廷詔令繼任荊州刺史。當時的荊州地帶,“時賊縱橫,道路梗塞”,袁術屯軍魯陽,荊州北部在其控制之下;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領華容令,“各屯兵作亂”。劉表在從京都洛陽趕往荊州治所武陵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赴任過程中,屢屢受阻,不得已,單槍匹馬進入宜城,迅速聯(lián)絡并依靠本地大族蒯氏、蔡氏、龐氏等取得立足之地,在其幫助下,勸降周邊宗賊,對個別頑固分子則斬之而“襲取其眾”,“江南悉平”。對據守襄陽的江夏賊黨張虎、陳生,劉表派出蒯越、龐季前往說降,得其城。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劉表初步取得了荊州的控制權,遂移荊州治所于襄陽。

荊州轄有八郡,包括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夏、武陵、南郡、章陵。襄陽當時分屬南郡和南陽郡,在荊州北部,從客觀上說,當時在廣闊的荊州地區(qū)僅是一個普通縣,而劉表最終選擇襄陽,一個原因是漢壽形勢不夠穩(wěn)定,另一個原因也是出于依靠襄陽大族的需要。襄陽本地豪族勢力,從“冠蓋里”的記載可見一斑:“漢靈帝末,其中有卿士、刺史二千石數(shù)十人,朱輪駢耀,華蓋接陰?!蓖瑫r,劉表移治襄陽,也加強了荊州北部對袁術勢力的防守。接下來,劉表殺孫堅,降張繡,敗張羨,“開土遂廣,南接五嶺,北據漢川,地方數(shù)千里,帶甲十余萬”,又聽從蒯越的建議推行“仁政”,使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荊州地區(qū)得以休養(yǎng)生息,開創(chuàng)了荊州和平穩(wěn)定的新局面,形成全國大戰(zhàn)亂背景下一塊難得的“凈土”。隨著劉表對大荊州區(qū)域的拓展,襄陽也從一所邊鄙小城一躍成為國家一級行政區(qū)域中心,進入全國視野,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對三國格局的形成和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劉表治下的荊州,政局和社會安定,經濟富庶,吸引了北方大批流民涌入荊州。劉表對流民實行安撫政策,組織他們迅速投入生產,大批流民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開墾了原來沒有得到開發(fā)的丘陵山區(qū),使得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取代歷來富庶的關中,成為新的經濟重心。

劉表組織以綦毋闿、宋忠、司馬徽等碩儒為代表的各地士子,刪劃浮辭,改定五經,編寫了《五經章句后定》,開創(chuàng)了荊州學派,標志著“荊州代替洛陽成為全國的學術中心”。

另外,在劉表的主持下建立的官學,幾乎將洛陽的太學搬到了襄陽,先后在州學就學的生徒達千余人,年輕的諸葛亮就是在劉表建立的學業(yè)堂中完成了初步的經學教育。這些士子,在荊州瓦解后,分別成為魏、蜀、吳集團的中流砥柱。

劉表治理襄陽,為襄陽擔當起三國策源地的重任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礎。劉表最大的貢獻是在漢末三國初年軍閥混戰(zhàn)、天下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下,保境息民,不僅為中原人士提供了一個安身立命的避風港,而且近二十年的安寧和平使襄陽繼洛陽、長安之后,成為全國的文化中心、人才中心和三分天下的源頭。

文字來源:襄陽晚報

編輯:宋默

校對:張文進

責編:劉明

審核:肖雨蒙

Hash:a39c10e9fa8b082f796f81c84b7e121a1b882dec

聲明:此文由 漢水襄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