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莊金代花塔 為佛教名山五臺山增添的藝術(shù)瑰寶
胡家莊金代花塔
花塔,又稱華塔,是造型獨特的佛塔(又名浮屠(梵語佛陀的音譯),藏語稱“曲登”。佛塔最初是用來供奉舍利、經(jīng)卷或法物,總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單層亭閣式塔身,上部為圓錐形塔冠,塔冠密布著各種精細的浮雕,多為蓮花瓣、佛龕、佛像、菩薩和神獸等佛教題材,表現(xiàn)的是佛教華嚴宗的蓮花藏世界。
胡家莊金代花塔
胡家莊金代花塔位于陳家莊鄉(xiāng)胡家莊村西南約一千多米的山坳里,有金代(1115年-1234年)建造的兩座花塔,兩者相距十六米,占地面積二十八平方米。塔東兩百米處是禪殿,花塔坐北朝南,均為磚混結(jié)構(gòu),高1.3米,平面呈六邊形,須彌座上塔身雕盲門三個,盲窗三個,欄額每面磚雕纏枝花一組,普柏枋上為五踩斗拱,斗拱之上為屋檐,六邊形束腰仰蓮花座,剎高0.9米,呈含苞待放的花蕾。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趙翼
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趙翼亦稱“金源一代文物,上掩遼而下軼元”。金代文化藝術(shù)繼遼、北宋之后而不斷發(fā)展,超過了遼,在北宋之后與南宋平行,構(gòu)成當時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南北兩大支。在中國文化藝術(shù)發(fā)展史中起著“上掩遼而下軼元”的作用。
中國古代建筑學專家、考古學者李有文也在考古論文當中寫道:“花塔在我國雛形于唐代,興盛于遼金,元代以后就少見了。在我國古塔的發(fā)展過程當中,花塔是值得重視的一種類型,目前國內(nèi)保存數(shù)量較少……五臺縣陳家莊鄉(xiāng)在這次文物‘三普’當中新發(fā)現(xiàn)的兩座金代花塔,實屬是難得的資料,彌足珍貴,也是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增添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瑰寶?!?/p>
遼代的車軸山花塔
始建于遼重熙元年(1032年)的車軸山花塔,又稱藥師靈塔,曾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花塔,它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豐潤中學校舊址,屬于國寶級文物。為八角形亭閣式花塔,二層,實心,全部用磚砌筑,通高28余米,塔基蓮花須彌座雕刻富麗,塔身四個正面雕出拱券形假門,其余四面各浮雕高大菩薩立壹尊,首層以上塔身為圓錐體,第二層至第九層,層層環(huán)磚雕佛像。中國古建筑學家羅哲文①先生在《中國古塔》中稱:“(藥師靈塔)與北京房山陀里水洞花塔非常相似,但較陀里花塔更簡潔,其建筑年代不晚于遼代中期。”無奈1976年唐山大地震,塔毀近半,1997-2002年大修復原。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王禹偁
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白體詩人、散文家、史學家王禹偁的《贈狀元先輩孫僅》 詩歌當中就有關(guān)于花塔的描述:
病中何事忽開顏,記得詩稱小狀元。粉壁乍懸龍虎榜,錦標終屬鶺領(lǐng)原。
青云隨步登花塔,紅雪飄衣醉杏園。還有一條遺恨處,不教英俊在吾門。
還有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桑茶坑道中》詩中:“睛明風日雨干時,草滿花塔水滿溪,童子柳蔭眠正著,一牛吃過柳蔭西?!?/p>
《華嚴經(jīng)》印度龍樹造,東晉時傳人中國,法藏曾為武則天宣講華嚴,大得寵信,正式開創(chuàng)了華嚴宗,盛唐中宗時大盛。在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fā)現(xiàn)、“東方盧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肅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敦煌石窟當中的中唐已出現(xiàn)根據(jù)《華嚴經(jīng)》繪制的壁畫,晚唐至宋更多。壁畫中繪一大海,浮現(xiàn)一朵大蓮花,花中心為毗盧舍那佛,周圍有小城幾十座,每一座小城代表“如微塵數(shù)”的一個小“世界”,整體就是“蓮華藏世界”??梢哉J為,花塔的具有多重蓮瓣和小塔的巨大塔頂,就是這種“世界”的立體表征,與壁畫的區(qū)別只是把一座座小城改為一座座小塔。塔剎最高處的較大小塔就是毗盧舍那佛所居。
其中的花塔
它之所以取名花塔,目前還沒有定論,不少資料所都說“因為塔身看上去像一朵花/一個花束”,這種說法實在很牽強。與其說像個花束,倒不如說像個玉米或竹筍更為形象。也許是原名“華塔”,即華嚴宗的塔,傳多了就變成了“花塔”。另外,花塔這種精美的藝術(shù)品為什么沒能發(fā)展下去,而僅僅是曇花一現(xiàn)就消亡了呢,也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問題。
據(jù)史實考究,花塔在唐末開始出現(xiàn),盛行于宋、遼、金時期,到元代基本絕跡,僅存在了約三百多年。由于建筑和裝飾工藝十分復雜,建造的很少,能保存到當代的就更加屈指可數(shù)了。筆者根據(jù)所查資料,國內(nèi)現(xiàn)存花塔(包括遺址)僅15座左右,全部在黃河以北地區(qū),每一座都是名副其實的稀世珍寶。主流的花塔造型總體分為上部為圓錐形塔冠,下部為單層亭閣式塔身,塔冠外面環(huán)繞著數(shù)層浮雕佛龕,佛龕內(nèi)有些有佛像,每個佛龕下方為蓮瓣或神獸等,當然也有僅設(shè)蓮花瓣而并無佛龕,亦有無蓮瓣而僅有佛龕者,不拘一格,多姿多彩。從唐朝至金代的花塔演變不難看出其歷史價值,與其重要意義所在。綜上所述,五臺縣陳家莊鄉(xiāng)胡家莊的金代花塔堪稱中國文化藝術(shù)史上的難得珍貴的文物瑰寶。
注釋:①羅哲文(1924~2012.05.14),四川宜賓人,中共黨員,中國古建筑學家,國家文物局古建筑專家組組長,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40年考入中國營造學社,師從著名古建筑學家梁思成、劉敦楨等。1946年在清華大學與中國營造學社合辦的中國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44年夏天,羅哲文跟隨梁思成到重慶。梁思成用鉛筆在五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標出盟軍轟炸敵占區(qū)時需要保護的古建筑并特別提出了需要保護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由羅哲文用繪畫墨水把鉛筆所畫的位置描繪清楚,地圖及時交到美軍手中,從而保護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國寶性古建,戰(zhàn)后梁思成被稱為“日本古都的恩人”。梁思成囑咐羅哲文:文物、古建筑是全人類的財富,沒有階級性,沒有國界,在變革中能把重點文物保護下來,功莫大焉。生前一直為保護長城等奔走,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人”。1950年,先后任職于文化部文物局、國家文物局、文物檔案資料研究室、中國文物研究所等,一直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維修保護和調(diào)查研究工作。代表作品 《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筑簡史》《長城史話》《中國帝王陵》《長城贊》等。
作者簡介:胡立成,筆名虹雨,五臺縣東峪村人,醫(yī)教世家之后。文化傳媒人,品牌創(chuàng)意人,抗戰(zhàn)紅色文化傳承人,鄉(xiāng)土文化宣傳人。北京市寫作學會會員、國際攝影協(xié)會會員、文字友情新媒體總編、中國網(wǎng)特約編輯、《旅游作家》專欄作家、山西新聞網(wǎng)慢游山西專欄作者、國際攝影雜志記者等。曾多次在全國刊物上發(fā)表并獲獎。
文化主張:文化必須以實踐為主,以博覽群書,以體驗生活,文化乃民族之精魂,文化乃祖國之瑰寶,文化乃世界之大成。
來源:大美忻州
Hash:c2ffba65add9609f2428eac099c57d50df7f820c
聲明:此文由 五臺新視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