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毛家坪遺址:“華夏第一縣”冀縣治所揭秘
甘谷毛家坪遺址位于甘谷縣城磐安鎮(zhèn)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的二階臺地上,面積約60萬平方米。在2013年發(fā)掘的153座墓葬中,出土了1000余件文物,為研究早期秦文化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發(fā)掘顯示,毛家坪遺址極有可能是古冀縣的縣治。
2014年8月,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一行調(diào)研甘谷縣毛家坪遺址發(fā)掘保護工作
草木之下到底有什么?
在渭水河畔,歷史深厚的積淀,從未令人失望過。五月上旬,記者一行再一次來到渭水邊,為的就是這里的一處待解之謎——毛家坪遺址。
毛家坪遺址位于甘肅省甘谷縣磐安鎮(zhèn)毛家坪村,地處渭河上游南岸二階臺地,渭河支流毛河東側。
渭河流域自古就是秦人的發(fā)祥地,甘谷縣位于渭河上游,是研究秦文化,追溯秦歷史始終繞不開的地方。而毛家坪遺址文化遺存的時間從西周一直延續(xù)到戰(zhàn)國早期。大量極具代表性的嬴秦墓葬、居址,被考古界視為當時所知的最重要的早期秦文化遺存之一。
說到毛家坪遺址,近年來最為轟動的一次便是在2014年,毛家坪遺址被評為了2014年全國考古十大發(fā)現(xiàn)之一。它最為重大的歷史價值就是將秦文化的編年推進到了西周時期。
由曾經(jīng)參與過考古發(fā)掘的甘谷縣文廣局的燕小鵬作為向?qū)В覀儚呐桶叉?zhèn)的電廠旁的小路上山。
彎彎曲曲的山路,隱藏在草木間。去往毛家坪遺址的山路,如無熟悉的當?shù)厝酥敢?,萬難尋覓。
毛家坪遺址為世人所知,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早在1947年,著名學者裴文中先生在渭河流域調(diào)查時首先發(fā)現(xiàn)了毛家坪遺址。1982年、1983年,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和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先后進行了兩次發(fā)掘。2012年至2014年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陜西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的早期秦文化聯(lián)合考古隊進駐甘谷毛家坪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
山路不遠,不一會就到了毛家坪遺址所在的二階臺地。站在山頂放眼望去。整座村子盡收眼底,村北是滔滔東去的渭河,村南是古今有名的朱圉山。在山與河的中間,有一條路,這條路的兩端連接著天水市和甘谷縣,是往來兩地的國道。而這條國道,與歷史上的秦直道是基本吻合的。
面朝北站在二階臺地之上,燕小鵬指著眼前的開闊之地說,目光所及,都是毛家坪遺址,東西寬約600米,南北長約1000米,面積大約有60萬平方米。
遺址分為溝東與溝西兩處,溝東靠東側,主要是墓葬區(qū),背靠七層臺地。溝西在西側,分為兩級臺地,是秦人的生活區(qū)。分割東西兩側的溝,應該是日積月累雨水山洪沖刷而形成的。
現(xiàn)如今當時考古發(fā)掘的土方都回填了,又是一片田野風光,根本無法揣測當時專家挖掘時的繁忙景象。但只要你細心,還是會發(fā)現(xiàn)一些痕跡:盜洞和考古發(fā)掘探測時留下的圓孔。
看著幽深的孔洞,我們迫切地想知道草木之下,秦人究竟留下了些什么。燕小鵬說,別失望,毛家坪遺址的墓葬總數(shù)近千座,而當年帶給考古專家最大的驚喜——K1002車馬坑,沒有回填,而是在原址原坑上保護了起來,可以讓慕名而來的參訪者稍解遺憾。
從K1002車馬坑看先秦的有車族
臨近正午,暑氣上升。
二階臺地之上有一片面積較大的空地,立著一座房舍。開鎖進屋,K1002車馬坑就出現(xiàn)在了眼前。
向下望,深及數(shù)米的長方形土坑內(nèi),可以清晰地看見一車二馬的遺址。車頭拴馬頭朝東,車子與馬的骨架清晰可見,甚至是馬的肋骨都根根分明。車衡上放置一柄長約3米的長矛,由此推測可能是一輛戰(zhàn)車。戰(zhàn)車的車廂、車輪、車轅、車軛等構件都保存得比較完整。兩匹戰(zhàn)馬位于車轅兩側系駕的位置,采取跪伏姿勢,為殺死殉葬后所處置。
我國的車,古書上說是夏代奚仲發(fā)明的,但現(xiàn)在能夠確證的車的形象,來自商代。在河南、陜西、北京等地的商周時期的墓葬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車子遺跡,考古工作者將它們復原出來。從這些復原的車子的樣子來看,商代和西周時期的車子屬于同一類型,都是雙輪,方形或者長方形的車廂,古時叫做“輿”,獨轅。轅的后端壓在車廂下面的車軸上,轅尾稍露在車廂后,前出車廂的部分,稍微向上抬起。車轅的前端縛有一根橫木叫做“衡”,衡的兩端各縛有人字形軛,用以駕馬,多數(shù)是兩匹馬,也有規(guī)格高一些的是四匹馬。輿的后面都留有缺口或開門,方便上下車。當時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銘文,車字的形象與復原后的車非常相似。
先秦時代的車,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小車”、“大車”兩大類,駕馬、車廂小的叫“小車”,也叫輕車或者戎車。駕牛、車廂大的叫“大車”。小車除了貴族出行以外,多用于戰(zhàn)事。
商周時期的貴族在殉葬時,有時會把車馬連同駕車的奴隸一起陪葬。而從西周到戰(zhàn)國早期,秦墓葬形制一直是長方形豎穴土壙墓。頭西腳東屈肢葬式,為典型的秦人葬式。在毛家坪遺址中,這種跪伏的屈肢葬占了絕大多數(shù)。
再看眼前的K1002車馬遺址,車廂很小,后開有門,若是站立可容兩人,若是跪坐,則勉強一人于內(nèi)。這與復原出來的商周時期的車馬形貌高度相似。也就是這一座車馬坑的發(fā)現(xiàn),給確定毛家坪遺址的年代提供了重要的例據(jù),也進一步印證了這里作為秦文化的發(fā)源地,秦人從這里走出。
“華夏第一縣”確證無虛
毛家坪遺址的面積之廣,這在甘谷的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繼續(xù)深入毛家坪村,走在鄉(xiāng)間的農(nóng)田邊,偶然還會有一些灰陶的繩紋殘片散落其間。
燕小鵬說,這種繩紋的陶片,代表著當時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們已經(jīng)掌握了農(nóng)耕,這些大多都是生活器具的殘片。在毛家坪出土的陶器中,以鬲、盆、豆、罐為主。其中,瓶口大如圓盤的廣口瓶和高襠三足鬲是西周時期陶器的典型代表。
有了生活器具,便說明曾是秦人聚居之地。甘谷縣秦時為冀縣,春秋早期(公元前688年)秦武公所設。毛家坪遺址以周代秦文化遺存為主,年代從西周延續(xù)到戰(zhàn)國。從年代、遺址的規(guī)模來看,毛家坪遺址極可能是秦武公所設冀縣的縣治(縣城)之所在。
毛家坪遺址發(fā)掘為2700年前設縣的“華夏第一縣”——冀縣的確認提供了重要物證。直到現(xiàn)今的甘谷縣城里,一些街道和地名依舊沿用著。
在毛家坪遺址中還曾出土過一件刻有“秦公作子車用”銘文的青銅器,印證了《詩經(jīng)》《左傳》《史記》等文獻中關于秦穆公卒,三良從死,子車為穆公近臣,子車氏為春秋時秦國重要宗族的記載,因而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測毛家坪溝西墓地可能為子車家族墓地。
那么秦人最初是由哪里來的呢?這片水草豐美的渭水河畔,可是他們土生土長的故鄉(xiāng)?
關于這一點,歷史上有兩種說法,秦人東來說和西來說。
記載西周初年至戰(zhàn)國初期歷史的史書《系年》中有這樣一句:“飛廉東逃商盍,成公伐商盍,殺飛廉,西遷商盍之民之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蔽闹械摹佰ァ钡?,便是現(xiàn)今甘谷的朱圉山附近。也就是說,如果秦人真是從東方西遷到朱圉山,那么,毛家坪定是他們西遷的必經(jīng)之地或者最終落腳之地。
同樣,在毛家坪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東周時期西戎文化的遺存,這些遺存在居址和墓葬中往往與秦文化共存;說明除了秦人之外,當時的冀縣還生活著不少戎人。這些戎人被認為是《史記》所記載的“冀戎”。
更多的歷史之謎,將在毛家坪遺址的后續(xù)發(fā)掘與研讀中一一找到答案。
文/圖 蘭州晨報記者
周言文 劉小雷
Hash:240f4db00b1af8e0d19b5c791c0c5f63ab68a56f
聲明:此文由 考古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