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每條街道都有一個“典故”!這個村子,與狄仁杰有關(guān)!
今天在路上突然間發(fā)現(xiàn)一條新修的街道,竟然以周邊的一個樓盤來命名,不禁打開了遐思。原來這每一條街道、每一個村莊流傳到現(xiàn)在能叫得上的每一個名字,背后都隱藏著曾經(jīng)的繁華,曾經(jīng)的故事,曾經(jīng)的過往,曾經(jīng)的記憶。
居住太原已經(jīng)將近15年了,逐漸的喜歡上了太原的一草一木。甚至包括太原的每一個地名仿佛都無比親切。作為擁有2500年建城史的古都太原,其背后隱藏的太多的過往都值得人們玩味。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街道、村莊“典故”,其中一個村子與狄仁杰有關(guān)。
杏花嶺 杏花嶺作為太原最美的一個區(qū)名,單從名字的字面意思就能得見繁花錦繡,生機勃勃。
杏花嶺,最早是明朝太原城內(nèi)晉王王府的私家花園,因栽有大量杏樹且地勢較高,故得名杏花嶺。日軍占領(lǐng)太原后,砍伐了所有杏樹,開辟成空地作為操場練兵,解放后,利用原先操場修建成杏花嶺體育場,現(xiàn)已成為住宅區(qū)。所以杏花嶺以杏花為名,卻無杏花杏樹。
柳巷
太原柳巷的由來,與很多人想象的花街柳巷不一樣。它的典故與一場戰(zhàn)爭有關(guān)。
元末明初,朱元璋討伐元軍,攻打太原城時。大將軍常遇春化妝成樵夫進城刺探軍情時被元軍探子發(fā)現(xiàn)。當他剛剛穿過太原城東門外的橋頭街,混進朝曦門時,就被元軍伏兵四面包抄。后來常遇春殺開一條血路,拐入城墻根下的一條小巷,鉆進巷北的一個破舊小院。這所小院只住著一位年愈花甲的孤寡老婦人柳氏。
她的丈夫早年被元兵殘殺,兒子又被元軍抓夫,一去不歸。所以,她恨透了元朝統(tǒng)治者。她見這位樵夫被元兵追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便把常遇春藏進了后院的柴垛中。追兵闖入院中搜尋,柳氏裝聾作啞,將他們哄走。常遇春得救,深謝老人救命之恩。臨別時,他順手摘下院中樹上的一根柳枝,交給柳氏說:“老媽媽,這里不久要打仗了。為不使您老再遭戰(zhàn)火,請把它插在街門上,明朝大軍見到柳枝后,便會盡心保護?!?/p>
沒過多久,明軍開始攻入太原。柳氏眼見戰(zhàn)火即起,唯恐街坊四鄰難逃戰(zhàn)劫,遂走家串戶,告訴眾鄰,各取柳枝插于門首。攻入城中的明軍士兵,按常大將軍的命令,看到門上插有柳枝的院子,便格外小心保護,秋毫無犯。 戰(zhàn)后,眾街坊為了感謝柳氏,也為了紀念太原的光復,便把門首的柳枝,植入門前街畔。很多年后,這些柳枝都長成了大樹,綠柳成蔭,枝條煙娜,于是,“柳巷”,應運而生。
狄村 狄村,以姓氏而名,是唐朝宰相狄仁杰故里。道光《陽曲縣志》載,狄梁公故里碑,“在狄村官道西,康熙年知縣戴夢熊立,道光六年邑人張廷銓重修”。碑北,原唐梁國公祠旁有一古槐,傳為狄母手植。道光六年(1826年)邑人張廷銓撰記立石,題曰“唐槐”。
迎澤街 中國第二條大街,山西第一街迎澤大街的名字來源于明太原城的門的名稱。據(jù)明萬歷《太原府志》里的太原城平面圖顯示,太原城南側(cè)有兩個門,分別是迎澤,承恩。有“承迎天子恩澤”的意思。
五龍口 五龍口,俗稱五岔口。相傳這里原本是一片洼地,天長日久形成一潭積水,并與東山的五條溝(即殷家溝、郝家溝、大棗溝、小棗溝、耙兒溝)相通,每逢雨季,東山這五條溝的雨水便向洼地水潭流灌,遠處眺望酷似五條龍在張口傾吐,所以俗稱之為五龍口。后陸續(xù)遷入居民形成小村落,亦以“五龍口”為村名。 由于東山的洪水經(jīng)常給太原城造成威脅,后人在五龍口北建了白龍廟,祈求龍王爺保佑。于是后來又出現(xiàn)了“白龍廟街”等等。
讀者們,關(guān)于“太原的街道村莊典故”,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zhuǎn)發(fā)收藏哦~
Hash:2c03aacc8032a6d0c7810ac0b53a8c1d51d89de0
聲明:此文由 文史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