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這座城隍廟堪稱最牛的婚介所,一年促成幾千對新人的姻緣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我都喜歡找些當(dāng)?shù)氐睦辖掷舷锶タ纯矗F(xiàn)如今的城市建設(shè)都在飛速發(fā)展,一樣的高樓大廈,一樣的玻璃幕墻,看上去讓人有種千城一面,大同小異的感覺。由于近些年內(nèi)地城市建設(shè)的飛速發(fā)展,臺北在這方面也被內(nèi)地反超了。但是對于每個城市的那些老城區(qū)來說,還都保留著很多的地方特色,它們默默地延續(xù)著城市的歷史,也保留著這些城市文化的根。尤其對于那些上了年紀(jì)的人來說,到這些老街老巷里走走,很容易就能勾起他們很多美好的回憶。

順著南北向的西寧北路右轉(zhuǎn),再順著迪化街72巷向東走,最多也就200米左右的距離吧,在迪化街和永昌街交叉口這里,就是在當(dāng)?shù)睾苡忻麣獾南?a href='/haicheng/' target=_blank>海城隍廟,我之前對于這個地方的認(rèn)知,就是在車上的時候聽當(dāng)?shù)氐膶?dǎo)游介紹的,這座城隍廟最靈驗的就是來這里求姻緣特別的靈驗,有月老之稱。

霞海城隍廟始建于1859年,也是臺灣的國家三級古跡。該廟雖然占地面積并不太大,但卻是大稻埕一帶地區(qū)的人民信仰中心。每年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是城隍圣誕,當(dāng)天來自各地的信徒們會舉行各種迎神賽會,來酬謝城隍爺?shù)谋佑?,?a href='/taibeishi/' target=_blank>臺北市內(nèi)最熱鬧的廟會活動,以致于整整一個月都有各種相關(guān)的活動。

據(jù)說每年到了“七夕情人節(jié)”這天,就會有數(shù)以千計的未婚男女,涌進臺北的這座霞海城隍廟,祈求好姻緣,據(jù)導(dǎo)游介紹說這里每年能促成幾千對新人的姻緣,這個成功率也太高了吧,這也難怪,畢竟人家這是神仙開的婚介所,有仙界的背景,結(jié)果也就自然不一樣了,光是每年送回到廟里還愿的喜餅,擺都擺不完。這個對于未婚的年輕游客來說,絕對是個不可錯過的好地方。結(jié)過婚的就別過來添堵了,還是上別處去轉(zhuǎn)轉(zhuǎn)吧,別再整出個二婚啥的就慘了。

1821年,百余名泉州同安人,搭船遷移至臺北艋舺。順利到達目的地后,新移民中的其中一位商人陳金絨,于艋舺八甲莊(今之老松國小附近)自宅供奉攜自同安故里的霞海城隍神像以方便該地同安人祭祀。1856年,大稻埕的同安人開始籌建城隍廟。經(jīng)林佑藻、陳浩然與蘇斐然等人的資助,1859年3月18日城隍廟正式完工。

此間非官祀的城隍小廟,因為其主祀霞海城隍神像,來自原本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同安縣霞城海邊的臨海門廟,因此廟名定為"霞海"。

南北向的迪化街一段這段路還是挺長的,還有多條東西方向的迪化街一段與之相交,比如迪化街一段的72巷,32巷、46巷等街巷。感覺這個迪化街不是一條路或幾條路,而是很大的一個片區(qū)。離開城隍廟再由著迪化街向民生路方向走。這個路口因為是靠近城隍廟的原因吧,好幾家的香火店,生意都很不錯,這也算是靠山吃山,靠廟吃廟吧。

店里各種神像,看上去個個都不怒自威。

整潔的街道,路雖然不寬,但因為是單向行駛,所以走起來還算很順暢的。

在臺北歷史上,大稻埕曾經(jīng)是最繁華的街區(qū),它在臺北的地位,大約相當(dāng)于上海的城隍廟,南京朝天宮……承載了好幾代人的記憶。這個大稻埕是臺北歷史上繼艋舺之后,最為繁華的地方,在日本統(tǒng)治時期尤為興盛,是當(dāng)時臺北商業(yè)貿(mào)易的中心,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如今,大稻埕已退下歷史舞臺,但是卻留下了許多昔日無限風(fēng)光的見證,也是很多的臺北人最為懷念的老地方。

在臺北尚未開發(fā)的時候,大稻埕原本是平埔族原住民“圭母卒社”的聚集生活的地方,直到了康熙48年(公元1709年),當(dāng)時在臺居民陳賴章向政府申請了官方開墾直到,開拓大加臘堡地區(qū),包含了大稻埕一帶,漢人才漸漸進入這里,開始了農(nóng)業(yè)公正的生活,當(dāng)時這個地區(qū)有一個很大的曬谷場,供這里的居民使用,因此就將這里稱為大稻埕。

迪化街上的香火店,店里擺滿了琳瑯滿目的祭祀和供奉用品。

地理位置而言,大稻埕對照今日的范圍,蓋指民權(quán)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慶北路以西、西臨淡水河。該區(qū)地理位置位于臺北城北方,經(jīng)北門可進入城內(nèi)。西臨淡水河則有舟楫之便,大稻埕興盛的命脈-船舶可自此直接出海,駛至唐山互市,甚至可遠(yuǎn)達歐美。

早在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實施了臺灣地方官制以及行政區(qū)域改制等計劃,廢除當(dāng)時臺北廳直轄之艋舺、大稻埕、大龍峒三區(qū),設(shè)立了臺北市,隸屬于臺北州。至今這里的一些老建筑還有保留著日治時期的痕跡。

雖然大稻埕的區(qū)域已被裁廢,但是大稻埕并不因此就成了歷史名詞,時至今日,大稻埕仍然是臺北人懷念的所在。圖中這里是民生路口。

在兩次英法聯(lián)軍之后,清廷與列強簽訂條約,開放安平、淡水等港口國際通商港口。因此,在1860年,淡水正式開港。但是實際起卸的口岸,則包括艋舺和大稻埕。不久之后,艋舺因為河沙淤積,市況漸衰,船只大都??吭诖蟮聚簟4撕蟮拇蟮聚粢仓饾u成為北部的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

大稻埕的繁華起源,要追溯到清代。清廷與列強簽訂條約,開放安平、淡水等港口為國際通商港口,但是實際起卸的口岸,則包括艋舺和大稻埕。大稻埕于是成為臺灣北部的商業(yè)貿(mào)易中心。尤其以茶葉,南北雜貨交易為首,米業(yè),中藥等,也逐漸占有一席之地。

在這里隨意走進一家店,都會有很多年的歷史。有的店鋪已經(jīng)不再經(jīng)營,改租他人,但也都布置得別致精巧,這里的不少店鋪也都存在店外經(jīng)營的情況,把商品擺在店門口的走道上。不過中間還都會留出很窄的過道供行人通過。

老式騎樓的寬大走廊,遮擋雨水和炎熱的陽光,騎樓這樣的建筑,在東南沿海很多城市都能找到。這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城市近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各種當(dāng)?shù)靥厣?a href='/techan/31595' target=_blank>小吃,也是這里的一大特色,不管是游客還是當(dāng)?shù)厝?,品嘗這些美食都是躲不過的選擇。這家奶茶店的名字好象叫做顏記杏仁露,現(xiàn)在記不太清了。

兩只小狗見面,互相直視著對方。遇見同類了估計也是很開心的。

這家叫做永樂的車輪餅店生意更好,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

品種不同,有的餅15元一個,有的20元一個,每天上午11點開始,備料賣完為止。走過路過不要錯過,錯過了你就還得等一天。

沿著迪化街一路向南,路邊的老建筑便相對的少了一些。

這里是南京西路的路口,在臺北的很多街道都是以內(nèi)地的城市命名的,內(nèi)地游客過來看到以自家鄉(xiāng)的城市命名的道路,自然就會有一種親切感。

遠(yuǎn)處那個紅色的像小廟一樣的建筑叫城府北門,北門的正式名稱為 “承恩門”,在臺北市與圓山遺址并列為一級古跡。北門因面朝北極星,承接皇恩,故名承恩門。臺北府城于1884年正式落成于艋舺與大稻埕兩地中間的地帶。北門即為五座城門之一,也可以說是臺北府城的正門。

Hash:9f12ae8ee08999529fb97c893c959b8e39b618f6

聲明:此文由 藍(lán)風(fēng)攝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