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的“神廟”:百年民國風,市井煙火氣,重新現世更添風采!
重慶,一座懸崖峭壁山巒起伏間聳立的城市。
當然,除了這座象征著重慶解放的豐碑,在解放碑區(qū)域,還有一座新重慶人都不知道的“神廟”。
之所以稱其為“神廟”,主要有三點原因。
其一,它既不供佛,也不敬道。其二,這座廟子雖然沒有道士和僧人,但卻常年香火不斷,鼎盛一時。
其三,這座廟子曾一度庇護了重慶解放碑附近105年,安然無恙。
你知道它是哪座廟嗎?你知道它的由來嗎?你知道它所經歷的一切嗎?別急,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好好講講。
1911的辛亥年,當時的重慶正處于第一開埠后城市擴張的重要時期。
當重慶碼頭成為內陸第一個通商口岸時,霎時間,商賈云集,店鋪商號林立,可礙于沿江碼頭稀缺的土地資源,于是人們將視線放到了山頂懸崖上,尋求棲息發(fā)展的立錐之地。
大興土木,大肆擴城,勇敢的重慶人民真就在兩江交匯和起伏群山上,建起了一座城市。
但以那時的施工能力和標準,山城的擴建難度非常大,城市雖然是初具規(guī)模,但工傷卻頻頻發(fā)生,使得人心惶惶。加之工匠藝人的增多,政府也是顧此失彼,無暇顧及。
因此,各行業(yè)的堂口和公會組織開始出現,后來由木業(yè)公會發(fā)起出資,于是在現較場口日月光到民生路國貿酒店之間,建起了一座神廟。
因為純粹是民間自建,所以這座廟的規(guī)模也不大,無非是在廟旁各建一幢二層樓廂房,形成一個天井壩子,壩子前搭建一方戲臺,僅此而已。
規(guī)模不大,也不用寺廟主持,廟里供奉的自然不會是佛或道,而是先師魯班和他的弟子?;蛟S木業(yè)公會最初的目的,便是希望這座供奉魯班的廟,能夠庇護工匠藝人們。
沒曾想,廟門一開,重慶果然變得順風順水起來,不僅香火鼎盛,就連壩前的戲臺也是天天表演,一時之間,這座供奉魯班的廟竟成了當地人娛樂消遣的場所。
甚至于抗戰(zhàn)時期,重慶遭遇大轟炸時,近在咫尺的解放碑、較場口經常被炸得面目全非,可唯獨這供奉魯班的廟子附近,商鋪住戶是安然無恙,令人稱奇。
香火一燃就是幾十年,直到新中國建立,百業(yè)待興,于是這座供奉魯班的廟子又搖身一變,成了魯祖廟小學校。雖然寺廟被改為學校,但正殿大堂并未用上,一直供奉著魯班及其弟子,而香火也不曾斷過。
時過境遷,如今我們踏足這里,這供奉魯祖的廟,已是只聞其聲,不見其貌。
對了,它的名字,叫魯祖廟。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魯祖廟就成了重慶最早的花市之一。
各色各樣的花卉擺放在魯祖廟的街頭巷尾,可謂琳瑯滿目。
即便是你隔著老遠,只要輕輕一嗅,也能夠聞到一股兒沁人心脾的香味,讓你忍不住駐足,徜徉其中。
除了花市一條街的美譽,魯祖廟還憑借著其濃郁的文化氛圍吸引著大家,畢竟“書市一條街”也不是蓋的。
要知道,在三四十年代的魯祖廟,第一幢建筑就是“世界書局”,同時上臨街一側還有中學生書局、復興書局、東方書社等20多家,至于報館和印務更是四處分布。
濃郁的文化風氣,造就了魯祖廟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而花卉和附近菜市場的出現,更讓魯祖廟變得生動,更接地氣。
當魯祖廟用包容的態(tài)度接受著一切時,盡管它的身軀越來越老,但它帶給我們的印象卻越來越深。
親切,熟悉,有家的感覺,相信這是很多附近居民對魯祖廟最直觀的感受。
不過,隨著醒目的“拆”字被刻在墻上,我知道,這座被譽為重慶母城最原始DNA的老重慶街區(qū),也將同十八梯一樣,面臨被改造重建。
現在,城市需要更好的發(fā)展,對曾經老舊地域改造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對魯祖廟的改造既不是粗暴地全拆重建,也不是圈起來收門票供人參觀,而是讓它結合當下時代的同時,保留原有的歷史風貌。
百年民國風,市井煙火氣,關于魯祖廟的老重慶風味被完美保留,在此基礎上,更添了許多新舊結合下的年輕潮流,或許隨著重慶名氣的提升,魯祖廟也會走進攻略中,成為大家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但值得慶幸的是,魯祖廟風味猶存,它不單成為了老一代人的童年回憶,未來還將成為年輕人的懷舊聚集地。
或許有一天,這里會變得更大,但只要這股子精氣神和風味還在,關于魯祖廟的故事就還在。
Hash:6a158bbc97c0910a8efc9a24fa1dcca4e687750d
聲明:此文由 山城深扒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