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街巷|千年塵封蓮橋街
錄制:金秀麗
千年塵封蓮橋街(節(jié)選)
作者:汪阿潮
說起蓮橋街,在我的記憶中,并不十分顯赫和繁華。蓮橋街4號是一棟前后兩進、南北明堂、東西廂房的老宅院,后門則是五臺寺巷16號。我聽老一輩的人說,一二百年前這里是寧波城南的極佳居處,很多名門望族、官宦人家都曾居住在這一帶,且西邊日湖風景秀麗,南側佛國寺廟眾多,于是引起了我對蓮橋街周邊區(qū)域歷史變革的興趣。
蓮橋街東起獅子街,西通南大路,全長327余米,寬2-9米不等。據《鄞縣通志》記載:“蓮橋街,舊名采蓮橋下?!惫饩w《鄞縣志》又稱“三角地橫街之一”。舊時蓮橋街北面有毛衙街(巷)、郭衙巷、五臺寺巷,南面有蓮香巷、白龍巷、延慶巷。
采蓮橋橫跨日湖河,北面曾是煙波浩渺的日湖,南面則是南大河,直通城南的甬水門至城外的護城河,一條過水月橋通金剛河。金剛河短而寬,看似湖泊,其北側就是延慶寺和呂祖殿。緊靠蓮橋街的南側也有一條河往東通獅子河,過獅子橋進入獅子街。
日湖舊時又稱南湖、細湖、競渡湖。據《鄞縣志》記載:“寧紹平原湖泊群按出現年代先后,大致可分成三帶:山麓地帶(形成于原始社會末期春秋時代),中部地帶(即春秋一漢代);沿海地帶(漢代—唐代)。平原中部的搓湖、雁湖、日湖、月湖的湖盆形成于第1、2帶之間(即春秋—漢代),至唐代它山堰建成后,南塘河水注入日、月兩湖,保證了淡水來源。”可見寧波古日湖的形成已有2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唐、宋、元、明、清的千余年歷史,曾是日湖最輝煌的年代。
據史書記載,自宋、元、明、清以來,一些官宦人家和文人墨客,紛紛遷居于日湖邊的蓮橋街附近,最有名的有袁桷(jue)故居。
1909年水月橋前日湖湖面
1909年日湖立體圖
南湖水道狀似蓮花,在四面環(huán)河的蓮心島上,更有千年古剎延慶寺、觀宗寺、開元寺、白龍王廟和呂祖殿。此處是南宋時全國的佛教中心之一,呂祖殿也是寧波唯一的道觀。
延慶寺,位于寧波歷史上的日湖之上,是佛教天臺宗三大祖庭之一,也是著名的四明古剎。該寺始建于五代后周太祖廣順三年(953),當時稱報恩院。
水月橋(延慶寺橋),東通延慶寺,西通倉基巷
以后歷朝各代多有興廢?,F存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有天王殿、大殿及后殿,占地五千余平方米。延慶寺不僅是一座有影響力的宗教建筑,而且是名人流寓和學者講學之所,一度成為甬上學術重地。
觀宗寺原為延慶寺的十六觀堂,位于延慶寺的北側,建于北宋哲宗元豐年間(1078-1085),也有900多年的歷史了。其占地面面積雖是延慶寺的三分之一,但它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的影響,絲毫不亞于延慶寺。觀宗寺,1912年改稱為觀宗講寺。于是募建殿堂,嚴訂規(guī)約,使觀宗寺聲名大振,蔚為名剎。諦閑法師也被譽為中興觀宗寺之始祖。1913年創(chuàng)設弘法研究社,成為天臺宗司教之所。1918年開辦僧伽學社。1919年成立觀宗學社,諦閑法師等人親為主講,由此培養(yǎng)了許多高級僧,才使得觀宗寺被后人譽為“佛教界的黃埔軍?!薄?928年,弘法研究社社與觀宗學社合并為“弘法研究學社”,此時觀宗寺的高級僧才已不斷向外弘法,有的遠涉重洋赴美國、東南亞,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曾在觀宗寺學法十余年。1947年,又創(chuàng)辦“四明佛學院”。2002年經寧波市民族宗教局同意,觀宗寺重新對外開放。
如今的蓮橋街建筑
2006年6月10日,海曙區(qū)文保界人士在原采蓮橋的位置立了一塊“日湖遺址碑”。立這塊碑原因有二:一是日湖周邊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值得追憶和懷念,也有利于史學界人士今后對寧波歷史文化的進一步研究;二是2002年,市城建部門在江北灣頭原姚江古古道圍堰建一公園,暫用名“日湖公園”,且一直沿用至今,《寧波日報》、《浙江工人日報》等曾就此發(fā)表文章,此乃后話。
Hash:b84ef48ba9dd9ad38ac9e56f3f49cc578a214f93
聲明:此文由 海曙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