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侖上,守護祖國西陲的冰峰哨卡
賽圖拉哨所遺址。
祁發(fā)寶、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
這些衛(wèi)國戍邊英雄的名字,從喀喇昆侖高原、加勒萬河谷,傳向960萬平方公里的每一個角落
在極其險峻復雜、極度廣闊荒涼的西部高地,一個個哨所構成邊防長城,一名名戰(zhàn)士就像一座座移動的界碑,守衛(wèi)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喀喇昆侖高原、加勒萬河谷,在極其險峻復雜、極度廣闊荒涼的西部高地,一個個衛(wèi)國戍邊英雄的名字從這里傳向960萬平方公里的每一個角落。萬千將士如斯,萬里邊關如鐵。
隆冬時節(jié),我們從新疆葉城縣境內的新藏公路零公里出發(fā),踏上被冠以“天路”美譽的國道219線新藏公路,從海拔不足1000米攀升至5000多米,在頭痛欲裂、吸氧殘喘中,越天路、翻達坂、祭英烈、宿高原哨所。在喀喇昆侖山巔挑戰(zhàn)身體極限,我們見證了雪域高原上,守邊將士們用青春和生命踐行著“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我就是祖國移動的界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的領土”的信念。
遠古神話中,昆侖高地就是艱難險阻之地?!稘h書·西域傳》記載,古絲路行者們“歷大頭痛、小頭痛之山,赤土、身熱之阪,令人身熱無色,頭痛嘔吐,驢畜盡然。又有三池、盤石阪,道驥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二千余里乃到縣度。畜墜,未半坑谷盡靡碎;人墮,勢不得相收視。險阻危害,不可勝言”,講的就是絲路古道上昆侖高地之行路難。中華文明的許多神話故事就來源于昆侖高地,新時代駐守于此的邊防官兵們,終年堅守在冰峰哨卡上,他們用浴血守邊的英雄事跡,創(chuàng)造了壯懷激烈、永載史冊的民族精神。
賽圖拉: 古絲路上最后一個居民點
寒冬已至,南疆重鎮(zhèn)葉城縣還沉浸在核桃、石榴大豐收的喜悅之中,新藏公路零公里的地理標識吸引了不少戶外運動愛好者匯聚于此。從這里出發(fā),蜿蜒在群山之間的世界海拔最高、路況最艱險的公路——新藏公路成為許多極限運動挑戰(zhàn)者最想穿越的道路。
新藏公路是新疆與西藏兩大自治區(qū)之間唯一的通道,公路穿越舉世聞名的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岡底斯山、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空氣中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氣候惡劣、變化無常,植被稀少。全線幾乎所有路段均為高寒缺氧的無人區(qū),沿途橫臥著逾千平方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凍土層和終年積雪的崇山峻嶺,常年平均氣溫都在零下20攝氏度以下,司乘人員時刻需抵御風雪嚴寒的侵襲,防范滾石墜落、冰川坍塌、雪崩等道路險情。
裝上給高原哨所官兵們準備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在南疆的凜凜寒風中,我們從零公里出發(fā)駛上了鋪設在莽莽群山間的“天路”,開始了一段艱難的旅程。新藏公路全長2000多公里,有四分之一在新疆境內,而全線最險峻的路段也正是新疆段的663公里。“庫地達坂險,猶似鬼門關;麻扎達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達坂懸,九十九道彎;界山達坂遠,伸手可摸天?!币欢萎數厝说捻樋诹?,將新藏公路新疆段這幾座冰雪達坂的特點,描繪得形象生動。
新藏線也是茫茫無人區(qū)中最壯美險峻的風景線。一路進入喀喇昆侖山腹地,山路蜿蜒崎嶇,冰峰達坂相連,峽谷深邃,河水湍急,雄偉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時隱時現。作為我國四條進藏公路中自然條件最艱苦、道路最艱險的一條,這里的大部分地區(qū)為無人區(qū),路上補給點十分稀少,人煙罕見。
汽車艱難地駛過由夏季泥石流、塌方、滑坡、地基沉降等造成的道路條件惡劣路段,接連翻越了幾個冰雪達坂,在喀喇昆侖山中盤旋行進了六七個小時后,高高的賽圖拉哨所遺址映入眼簾,這是古代中國在絲綢之路上的最后一個居民點。賽圖拉哨所遺址海拔有3800米,距離新疆皮山縣城424公里之遙。哨所三面環(huán)水,一面是高達十余米的斷壁,設有四合院營房和一座六邊形警樓,墻壁上留有多處射擊孔,位置高險,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歷史上,賽圖拉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南方交通線,也是通往南亞次大陸的橋頭堡,由此可直達印度。晚清時這里還是最靠近邊境的居民區(qū)。19世紀中后期,戰(zhàn)略要地喀喇昆侖山口成為列強覬覦之地,扼桑珠古道之咽喉,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的賽圖拉要塞,更是殖民者窺視南疆的窗口。
19世紀70年代,在清廷內部激烈的“海防”“塞防”之爭后,1875年,左宗棠率部西征,一舉擊潰了阿古柏偽政權,收復了天山南北。平定新疆后,1877年,左宗棠組織清軍敢死隊,由一百多名敢死隊員騎著駱駝和馬,帶著糧草,歷盡艱險,長途跋涉月余,進駐賽圖拉。他們與當地居民聯(lián)手拉土運石,建立了軍事哨卡,賽圖拉從此成為清政府的最高海拔駐兵點,也是中國最西邊境的防御大本營,承擔著西部邊關喀喇昆侖山的守防任務。此后,清政府以賽圖拉為大本營,分設了許多分卡,官兵們開始定期巡視邊境線。據稱當時從南到北巡防一遍,至少需要3個月以上時間。
1928年,國民政府在賽圖拉設立邊防局,后又成立邊卡隊,守防人數增至200人。盛世才任省主席兼邊防督辦期間,又在賽圖拉成立邊務處,在和田設立邊卡大隊,守防賽圖拉這個中印邊境重要防區(qū)。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師第十團的一個加強連進駐賽圖拉。據說當時解放軍進入賽圖拉哨所時,沒想到這里竟然還駐守著一個班的守卡士兵。4年沒見到外人的士兵看到解放軍第一句話就是:“哎呀,可算有人來換防了!”“怎么又換裝了???”看著一身破爛的守卡士兵,解放軍戰(zhàn)士流下了眼淚。
2010年5月,賽圖拉正式設鎮(zhèn),選址在距離哨所遺址15公里遠的三十里營房。如今,由安徽省援建的三層高的鎮(zhèn)政府辦公樓矗立在219國道旁,鎮(zhèn)上超市、飯館、旅館、修車鋪等一應俱全,全鎮(zhèn)逾百戶居民多是世代游牧在喀喇昆侖山深處的柯爾克孜族牧民,還有在此經營的工商戶。近年來,對口援助皮山縣的安徽省還投入千萬元援疆資金,在大山深處興建定居興牧房,安裝太陽能發(fā)電設備,讓農牧民住上了兩居室,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自來水。賽圖拉也成了名符其實的“喀喇昆侖第一鎮(zhèn)”。
康西瓦: 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
“烈士們,有我們在此守防,你們就放心吧!”在高大的烈士紀念碑前,駐守喀喇昆侖山我邊防某團政委與他的戰(zhàn)友們莊嚴地舉起右手行軍禮。每次上山去一線邊防連隊,路過康西瓦時,大家都會停下腳步,到烈士陵園來看看這些年輕的烈士們,為他們點上一支煙,放上一瓶飲料,祭奠烈士的英靈,不忘我邊防軍人愛國守邊的職責所在。
坐落在昆侖山下,面向著喀喇昆侖山的康西瓦烈士陵園,是新藏公路上一處標志性建筑。在湛藍明凈的藍天下,在寂靜無聲的高原上,這座巍峨雄偉的陵園屹立在國道旁,由連綿的雪山守護著。歷史上,康西瓦就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中印邊境距此僅100公里,從這里可以直通幾個重要的邊防哨所。
康西瓦烈士陵園還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祖國和平與建設而犧牲的上百位烈士長眠在海拔4280米的高原上,其中包括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犧牲的78位戰(zhàn)士和近些年在雪域高原為國防建設犧牲和病故的20多位戰(zhàn)士。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國發(fā)生的第一個反侵略戰(zhàn)爭,康西瓦成為戰(zhàn)時新疆、南疆兩級軍區(qū)前線指揮部駐地。10月20日,中印邊境西段地區(qū),新疆軍區(qū)組織機動部隊和邊防一線守點分隊共約一個加強團的兵力,配合東段我軍主力作戰(zhàn),在北起神仙灣,南至扎西崗的600公里區(qū)域內,從天文點、河尾灘、空喀山口和阿里4個方向對入侵印軍114旅實施反擊,共斃敵265人,全部清除了印軍入侵設立的43個據點,給印軍以沉重打擊。此役陣亡的我軍部分官兵,就埋葬在指揮部對面的高地上。
緩步進入陵園,迎面矗立著高大的紀念碑,“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烈士永垂不朽”13個燙金大字,在雪山的映襯下格外醒目。紀念碑前擺放著不少新鮮水果和飲料,烈士的墓碑上方擺放著點過的香煙??梢钥闯觯@里一年四季人跡不斷。路過新藏線的車輛,經過這里時都會鳴笛致哀致敬;很多司機和乘客都會下車祭拜為國捐軀的英烈們,他們中有游客,有修路工人,有騎行在“天路”上挑戰(zhàn)自我的“驢友”們……這已經成為新藏線上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
“康西瓦”就是新藏線上的一座精神豐碑,人們將哀思與敬仰留在烈士陵園里,將先烈們的忠誠與奉獻精神帶走。記者在此偶遇幾位從東北自駕來的老退伍軍人和他們的家屬入園祭奠。在紀念碑前,他們排成整齊的一隊脫帽鞠躬,莊嚴致禮?!皩ξ覀儊碚f,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們是退伍老兵,他們都是我們的戰(zhàn)友?!崩媳鴤冞€為年輕的烈士們點上香煙。
步出康西瓦烈士陵園,對面喀喇昆侖山綿延的山體上,巨大的“弘揚喀喇昆侖精神”“礪兵天山、亮劍昆侖”標語銘刻其上,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分外醒目耀眼,為國捐軀的烈士們已經化作共和國西部邊關的巍巍山脈,融入一代代邊防官兵用青春和生命守衛(wèi)祖國領土的精神中。
據了解,當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陣亡的我軍官兵,除部分安葬在康西瓦烈士陵園外,還有一部分安葬在西藏自治區(qū)的獅泉河烈士陵園和新疆葉城縣烈士陵園。位于新藏公路零公里起點的葉城縣,是那場戰(zhàn)爭的交通要道和后勤補給基地。1965年,為紀念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英勇獻身的戰(zhàn)斗英雄和革命烈士,修建了葉城烈士陵園,這也是新疆唯一一座建立在縣級單位的具有國防性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烈士陵園。
步入陵園,“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挽聯(lián)莊嚴肅穆,在郁郁蔥蔥的綠樹掩映下,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一等功臣、滾雷英雄羅光燮,爆破英雄王忠殿,司馬義·買買提烈士3位英雄,安息在陵園墓區(qū)前排。同葬于此的還有在修筑新藏公路中犧牲的各族英烈。
陵園東北角還有一座沒有墓碑的土質墳塋,墳上栽著一棵小樹,墳塋里安睡的,是陵園的上一任管理員艾買爾·依提,這是一位參加過中印邊境自衛(wèi)作戰(zhàn)的老兵。47年來,他重情重義、守信守諾,帶領全家為犧牲的戰(zhàn)友守墓。2017年,他和自己守護的戰(zhàn)友們埋葬在了一起。如今,他的兒子艾尼瓦爾也開始了守墓人生活??词亓沂苛陥@,已經成為兩代人的使命。
夜宿天文點 手可摘星辰
隆冬時節(jié)的中印邊境喀喇昆侖山口已是白雪茫茫,全天氣溫均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五六級大風寒冷刺骨,吹透了記者穿著的軍大衣。從海拔3780米的賽圖拉鎮(zhèn)出發(fā),前往260多公里外海拔5000多米的天文點邊防連,一路雪山連綿。越野車盤旋而上,山勢險峻,冰河縱橫。大家不時下車探路,小心地駛過一個接一個水毀與冰凍路段。終于,在5個多小時的顛簸后,我們到達了天文點邊防連。
突厥語意為“黑色磐石”的喀喇昆侖山,是地球上山岳冰川最發(fā)達的高大山脈,平均海拔超過6000米。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曾在這一區(qū)域游歷,并在其聞名世界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寫道:“喀喇昆侖山脈是地球上最令人敬畏的山地景觀之一,也是地質學家、登山家和旅行家夢寐以求的地方。”自古以來,這里的一些山口就是通往中亞的門戶,也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就隱藏其間。喬戈里峰被全球登山界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峰,有“死域”之名,登頂死亡率為27%,是珠峰的四倍。
天文點邊防連就位于喀喇昆侖山口一座海拔5171米的高地上,是中印邊界西段重要的制高點。天文點地區(qū)曾是1962年中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首戰(zhàn)紅山頭”之役就發(fā)生在這里。天文點,顧名思義肯定與氣象觀測有關。上世紀50年代初,我國天文氣象勘察工作者經過艱難跋涉到達這一高海拔地區(qū),在一座無名山頭上裝置了測定天文氣象的設備,氣象工作者將這一點位稱為“天文點”。1959年5月我邊防部隊在此設卡時,就將這座哨卡稱為天文點哨卡。天文點邊防連的前哨班挺立在5390米的高地上,被稱為5390前哨班。
天文點地區(qū)屬于高原高寒地區(qū),這里極度缺氧,空氣中氧氣含量不到平原的40%,紫外線強度卻高出50%,氣壓比標準氣壓低一半,水的沸點僅為75攝氏度,屬于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攝氏度以下“永凍層”,晝夜最大溫差近30攝氏度。這里一年四季狂風暴雪,積雪終年不化,風力多在5-10級,大部分時間天空中都飄著雪花。這里沒有樹,沒有草,沒有奔跑的野生動物,沒有飛翔的小鳥,除了巡邏的邊防戰(zhàn)士,沒有任何生命跡象,是真正的“生命禁區(qū)”。
到達天文點邊防連時,一向身體結實、常年隨時出差、從來沒有高原反應的我們頭痛欲裂,胸悶氣短,舉箸難食,口不下咽,真正可以用“茍延殘喘”來形容了。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在高原駐防,只要人在,堅守著,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的精神。“剛上來時,也是幾天都吃不下一口飯,晚上睡覺經常被缺氧憋醒。因為缺氧,口里沒味道,官兵們都不想吃飯。但身體是守防的根本,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如何為國守邊防?我們就組織開展吃飯比賽,一個饅頭及格,兩個饅頭良好,三個饅頭優(yōu)秀,用這種方法激勵大家?!背D犟v防在天文點、冰蓮山和神仙灣等幾個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邊防連的年輕營長安慰記者說。
天文點邊防連的官兵都十分年輕,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在哨卡上大家?guī)缀跻荒晁募径即┲?公斤重的棉大衣,空手走路就相當于在平原負重40公斤。在這里,官兵們除了邊境巡邏外,日常出操、打靶實訓一樣也不少。
稍事休息,我們一步一挪,前往5390前哨班采訪。到達前哨班所在的高地時,氣溫驟降,狂風肆虐,猶如刀割,舉步維艱。幾位守防戰(zhàn)士臉色青紫,嘴唇皴裂,他們爬冰臥雪,像一顆顆鋼釘一樣牢牢釘在邊防線上,保衛(wèi)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堅守著“點位就是戰(zhàn)位,巡邏就是戰(zhàn)斗,站在邊界線上我就是界”的誓言,是真正在用生命為祖國守防。
是日宿營天文點邊防連。整夜,我雖鋪著電熱毯吸著氧氣卻頭痛難眠。窗外暮色低沉,深藍的夜空星辰密布,閃閃爍爍,仿佛近在眼前,舉手可摘。哨兵的剪影在星空與白雪映襯下,分外挺拔莊嚴。在這個徹夜難眠的星夜,我不禁想起了百年前任職新疆葉城縣知事的鄧纘先,他曾為保境安民不畏艱險,歷時月余親自前往治內的中印邊境,勘察喀喇昆侖邊界,巡查邊情,并撰寫了《調查八扎達拉卡邊界屯務暨沿途情形日記》。多年之后,中印勘界,鄧公所著邊疆史學著作《葉城縣志》成為重要史證,我方許多依據乃據鄧公當年所書,并據此畫出邊界地圖。以文載史、以史保土,為祖國的疆土完整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鄧公功不可沒。
自古以來,在事關國家領土完整與邊境安全的大是大非上,中華民族歷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寧灑熱血,不做犬儒,一如這些守防高原的年輕將士。離開天文點邊防連前哨班時,我們與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一擁抱告別,這些面色暗沉、嘴唇皴裂的孩子們神情堅毅。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90后甚至00后,守防高原把他們與國家利益深深地凝結在一起,讓年輕的生命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緊緊地把這些孩子摟在懷中,我抑制不住地淚流,這些年輕的身體用堅強的意志戍守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實踐了“寸心寸土、寸愛寸情”的錚錚誓言!
朝圣神仙灣 海拔五千三
小時候,每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新年鐘聲即將敲響的時刻,都會看到駐守在神仙灣邊防連的官兵們在冰雪覆蓋的高原上給全國人民拜年的鏡頭。什么時候能夠去神仙灣哨所“朝圣”,成了我的夢想與夙愿。
神仙灣哨所矗立在喀喇昆侖山口的茫茫雪海中,海拔5380米,一度是全軍海拔最高的邊防哨所。這里居高臨下,常年冰封雪裹,空氣稀薄,是不折不扣的“高原上的高原”,被醫(yī)學專家們稱為“生命禁區(qū)”。建卡以來,先后有數千名官兵在這里駐守,一代代神仙灣人在這里為祖國奉獻著青春甚至生命。
“神仙灣”是什么意思?年輕的戰(zhàn)士們調皮地告訴我,這里可不是神話中的人間仙境,而是只有像神仙那樣道行和功力的人才能夠待得住的苦地方?!啊裣蔀场齻€字本身就是一種光榮。我們是離太陽最近的士兵,我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守衛(wèi)著祖國的西部邊疆?!?/p>
我國著名的新邊塞詩人周濤曾為此創(chuàng)作過一首《喀喇昆侖精神賦》:“生命禁區(qū),惟勇者挑戰(zhàn)極限;瀚海情懷,有好漢驗證人生。旗展天風,意志何曾缺氧;霞駁肝膽,豪情煜射彩雯。忠誠衛(wèi)士,崇然笑傲銀漢;蒼茫奧區(qū),譜寫喀喇昆侖之精神!……明月天山,荷槍者無眠;孤煙大漠,控邊者出巡。”1982年,中央軍委授予神仙灣哨所“喀喇昆侖鋼鐵哨卡”的榮譽稱號,正是對這種精神的最高褒獎。
在神仙灣哨所最開心的時光是與年輕官兵們圍坐一起開懷暢聊。戰(zhàn)士們七嘴八舌地說:“別看我們是雪海孤哨,但全國人民、全軍戰(zhàn)友都知道喀喇昆侖山上有個神仙灣。每逢過年,我們都會收到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數不清的慰問信和問候電話。這份榮譽,這種光榮,只有我們邊防軍人才有!”
當兵當到了天邊邊,守邊守到云彩里。年輕的神仙灣邊防連連長帶著戰(zhàn)士們巡邏時,要花費幾個小時時間,蹚著沒膝的積雪,從海拔5300多米的哨所前進到5903高地,爬上近90度的雪山去宣示主權;入伍十多年來一直堅守神仙灣邊防連的老戰(zhàn)士,女兒才剛滿月就匆匆結束休假趕回哨所。連里吃水要去冰河里砸冰取水,他總是第一個跳下去;愛寫日記的小戰(zhàn)士才剛剛20歲,覺得當兵的日子一定要記錄下來,每晚熄燈后的20分鐘,他就用小手電照著在被窩里寫日記。在家里自控力差就喜歡玩手機游戲的他,覺得自己現在過得很充實,成熟了也能吃苦了;年紀最小的小兵是00后,一入伍就上高原,現在也能上5903高地巡邏了……
在神仙灣哨所,我們還遇到了從天津軍事交通學院來交流學習的王少校,他說:“我是自己志愿報名來新疆的,想到最艱苦的地方來,想到全軍的精神高地神仙灣來。在這里,我與戰(zhàn)友們一起巡邏,雖然很遺憾我到5700米的時候高反強烈,被軍醫(yī)護送下來了,但我一定要把在神仙灣當兵的這些經歷做成小視頻課件,回去讓學員們學習。”
1935年冬天,中央紅軍走完長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將到達陜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念奴嬌·昆侖》,“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幾十年來,歷代守防官兵們在莽莽喀喇昆侖之上,以高原和邊防為家,把風雪邊關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作為愛軍習武、精忠報國的陣地。神仙灣哨所今天的榮譽是邊防軍人奉獻和堅守的結晶,每一個駐防的連隊、每一位巡邏站崗的哨兵都是鋼鐵哨卡的一部分。進入新時代以來,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和紛繁復雜的守防環(huán)境,高原官兵們在承載歷史榮譽的同時,深深扎根于雪域高原和邊防一線,在衛(wèi)國戍邊中建功立業(yè),彰顯出新時代衛(wèi)國戍邊英雄官兵的昂揚風貌。(李曉玲、何自力)
Hash:9b4b09a746b689771b24f1a75d8c8769d1431568
聲明:此文由 央廣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