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雕刻藝術寶庫——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的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堪稱公元5世紀中國石刻藝術之冠,被譽為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guī)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xiàn)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
第二十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第五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叻智昂笫遥冶北谥飨駷?a href='/jingdian/35199' target=_blank>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叩乃谋跐M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yōu)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xiàn)存建筑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shù)膬蓪臃叫嗡?,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
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guī)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云岡石窟形象地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佛教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多種佛教藝術造像風格在云岡石窟實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融匯貫通。
華嚴寺始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依據(jù)佛教經(jīng)典《華嚴經(jīng)》取“慈悲之華,必結莊嚴之果”的大乘教義而命名。
清寧八年(1062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遼末因為戰(zhàn)爭,寺院局部建筑被毀,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修。遼、金兩代,平城(今大同)都是當時的別都,該寺受到皇室的重視。
上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地藏閣及兩廂廊廡,布局嚴整,高低錯落。
大雄寶殿是現(xiàn)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始建于遼,保大之亂(1122年)毀于兵火,金天眷三年(1140年)依舊址重建。
華嚴寶塔是根據(jù)《遼史·地理志》上的記載恢復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剎在內總高43.5米,為三層四檐純木榫卯結構,每層面寬、進深各為三間,均按遼金時期建筑手法營造。
九龍壁是影壁的一種,是漢族傳統(tǒng)建筑中用于遮擋視線的墻壁。山西大同影壁位于大同市區(qū)東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
大同九龍壁是中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壁上均勻協(xié)調地分布著9條飛龍。 兩側為日月圖案。壁面由426塊特制五彩琉璃構件拼砌而成。9條飛龍氣勢磅礴,飛騰之勢躍然壁上。龍的間隙由山石、水草圖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頂覆蓋琉璃瓦,頂下由琉璃斗拱支撐。
如果你想在環(huán)中國途中與劉海翔互動,那么請關注本公眾號,實時留意他的行程,或直接留言交流。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海外段騎行的內容,請先關注本公眾號,再查看歷史消息,有大量騎行游記等你來看。
唯有夢想 方能遠行
重走絲綢之路。跟我一起上路吧!
長按識別二維碼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qū)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感受!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支持超人騎行!
Hash:2679f25ded292310181bf38f5ee547fa7a1c4ddd
聲明:此文由 超人的旅途分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